1、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百合花哦,香雪学习目标:1、教材典例:百合花哦,香雪的典型环境;2、考点分析:讲析小说中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3、学以致用:用经典题例来巩固知识点。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及作用赏析景物描写,并说明其作用:1.第四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第四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一系列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渲染出乐观美好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身为一个革命战士临危不惧,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第四十八段“天黑了.我也憎恶起来。这一系列景物描写展现了解放军在“白夜”中进攻的艰难。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烘托了“我”紧张、
2、担心战局伤亡的心情。为下文“通讯员”牺牲作铺垫。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湿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而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本文景物描写
3、的作用。环境描写 哦,香雪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火车开来了,
4、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明确:深山象征:封闭、传统。香雪这些女孩子就生活在这个封闭、传统的深山里。火车象征:开放、现代。火车带来了现代文明,使得他们了解了深山以外多彩的世界。这也是表达主题的需要,因为只有
5、走出“深山”,女孩子才会接近现代文明的世界。因此,“深山”和“火车”具有时代背景的作用。4、小说为什么会选择“深山”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什么写香雪这些女孩子向往“火车”?点拨: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哦,香雪写了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追求美好未来的品质。5、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中的环境描写,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分析其中的作用。“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她站了起来,忽然
6、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总结: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娘表达了她对山里
7、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山村现状的朦胧而强烈愿望。这正是香雪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放羊娃最大的不同。所以人生的可悲之处不在于目标没有达到,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而香雪的这种愿望正是由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所带来的。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明确:表面看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实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在台儿沟这样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自甘封闭
8、。正是因为它的封闭,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些山里的姑娘对火车的惊喜,才显得香雪对外界文明的追求的可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拟人、象征。火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山里人通过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火车象征着改革的春风,虽然行程曲折,但它还是刮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
9、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借景抒情。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这一段描写的景物色调都比较灰暗,但只有一样东西色彩是明丽的,那就是铅笔盒,前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此时香雪心里的害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突出铅笔盒在香雪看来是十分重要的,珍贵的,甚至是神圣的。总结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综上所述,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香雪这些女孩子生活在深山里,“深山”就是他们的人生舞台,推动情节的发展(香雪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都是依托景物描写,都蕴含在景物描写里),而且以景写情(景物描写衬托了香雪的心情,和心理变化),直接参与对人物的塑造,可谓一举多得,在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
10、的作用。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考点分析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小说阅读中环境类3大题型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
11、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环境题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题型一 环境特点概括概括环境特
12、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还要注意环境特点与文章主旨表达的关联,一般情况下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4重庆高考)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2)题干中还有“特点”“特征”等字样。(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13、分析其特点。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1从“时”的角度思考“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2从“地”的角度思考“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从“人”的角度思考“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4从“事”的角度思考“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5从“景”的角度思考“景”指“景物”,
14、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等。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文本中不一定都体现得比较明显,分析概括时要灵活。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题型二 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1)题
15、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赏析某某段。(3)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 1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3大角度(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3)从写景角度看: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
16、、嗅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2组织答案的规范模式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题型三 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当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
17、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题 干 中 有“写 景 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2011江苏高考)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3)请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3步走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环境方面交代故事
18、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特别提示:据位置,定作用位置作用在开头引出下文内容;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在结尾呼应上文内容,
19、使结构严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在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在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在人物的描写中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学以致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20、。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2022全国乙卷 可弟,
21、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
22、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
23、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
24、,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
25、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1941年9月试题解析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
26、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试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错误,从上文“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
27、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可知,二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都相互牵挂,感情并没有断绝,“重拾”无从说起。故选C。试题解析 本题A选项的考点就是小说的环境描写作用。“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这就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里就是衬托出“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同时,还有暗示的作用,“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D,“九一八”交代了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环境。(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溜 索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
28、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
29、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
30、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选自阿
31、城精选集,有删改)满分解构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的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还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方面考虑。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写景角度(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
32、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为内心感受。(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到;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及。壁顶视觉听觉感觉高低远近规范作答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黄油烙饼汪曾祺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爸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奶奶不
33、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焖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
34、,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儿。第二年春天,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
35、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历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
36、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
37、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有删改)满分解构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题干已经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属于“环境描写作用题”,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环境方面本处环境描写交代了的环境,昭示了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人物方面这一段景物描写十分美好,衬托出了萧胜的愉快心情情节方面前面提到父亲带回半袋土豆,本处景物描写提到“马铃薯”,从结构上看,;同时下文写到萧胜“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可以说本处环境描写又为做了铺垫父母工作生活长途跋呼应了上文下文萧胜的自由涉后来到父母生活工作的地方玩耍规范作答 人物角度: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情节角度:呼应上文爸爸给奶奶带回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自由玩耍的生活做铺垫。环境角度:交代爸爸妈妈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