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715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四年经典推荐 全程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4(2013年)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解析】选D。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D符合题意。A权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应为英、法两国获取,B、C侵略权益则分别出自后来的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故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2(2013北京

2、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中“苏维埃区域”“苏区人民”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仍然存在,故该主张应提出于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一个组成部分”“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等主张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D时间不吻合,B结论

3、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3. (2013福建文综T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的判断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信息来对应时代特征,再根据时代特征来遴选和印证最佳选项。【解析】选C。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

4、除C由“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可推断始于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正确D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2013山东文综T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有准确的把握。【解析】选B。五四运动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应指

5、的是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C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D在共产党成立后出现。5. (2013安徽文综T16)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图4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B.C.D.【解题指南】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给的时间是1941年12月,可以进行排除,并且要从整体上理解漫画意思。【解析】选D。首先排除,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而材料提

6、供的时间是1941年12月,A、C错误;日本主要目标是发动太平洋战争,袭击美国;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已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表述准确。6. (2013广东文综T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题指南】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要抓住“革命”“独立”,同时要联系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解析】选B。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错误B从“革命”“独立”可知是要求民族独立正确C民族区

7、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错误D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错误7. (2013广东文综T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题指南】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前期”。【解析】选A。“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是错误的表现,A符合题意。8. (2013新

8、课标全国文综T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晚清历史的现代化趋向。(2)“现代化”概念的含义: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制化。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解析】选B。A中清末新政虽有部分

9、现代化的因素,但是其中的“君主立宪”却是一场骗局,反而加强了皇权,戊戌政变直接扼杀了戊戌变法,也是历史的倒退,故A错;C反映的是列强侵华加深的趋势,无法体现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趋势;D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9.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T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

10、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主旨句:“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议决案强调的是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动,才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路线。【解析】选B。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城市暴动,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干主旨正确C是干扰项,题干强调的是城市暴动,把农民游击战放在从属地位错误D和题干主旨思想矛盾错误10. (2013浙江文综T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

11、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求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要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门户开放”等重要的历史概念。【解析】选B。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的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A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

12、料无关。C在材料中并未反映。D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错误。11. (2013浙江文综T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仔细看清纪念章中的文字“抗战八年纪念”“冀鲁豫第六军分区”。还需结合题目中“1945年7月7日颁发”的已知时间信息综合做出判断。【解析】选B。表述正确,表述错误。

13、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这是一枚1945年7月7日颁发纪念“抗战八年”的纪念章,纪念的应该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开始的“全面抗战”正确八路军主要是由原西北红军主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而新四军则是由南方八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而成。从图中文字可知“第六军分区”位于冀鲁豫(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隶属于八路军,而非新四军排除“冀鲁豫”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日占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与纪念章反映的史实无关排除12.(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

14、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全国宣布独立的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担任最高军政长官的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13.(2013海南单科

15、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考点】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解析】选D。美国在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时表达的意思是:国共双方处于对峙的情况下,美国无法大量援华。美国希望国共双方合作,以达到共同抗击法西斯日本侵略的目的。14.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

16、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外交制度的含义。外交制度是为适应外交形势和规范外交行为而设立的制度,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领事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的标志之一。领事馆培养了中国人的外交能力,造就了一大批外交人才,为中国的外交走向近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为以后中国政府的外交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借鉴。【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

17、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15.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T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

18、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抗日战争期间”,联系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作答。【解析】选D。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表述错误,D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C。16. (2013四川文综T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

19、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重点把握三个历史阶段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如下:时期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共性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谋求国家独立、富强个性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选D。A、B不符合前两个时期;C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20、故选D。17. (2013四川文综T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B.C.D.【解题指南】本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漫画的时间“1938年”明确漫画的含义:日本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目的。【解析】选C。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故排除。抗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合作,两大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使抗战进入有利于中国的相持阶段,故正确。18(2013天津文综T6) 据中国报学

21、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报纸发行数量的激增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关注。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春,“大力提倡白话文”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故B、C结论与“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这一时间信息不符,D结论不符合史实。19. (2013重庆文综T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主要考点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原因。【解析】选D。A、B、C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部分原因,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变,包括威胁国共两党的利益,因此两党面临着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双方进行合作,统一战线没有破裂,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的胜利。20. (2013上海单科T17)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

23、战争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考点】鸦片战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标准。21. (2013上海单科T19) 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 B.C. D.【考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解析】选D。现代化是指近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包括了学术知识

24、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故选D。22. (2013上海单科T23)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B.C.D.【考点】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出

25、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23. (2013上海单科T27)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A.抗日战争初期B.抗日战争胜利前夕C.解放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考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可知这次会议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二、非选择题24.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T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

26、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

27、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 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

28、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解题指南】本题紧密联系时政热点蓝色经济、海洋主权问题等,以海洋的利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概况及历史启示。【解析】第(1)题主要依托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从海洋利用的区域、技术、渠道、海洋意识等几个方面概括即可,如由齐国的“边海”“鱼盐之利”到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及明代的“郑和下西洋

29、”,可推出其特点: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可知是“海洋意识不足”。第(2)题要把握住限制信息是“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第一问的变化可以从材料一、二的对比中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二问的启示从近代海权的丧失和海洋意识的加强及利用的扩大来得出。【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

30、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6. (2013重庆文综T13)(20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材料二1877188

31、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4分)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2)

3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4分)(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考查点为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和边疆的危机。第(1)题“战略价值”依据材料逐句进行分析概括,从新疆的地理位置对俄国当时政治、经济的作用分析回答;“变化”依据材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年代当时俄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思考;第(2)题“理由”依据材料“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得出西北边患严重,依据“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得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第(3)题意义从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和抵御外来侵略以及加强对新疆管辖等角度思考。【答案】(1)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3)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