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上学期高一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第1题第7题为单选,810为多选,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不得分)1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都不断减小C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 D当a=0时,速度为0,位移达到最小值2质点从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到达M点时的速率为4v,到达N点时的速率为5v。则P、M两点之间的距离与M、N两点间的距离之比为A 4:1 B 2:1 C 4:3 D 16:93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
2、,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的单位是m,t单位是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 25m B 50m C 100m D 200m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B 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其重心在物体的位置也不同C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5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杯子对桌面有一个压力,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个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 这个压力是因为杯子重力产生的C 压力的性质是弹力,是由地面的形变而产生的D 压力的性质是弹力,是由杯子的形变而产生的
3、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B 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C 第1 s末两物体相遇D 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 C D 8一质点在连续的6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内位移为36m,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2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C 第2s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 D 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4.5m9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
4、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2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前4s内的位移大于前5s内的位移,因为第5s内物体反向运动C 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D 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103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B物体上,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B 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 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D C受到5个力作用二、填空题(11题每空2分,12题前两空每空2分,后两空每空3分,共16分
5、。)11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s落下的距离恰为全程的一半,那么,物体是从_m高处开始下落。它在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_m/s,下落过程中所用的全部时间为_s.12实验室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所接电源均为50Hz的_电(填“直流”或“交流”),那么它们打点的时间间隔是_s.下图是某学生在实验室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已知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0.1s.从纸带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m/s.三、计算题(共44分)13(10分)飞机着陆后匀减速滑行,最后静止在跑道上。在滑行
6、过程中,飞机的初速度大小为60m/s,加速度大小为3m/s2。求:(1)经过10s时飞机的速度是多大;(2)经过25s时飞机滑行的距离是多少。14(10分)在研究某弹簧的性质的实验中,当悬挂1.5kg的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当悬挂2kg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0.18m,求:(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弹性系数15(12分)在火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内下落4 m 。求:(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36 m时的速度?(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数值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12分)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才开始刹车)为保证两车紧急刹车过程不相碰,甲、乙两车行驶过程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参考答案1C2D3B4D5D6D7D8BD9CD10ACD1158.2;29.1;3.41;12交流; 0.02s;6m/s2;2.1m/s13(1)v=30m/s (2)x=600m14(1)(2)15(1) 8.0 m/s2(2) 24 m/s(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