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70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年龄组成才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密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

2、动,D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根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解析:样方法也能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J”型增长无K值。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

3、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析:由图可知,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D为年龄组成,其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D正确。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型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解析

4、: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J型曲线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S型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c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D)A该种群

5、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导致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6下列

6、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A当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偏大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解析:当种群数量为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仍增加,故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

7、度,D正确。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A错误;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同种生物幼年与成年的食性不同,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于同一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8某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

8、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但演替方向不变D该岛屿的群落演替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正确;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错误。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

9、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解析: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A错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B正确;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C错误;在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D错误。10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C)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10、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解析:人类活动只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不会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但不能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就是人类不能任意地控制方向。人类活动在改变群落演替方向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对环境的保护有利,C正确、D错误。11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

11、叙述不正确的是(C)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解析: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争夺食物等,A正确;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B正确;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C错误;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正确。12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湖泊及周边湿地范围内的某种鸟持续调查,某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年份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

12、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鸟类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然后计算增长速率B20022014年间,该种群增长始终呈“J”型增长C20122014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D生态系统中,该种群的K值约为200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鸟类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A错误;据表分析,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20122014年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C错误;2008年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大约是,所以说该种群的K值约为200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13科研人员对某岛

13、屿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C)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解析: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正确;由图可知,在秋冬季节,社鼠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由图可知,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D正确。14在生

14、态学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通常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B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的黄鼠的丰富度D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解析:固着在岩礁上贝类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研究其种群密度,A正确;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的黄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D正确。1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15、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C正确。16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

16、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碳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完成的,在本题中生物群落包括丝瓜、昆虫和分解者等,A错误;统计种群密度要统计样方内所有的个体的数量,B错误;由题干和图可判断甲、乙两种昆虫为捕食关系,由于图象仅显示二者的数量关系,而单位个体的质量或能量未知,无法计算二者间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甲、乙存在捕食关系,乙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D正确。17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

17、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10 mL封闭的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再由题图中的纵坐标单位可计算K值,该点如果考生不注意,则极易认为D项错误。种内斗争导致最后阶段增长缓慢,A项错误;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可用NtN0t表示,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模型为“S”型曲线,不能用此公式表示,B项错误;酵母菌培养液的酵母菌数量计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项错误;由图可知,K值约为10121 000120 000个,D项正确。18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18、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不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解析:温度和空气都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由图可知,不同的季节藻类的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说明一旦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藻大量繁殖,数量增加,藻的种类不一定增加;夏季该湖中浮游植物种类最多,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种类最多;10%20%的传递效率是指能量或者生物量(近似有机物含量)而不是元素,浮游动物的氧元素还可从空气和水中得来。19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B)A碳可在森林群

19、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呼吸作用利用。20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

20、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由图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A错误;石头为蜥蜴提供躲避的场所,远离石头使蜥蜴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增大,B正确;读图可知,随着与石头距离的增加,蜥蜴个体数和植物的生物量减少,蝗虫增多,因此,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石头附近蝗虫的数量较少,在草地上放置石头可以控制蝗虫的数量增加,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现有一未

21、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

22、,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因为幼年、成年、老年这3个年龄组的个体数均是400,因此这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2)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2(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

23、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24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根据公式NtN0t,可知Na24a;该阶段,欧洲兔的种群增长接近于“J”型曲线,如不加控制,大量植被将被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4、2)观察图中ab年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到引入狐狸防治兔灾后,袋鼠和欧洲兔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狐狸在捕食欧洲兔的同时也捕食袋鼠。(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数量锐减,但d年后欧洲兔的数量开始回升,可能是因为欧洲兔对该病毒的免疫能力增强。23(16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

25、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就地保护。解析:(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某湿地从浅水区向陆地方向的生物分布属于水平结构;一般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样方法。(2

26、)根据种群增长曲线可知,甲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Nta时,曲线值低于p,种群增长速率低,种群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消亡;A、B、C三点只有B点的值大于p,种群数量增长;根据曲线特点,可知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趋于稳定,Nta时,种群数量大于p,种群数量增长较快。(3)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恢复生态系统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24(9分)某科研人员在资源和空间充足的适宜场所通过对100个大草履虫的培养和研究发现,平均一个草履虫每24 h能增殖2

27、.309个新个体。为了研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下数学模型。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1)提出问题。(2)提出合理的假设。(3)NtN02.309t。(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解析:本题通过草履虫的繁殖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5(15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完成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

28、,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样方法。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 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n1n2n3)/(3S0)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