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六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第12题。1.图中数码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A.B.C.D.2.图中数码代表的植物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是()A.B.C.D.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
2、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此完成第34题。3.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T乙B.T甲1 5001 097.3(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4分)(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3)分析湖南省1 500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4分)(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4分)第五、六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1.B2.B第1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故选B。第2题,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
3、宜骆驼刺的生长。故选B。34.3.D4.D第3题,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砂土和砂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壤土次之。壤土和黏土分别对应图甲中的,故D正确。第4题,与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相比,耕地由于长期耕作,下渗量最小,图乙中下渗量最小,故D正确。56.5.D6.A第5题,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养分被淋失;南方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土壤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导致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
4、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故选D。第6题,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是从纬度较低的南方低山丘陵到山东半岛再到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体现出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79.7.A8.B9.D第7题,读图a可知,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高度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外部气温较低。第8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处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第9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并非呈升高趋势,A错。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
5、,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山坡地带降水较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1012.10.A11.C12.B第10题,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第11题,图示山峰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为山地草原带;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
6、分条件好,c为山地针叶林带;按照垂直分异规律可知,d为高山草甸带。第12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致相同;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因此P坡是阳坡;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1315.13.D14.A15.A第13题,结合材料可看出19002400米处的植被类型是灌木、夏绿针阔混交林,植被覆盖率高,1900米以下的峡谷处的植被类型是旱生灌丛、草被,植被覆盖率低。19002400米处的植被覆盖率高说明了降水
7、量大、土壤湿度大,因此D正确,A、C错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B错误。第14题,地面摩擦力越小,风蚀作用越强。从材料中可看出19003900米均是森林覆盖,因此植被覆盖率高,地面摩擦力大,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强,风蚀作用弱,可排除B、C、D;海拔1900米以下的峡谷处的植被类型是旱生灌丛、草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较为矮小,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弱,风蚀作用最显著,A正确。第15题,结合材料可看出该流域的海拔高,有冰雪带,在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化,冬季冰雪带封冻,补给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因此A正确;当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雨水补给主要在夏秋季,季节变化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年际变化大,B错误;在枯水期
8、湖泊补给河流,但该地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补给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C错误;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补给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小,D错误。16.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河流,N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低。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土壤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密,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因此M地土壤更肥沃。第(2)题,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是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
9、土壤肥力大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土壤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植被生长更为茂密,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因此M地土壤更肥沃。(2)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等等。17.解析第(1)题,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向、流速、流域面积大小等方面。第(2)题,对比贡嘎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从基带类型、自然带数量、自然带分布海拔等方面来分析。第(3)
10、题,种植杧果对河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说明。答案(1)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起伏大,流速快(落差大、水能丰富);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河流集水区域小(流域面积小)。(2)东坡基带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西坡基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东坡自然带数量多于西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东坡比西坡略低。(3)气候:植物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加大,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减小。土壤:水土流失减弱,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水文: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生物:提高植被覆盖率。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减轻。18.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即可,注意描述不同面积等级的
11、冰川数量和面积的特点,以及随着面积等级的变化冰川数量的变化特点。第(2)题,可从海拔、降水、坡度、气温等角度分析作答。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川的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气温较高,会影响冈底斯山的冰川面积和数量的变化。答案(1)面积以0.15千米2的冰川为主,数量以小于0.5千米2的冰川为主,以小冰川为主。(面积等级越高的冰川,数量越少;面积等级小于0.5千米2的冰川,占绝大多数;面积等级为0.15千米2的冰川,占冰川总面积比重最高。)(2)海拔更高,高差更突出;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山体陡峭,地形破碎(积雪容易下滑消融);(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地势高,空气
12、稀薄,光热强,最热月0 等温线分布较高。(3)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理由:冈底斯山以小冰川为主(面积较小冰川数量多/基数大,分布面积广);全球变暖,小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敏感(环境温度变化对小型冰川影响更大),0.11千米2冰川退缩强烈,面积缩小或分化为小于0.1千米2。19.解析第(1)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方面分析。第(2)题,表中数值海拔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第(3)题,1500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低。第(4)题,从气候条件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6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600米以下,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升高;海拔600米以上,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降低。(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为300500米。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3)1 500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低。(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