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57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2、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3、”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D.分封诸侯国3.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异姓功臣的是A.鲁国 B.宋国 C.晋国 D.齐国5.周初分封的齐卫鲁晋等诸侯国,按黄河流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6.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

4、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7.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一事,这说明了A.楚王关注青铜器的铸造B.楚王想代替周王号令天下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8.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一种血缘关系 B.是一种宗族关系C.是一种等级制度 D.是西周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9.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一定

5、能成为大宗的是周天子的妻妾周天子的儿子原配妻子二子、五子妾一长子、三子妾二四子、六子A.长子 B.二子 C.四子 D.五子或六子11.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 B. C. D.1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诸侯国

6、类别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

7、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8、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

9、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统一了度量衡C.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统一了法律3.秦始皇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4.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5.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B.三

10、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6.秦始皇规定,皇帝的命令称朕玺制诏A. B. C. D.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8.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 D.中央集权9.秦始皇统治时期,皇帝管辖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直接任免中央、地方的主要官员控制、发给作为调动军队凭据的虎符A. B. C. D

11、. 1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三公中的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A. B. C. D. 11.秦朝三公中,丞相的职责是A.执掌群臣的奏章B.掌管国家监察事务C.负责全国军事事务D.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12.秦朝三公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全国军事事务B.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C.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D.监理国家监察事务13.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

12、于丞相C.三个官职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1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1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这里的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规定皇权至高无上D.

13、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管理17.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1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19.秦朝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 B.乡 C.县 D.里20.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

14、地方的控制A. B. C. D.21.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是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2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23.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

15、直接原因是中国古代封建落后的根源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A. B. C. D. 24.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25.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当时全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对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A. B. C. D.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

16、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材料四: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五: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

17、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3)比较分封制,材料二中的“安宁之术”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4)既然“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27.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

18、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汉初在地方上实行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郡国并行C、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实行刺史制度2、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

19、别在于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思想专制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专权 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5、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六部6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请问它们

20、属于哪个机关?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7、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A分工明确 B相互配合C防止独裁 D相互牵制8、从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应当是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9、唐朝设藩镇产生的历史影响A、加强中央集权 B、造成分裂割据 C、加强君权 D、削弱相权10、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三省制的优点?A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B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C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D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11、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21、通判枢密使A B C D12、“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13、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14、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的制度有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A. B. C. D.1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内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

22、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二、非选择题16、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

23、: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2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3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分散了地方的权力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A B C D5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

24、录、传达皇帝的旨意6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

25、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1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二、非选择题:12请你读一读下面这段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26、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13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75)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你同意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一单元综合练习1. 君主专

27、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

28、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29、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

30、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学号_姓名_成绩_一、基础知识检测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 B建立周王统帅的军队 C制定周礼 D建立庞大的都城2西周社

31、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3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的稳定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5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君臣关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等级从属关系 兄终弟及的关系A B C D6.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7.秦

32、统一后,大臣们提了很多建议,为巩固统一秦始皇未采纳下列措施中的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驰道 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8.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改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9.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能够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求,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秦朝统治的社会基础C.君主控制了官吏任免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10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取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11.隋唐三省六部制

33、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C. 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 加强了皇权1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A.极力加强皇权 B.极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势力13北宋将地方税收大部收归中央,其政治作用是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D防止人民反抗14“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

34、“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5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6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A B C D17下列机构或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枢密院 内阁A B C D 18下列制度和政策中,不利于国家长期统一安定的是分封制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广设节度使A B C D二、综合技能检测19.阅

35、读下列图片:请回答: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 共同特点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

36、擅专威福。”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詹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1完成下表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西周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等级序列秦朝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职责明确、互相牵制地方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隋唐三省六部制清朝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历史必修一必备练习册参考答案一单元一课1C 2B 3D 4B 5D 6B 7A 8B 9C 10D 11B 12B13.(1)分封制的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二课三课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