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704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4页
2021届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专题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作业C 考点梳理B 考情解读A 考点一 探究世界的本质-基础导学-考向预测考点二把握思维的奥妙-基础导学-考向预测考点三 求索真理的历程-基础导学-考向预测考情解读命题规律考点物质和运动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认识过程考查频次卷,5年0考卷,5年0考卷,4年0考卷,5年2考卷,5年5考卷,4年1考新高考全国卷,1年1考新高考北京卷,1年2考卷,5年4考卷,5年7考卷,4年1考新高考北京卷,1年1考卷,5年1考卷,5年1考卷,4年3考新高考全国卷,1年1考考查难度中等较难中等常考题型及分值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2分选择题,4分非

2、选择题,1012分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2分命题趋势 预计2021年高考,可能会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新的社会现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科学发现等,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认识过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可能出现考点梳理考点一探究世界的本质基础导学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1 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物质世界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3、物,2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3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体系(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4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5 。意识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6 。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4、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7 。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8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根本属性(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9 。唯心主义3.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10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11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根本性质运动二、哲学的运动概念4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在运动,一切事物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征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12 联系理解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

6、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其表现出的现象来把握。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提示:(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13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

7、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14 ,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提示:(1)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2)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认为人们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客观尊重规律考向预测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重点解读关于

8、世界的物质性,以下几种说法都正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第一性。典例分析【例1】2020年岳阳期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B.C.D.A解析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

9、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错误。故选A。考向二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重点解读1.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对比项运动静止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10、的变化和 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 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 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 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1)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联系相对静止的统一。(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提示:(1)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2)全面认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是事物处

11、于量变状态。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2.正确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典例分析【例2】2020年邯郸月考为什么珠峰的高度会一直在改变呢?现在科学家找到根本原因了。2020年6月11日,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山脉能够对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作出反应,并在快速侵蚀下生长,从而保持力的平衡和山脉的高度。从哲学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山脉对地球表面变化的反应,表明事物间必然存在联系珠峰的高度变化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山脉是山体运动的主体,山体运动是其存在的唯一特性珠峰在运动变化中受其内在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支配着A.B.C.D.D解析“事物间必然存在

12、联系”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错误。依据题意,山脉能够对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作出反应,并在快速侵蚀下生长,从而保持力的平衡和山脉的高度。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珠峰的高度变化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珠峰在运动变化中受其内在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支配着,正确。山脉是山体运动的主体,山体运动是其存在的方式和固有的根本属性,错误。故选D。考向三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重点解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13、,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示: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典例分析【例3】2020年全国卷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认识规

14、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B.C.D.C解析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错误。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故选C。考点二把握思维的奥妙基础导学一、物质决定

15、意识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15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16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17 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反应特性反应形式人脑(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18 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人脑(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19 的主观映象。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性质:正确

16、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的;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多样的。客观存在特别提示:把握意识的本质需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2.物质决定意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是20 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本

17、原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21 。目的性提示: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意识活动具有22 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提示:(1)制定经济计划、城市发展规划、“两个一百年”目标等,体现的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落实发展规划,实施改造自然的工程,体现的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

18、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23 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

19、动的依据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24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25 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26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提示: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需要注意:(1)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2)要辩证把握客观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3)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间接经验)。(5)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要反对主观主义(从主观出发)。客观存在求真务实科学

20、态度唯意志主义考向预测考向一 物质决定意识重点解读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典例分析【例1】2020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1、要求。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物

22、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对“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的理解。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明确“科幻作品”“当下现实”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再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科幻作品”与“当下现

23、实”的关系即可。根据材料,科幻作品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其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在亿万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考生可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考向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重点解读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

24、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典例分析【例2】2020年全国卷如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

25、要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A.B.C.D.A解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体现了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符合题意。极富中国特色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徽右下角的“中国昆明”印记,既表明了本次COP15举办地,也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印章文化;会标运用甲骨文作为设计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鸟虫鱼等组成,这些都体现了文艺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

26、响,符合题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艺术作品不具有客观内容”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说法错误,因为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价值会发生变化,排除。故选A。考向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重点解读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从唯物论角度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

27、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对比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8、原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 切”对比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联系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

29、题具体分析的关系典例分析【例3】2019年江苏卷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 B.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C.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D.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B解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

30、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故选B。考点三求索真理的历程基础导学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27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28 为主体、以29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30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31、现实的存在。物质性活动人客观事物直接现实性(2)实践具有主观32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动性(3)实践具有33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社会历史性(1)实践具有客观31 。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物质性提示:盲目的实践是在错误意识指导

32、下的实践,不是没有意识的指导。提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形式(1)34 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改造自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35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36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33、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动力3.实践是37 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4)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38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目的提示:(1)要区

34、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2)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3)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5)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39 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40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正确客观性3.真理的条

35、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42 。谬误提示: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应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2.真理的具体性(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41 统一。(2)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具体的历史的4.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

36、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提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区别(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

37、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四、认识过程对比项理解原因方法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43 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44 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38、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45 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46 前进或47 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实践水平客观事物无限的变化着的波浪式螺旋式提示:(1)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2)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

39、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下图所示)。考向预测考向一 实践的概念及特点重点解读1.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从主体看,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从对象看,实践所改造的是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生在人和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从性质上看,实践是一种改造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特点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

40、,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的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的特点典例分析【例1】2020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

41、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

42、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

43、过程。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对“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的理解。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明确“科幻作品”“当下现实”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再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科幻作品”与“当下现实”的关系即可。根据材料,科幻作品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其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最近几年,

44、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在亿万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考生可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考向二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点解读1.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比项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45、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

46、去,服务于实践。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典例分析【例2】2019年全国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

47、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B.C.D.D解析国家主席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

48、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考向三 真理的特征重点解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2.联系(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2)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

49、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人们在犯了错误后,只要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就能使错误成为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谬误向真理的转化。典例分析【例3】2020年全国卷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理论发展具有

50、相对独立性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B.C.D.B解析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符合题意;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

51、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排除。故选B。考向四 认识的发展过程重点解读实践与认识发展的过程实践与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多结合人们改造自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重大成果等进行考查。1.常见设问角度(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2.常用答题术语(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

52、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4)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典例分析【例4】2020年全国卷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

53、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由题意知,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在这一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他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题意知,门捷列夫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

54、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错误。故选C。课时作业1.2020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B.

55、C.D.A解析达尔文物种起源认为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正确;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错误;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2.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亲自动手烹饪,摸索出了“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猪肉烹饪方法,这便是江南传统名菜“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下列对此的认识中正确的是()猪肉质优价廉,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 苏轼亲自动手,

56、为“东坡肉”做法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东坡肉”的做法,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A.B.C.D.C解析苏东坡亲自动手烹饪,摸索出了“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苏轼亲自动手,勤于实践,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说法错误;“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社会实践中的探索,而非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说法错误。故选C。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难得的春季降水,这些自然界的降水、光照、大气等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统称为气候资源。随着人们对气候规律认识的深化与生态文明实践的进步,气候资源的概念逐

57、步走入大众的视野,被更多的人了解。这有利于()更好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造福人类 深化我们对气候的认识,使之超越历史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在生产生活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B解析随着人们对气候规律认识的深化与生态文明实践的进步,气候资源的概念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被更多的人了解。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有利于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超越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排除。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具有客观性,不会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被改变,错误。故选B。4.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如

58、果不能克服困难就设法逃避困难 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尊重客观规律A.B.C.D.C解析漫画中的人面对困难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帆的方向,排除;“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就改变帆的方向”这蕴含着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也启示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我们只能创造条件去利用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错误。故选C。5.生物安全究其本质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

59、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的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 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A.B.C.D.B解析根据材料“生物安全究其本质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可以看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正确;材料强调自然具有客观性,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这与“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

60、自然界的刻意干预”“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无关,排除。故选B。6.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有时看到的“灯光”是星光、看到的“海洋”是陆地,有时对高度、速度、方向的感知都不正确。这种空间迷向效应,是导致飞机失事的一种常见因素,克服空间迷向,飞行员的做法是“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相信感觉”是因为经验认识不可靠“要相信仪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看到的“海洋”是陆地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看到的“灯光”是星光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B.C.D.C解析并非所有的经验认识都是不可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经验认识是可靠的,排除;看到的“海洋”是陆

61、地,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未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排除;“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正确;把星光看成“灯光”,这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故选C。7.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发挥意识的作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B.C.D.D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62、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其固定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正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造自然规律,说法错误。故选D。8.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各种情绪会通过脸色变化表达出来。即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观察其鼻子、眉毛、面颊或下巴等处血流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由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A.意识与物质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C.意识对

63、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D.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解析“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意识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的作用,未体现意识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9.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载体,实现基因编辑可控,有利于精确定位并切断DNA上的基因位点,关闭某个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这说明()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基因编辑的前提 B.意识主动创造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C.对规律的把握为实现基因编辑可控提供条件 D

64、.我们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解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实现基因编辑,但不是“前提”,A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错误;科研人员研发出的“基因剪刀”工具,可以精确定位并切断DNA上的基因位点,关闭某个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这说明对规律的把握为实现基因编辑可控提供条件,C正确;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D错误。10.“虫二”是泰山刻石中为数不多的字谜之一,它们是繁体字“風”和“月”的字芯。“风”的繁体字“風”,去掉外面的边儿,就剩一个“虫”字;“月”字去掉四周的边儿就剩下一个“二”字,寓意为“风月无边”。“虫二”所表现出的真正内涵,是说泰

65、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书法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材料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A.B.C.D.A解析“虫二”所表现出的真正内涵,是说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书法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这表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少数人变化,而不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说法错误。故选A。11.2020年1月中国专

66、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从唯物论来看,这证实()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A.B.C.D.D解析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这属于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观点,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有正误之分,表述错误;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研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这证实了意

67、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证实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符合题意。故选D。12.近日,中美科学家借助射电望远镜,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了氧气。这是科学家迄今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数量最多的氧气,但氧气在星际空间的含量为何远低于预期仍是未解之谜,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这表明()银河系外有人类存在的猜想得到了科学家的证实 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有效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B.C.D.D解析材料并未体现银河系外有人类存在的猜想得到了科学家

68、的证实,排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错误;中美科学家借助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外发现了氧气,这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有效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符合题意;氧气在星际空间的含量为何远低于预期仍是未解之谜,但相信随着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谜底迟早会被揭开,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符合题意。故选D。13.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寓“救”于“行”,边走边学、边学边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认识论角度看,开展研学旅行的理由是()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研学旅行能更好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研学旅行能在超

69、越历史条件中推动已有真理不断发展 学生可在研学旅行的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书本知识A.B.C.D.B解析获取的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能说哪一个更可靠,错误;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符合题意;真理具有条件性,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推动已有真理发展,错误。故选B。14.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身在银河,不知河岸在何处。迄今为止,我们还没完全搞清,地球大气层到哪里为止?太阳系哪里是边缘?银河系何处是界限?或许,澄清这些模糊知识,需要我们用更精巧的仪器和更高明的创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说明

70、()人类可以无限接近对银河系的真理性认识 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只有摆脱主观因素,人类才能正确认识银河系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A.B.C.D.C解析人类能够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而不是“无限接近”,错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关于银河系何处是界限的模糊知识,这需要我们用更精巧的仪器和更高明的创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表明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会不断深化,也说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符合题意;“只有摆脱主观因素,人类才能正确认识银河系”说法错误,因为人类正确认识银河系是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的,

71、排除。故选C。15.某设计师在洗菜时突然灵感乍现,用食物做道具来重现我国四大名著的场景,制作成电影海报,获得了广泛关注。水浒传中的山、土丘来自土豆和面粉;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假山、树木取材生姜、葡萄梗和茴香;西游记中师徒攀登的山则来自面粉;光影效果是通过手电筒照射到红花油瓶底部或青椒底部获得。设计师的创作说明()A.乍现的灵感能够对社会生活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B.场景成功再现是在改造世界的强烈意愿中产生的C.人们能够把握食物的特性,创造出想象中的世界 D.在实践中人们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C解析依据题意,设计师用食物做道具来重现我国四大名著的场景的创作,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

72、造性,人们能够把握食物的特性,创造出想象中的世界,C正确;“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说法错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灵感”属于意识,不起决定性作用,A排除;场景成功再现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B错误;“完整认识”说法错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D排除。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面对当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西方有人就此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将成为全球政治的主宰,世界是多样的,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既是常态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国家主席习近平用

73、文明交流互鉴的两个“应该”,指明了当前应对挑战的解决之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籍,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原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文明冲突论”还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都是对当前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各种问题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文明

74、冲突论”和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之所以存在根本性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站在不同立场,运用不同知识对同一事实进行了不同的加工改造。影响: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文明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反作用。“文明冲突论”会带来对立、对抗甚至灾难;而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则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有利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本题需要解答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和影响。解答时,首先分析试题材料,提取并概括有效信息:当前人类面临挑战:“文明冲突论”、文明交流互鉴的“两个应该”等。然后调用教材关于意识的知识,特别是意识的本质、意识形成过程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知识。最后,依据理论结合材料的要求,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