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2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质量评估(十四)(专题十四)(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A.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B.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 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 D.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当时在面临列强侵略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革,故选C。鸦片战争后

2、,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改革,A错误;魏源并未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愿望,D错误。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数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恭亲王奕也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这些主张() A.有利于减少引进西学的阻力 B.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是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奕强调西方的文明源于中国,这有利于人们接受和认可西方文化,可以减少引进西学的阻力,故A正确;西学东

3、渐开始于明代末期,故B错误;当时“华夷之辨”的偏见仍然存在,C错误;材料中“西学源自中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D错误。3.(2021周口模拟)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并轻蔑地宣称“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这反映出康有为()A.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限制君权以救亡图存D.变法主张遭到清朝官员一致反对【解析】选A。据材料维新变法时期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是对康有为托古改制表示反对,故选A;结合所学,材料中官员对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文中托古改制的思想进行抨击,而非其主张的政治制度,排除

4、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有官员”不代表所有官员都反对,排除D。4.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但丁在“世俗文学”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这说明两人都()A.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B.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C.主张反对封建权威D.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解析】选B。根据胡适主张“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但丁在世俗文学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可知,两人都提倡导文学应该平民化、世俗化,故选B;但丁没有提出要实行民主政治,排除A;但丁反

5、对的是教会的腐朽,没有反对封建权威,排除C;题干没有反映两人都起到了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信息,排除D。5.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认为学生的爱国运动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宣传,对新文化运动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之从校园传播到了全国。晚年却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政治性干扰”。胡适这一变化主要由于()A.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B.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C.救亡和启蒙相互矛盾冲突D.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决定【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胡适在不同时期对五四运动具有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

6、子的胡适对这一结果不满,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胡适不同时期的观点,并非对历史解释的重构,排除A;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由其革命任务决定,与胡适看法的变化无关,排除B;救亡和启蒙的矛盾在当时就有,不是胡适后来看法改变的原因,排除C。【拔高训练】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解析】选

7、C。据材料“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可知其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为西方文化的传入提供基础,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动摇,并不是弘扬西方文化思想,排除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杜威强调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其内容,排除D。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两种力量的影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它已经和劳工组织形成密切联系;另一个是五四运动后,年轻一代人所怀抱的热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高涨的民众精神。这是因为孙中山与这两种力量都()A.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B.重

8、视民众运动的开展C.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 D.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解析】选C。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五四运动与孙中山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着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故选C;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无法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排除A;资产阶级的各项革命活动不重视民众运动的开展,排除B;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主要是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劳工组织形成密切联系”,在民族主义问题上并不像五四运动那样旗帜鲜明,排除D。7.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解析】选C。新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9、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共二大中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者最基本的相同点是C。A、B、D在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没有体现。8.剑桥中国史指出:“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这说明他的“思想”是()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B.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

10、最权威的范例”可知,他的“思想”指的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故选D;A是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但是与材料信息“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不符,排除;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且毛泽东思想并不单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毛泽东思想将西方的思想中国化,而不是简单的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C不符合题意,排除。9.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确定了反帝反

11、封建的革命目标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解析】选C。题干中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农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符合1927年后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史实,故选C;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共三大,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排除A;明确反帝反封建目标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排除B;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排除D。10.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毛泽东()A.基本确立了中国“三步走”发展

12、战略B.初步认知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D.开始全面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解析】选B。1959年12月18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分两个阶段的思想,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是比较正确的,初步认识到中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故选B;1987年党的十三大基本确立了中国“三步走”发展战略,排除A;材料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没体现“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C;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实施,排除D。11

13、.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解析】选C。材料表明氢弹爆炸成功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中国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与材料中“1967年”不符,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材料中“1967年”不符,排除B;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

14、除D。12.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A.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B.调整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解析】选D。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材料中“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故

15、选D;新时期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而非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材料中“1985年3月”不符,排除C。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世界中国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

16、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高考变式题。做此类题目首要注意的就是题目设问。本题设问要注意“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所以本题的论题一定要涉及中外两个方面,不可以只提取一个方面的信息。正确示例如: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

17、产生了巨大影响。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工业革命目前有三次,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以论述时可结合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具体影响加以分析。如前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侵略中国,致使中国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断推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抓住机遇,取得了多项成就。最后,从整体上对论述加以总结,再次点题。答案:示例: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

18、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0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4.(2020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比如在关系民生的医学、 农学等方面,兴办各

19、类学校或者以各种宣传来普及相关知识。但同时,又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以杜绝平民与上天交通的权力。这样,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无法解释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入论证,反而要为之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仅在唐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努力与统治思想相吻合、相适应,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统治阶级恭顺的婢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步伐。 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 材料二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

20、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和六大紧急措施。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科技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唐代相比,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科技政策,根据材料一“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同时,又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

21、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以杜绝平民与上天交通的权力”可以得知其政策是鼓励发展科学技术,但将其限制在利于自身封建统治的范围内。第二问影响,根据所学,我们可以从积极和不足之处来作答,就积极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在天文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并领先世界,第二,有利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三,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不足之处而言,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使科技发展屈从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严重阻碍古代科技的进步,造成古代科技偏于实用,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研究。第(2)题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得出强调服务人民利益;根据材料二

22、“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可以得出应用科技和理论研究并重;根据材料二“1956年制定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以得出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根据材料二“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可以得出尊重科技发展的独立性和规律性;根据材料二“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可以得知鼓励群众性科研创新;根据材料二“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和六大紧急措施”,可以得知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第二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第一,促进新中国科技的巨大进

23、步;第二,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推动国防建设,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第四,促进了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水平。答案:(1)唐代政策:鼓励发展科学技术,但将其限制在利于自身封建统治的范围内。(2分)历史影响:积极: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在天文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并领先世界;有利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任答出两点即可,2分)局限:使科技发展屈从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严重阻碍古代科技的进步,造成古代科技偏于实用,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研究。(2分) (2)特点:坚持人民的立场(或强调服务人民利益);应用科技和理论研究并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尊重科技发展的独立性和规律性;鼓励群众性科研创新;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3分)意义:促进新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建设,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水平。(3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