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钟。4.考试结束后,请在教师指导下扫描二维码观看名师讲解。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市籍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户籍,生活在都市中叫“市”的区划里从事商业的人拥有“市籍”,“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 政府规范商业管理B
2、.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 各国实行抑商政策D. “市籍”成为国家征税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政府划分“市籍”,并将其作为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反映了政府规范商业管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的是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D选项错误,“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不是国家征税依据。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张中秋教授对汉代法律文化阐述:道是第一要素,德是二要素。道是方法、秩序恰当,重在秩序。德是生,表示
3、对生命的重视。这说明汉代法律文化A. 产生的根源是儒家思想B. 追求秩序和重视生命和谐统一C. 重视道与德的对立统一D. 蕴含核心精神是道德人文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道重在秩序。德是生,表示对生命的重视”等信息可知,汉代法律文化追求秩序和重视生命和谐统一,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汉代法律文化产生的根源是小农经济;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道与德的对立关系;D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道德人文主义。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忽必烈时期,在大江南北及少数民族边远之区设立驿站,使“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元朝设立驿站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国家经济B.
4、 提高行政效率C. 传送官方文书D. 防止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为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设立驿站与发展经济无关;B选项错误,设立驿站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行政效率;C选项错误,传送文书只是驿站职能之一,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在清代,盐业实行官督商销的管理模式,盐商给予盐官的各种馈送,使其得到很多利润,影响了商业的正常发展。这表明当时盐政A. 冲击了传统商业社会B. 标志着君主专制走向衰落C.
5、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D. 助长了清朝官场贪渎之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官督商销、官督给予盐官绝对的管理权,盐商给予盐官的各种馈送”等信息可知,这助长了清朝官场贪渎之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古代中国并不是商业社会;B、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君主专制走向衰落和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李泽厚先生谈及五四运动说:“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一切。”这说明A. 中国人民亟待自由民主思想B. 五四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C. 救亡图存是运动的主要目的D. 中共领导
6、是运动胜利的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李泽厚先生的著名论断“救亡压倒了启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诉求是迫切愿望,救亡、爱国的主题压倒了启蒙的主题,成为运动的主要目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人民亟待自由民主思想不是材料主旨;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共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1946年夏,国民政府挑起了全面内战,军费支出浩繁。至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A. 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决战B.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C. 成为国民政府灭亡的根源D.
7、不利于国统区民主运动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民族工业正常的再生产受到破坏,民族工业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开始于1948年9月,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现象加速了战略决战的实施;C选项错误,国民政府灭亡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腐败、发动内战等多因素的结合,这一现象不是国民政府灭亡的根源;D选项错误,1946年到1947年5月间,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学生运动、工农运动和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即第二战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
8、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材料表明国家的主要任务是A.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B. 健全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是一化三改时期,该报告指出我国人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健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国家的主要任务;C选项错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D选项错误,中国
9、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982年9月1日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198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撤销云南省计委物资办公室,单独成立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职能是与外省(市)区进行物质交换,以弥补省内生产生活物资的不足。据此可知当时A.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 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C. 经济管理由计划向市场转变D. 云南省废除了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撤销云南省计委物资办公室,单独成立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云南省进行对内开放,与国内有关省区进行物资串换,以弥补省内生活物资的不足,表明当时云南省已经在探索市场运行方式
10、,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于1984年;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思想解放对改革开放的推动;D选项错误,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在罗马,拟定遗嘱是罗马市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若遗嘱监护或遗嘱中关于继承的规定不符合法律,将会导致遗嘱无效,因而必须使二者有效以保障遗嘱之效力。这反映了罗马法A. 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B. 遗嘱继承权优先原则C. 确立了社会行为规范D. 重视法律的权威效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只有在遗嘱监护和遗嘱中关于继承的规定符合法律时遗嘱才有效,这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的权威
11、效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遗嘱继承权优先的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确立了社会行为规范。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培根伟大的复兴的卷首插图。在作品中,培根认为,科学发现与地理发现一样,以研究真实世界为基础,不仅仅是研究过去学者对世界的论述。该书A. 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B. 说明科学重要性获得了社会重视C. 科学地诠释人文精神的内涵D. 表明科学发现与地理发现相互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培根认为科学发现应该以研究真实世界为基础,这提升
12、了科学的地位,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培根的观点,不是社会认识;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培根对科学发现的认识,不是对人文精神内涵的诠释;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学发现和地理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下表是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百分比%),据此可知1750年180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4.319.918.5法国4.04.27.96.8德国293.54.913.2美国0.10.87.223.6中国32.833.319.76.2A. 世界制造业结构渐趋合理B. 世界工业化趋势迅速发展C. 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制造业
13、D.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86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较高,1900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较高。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美国分别是两个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这体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制造业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不能得出世界制造业结构和工业化趋势发展迅速;D选项错误,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援助、重建计划,西欧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加速战后经济复苏。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 实质上是美国控制欧洲的策略
14、B. 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形成C. 促进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形成D. 加速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援助、重建计划,并未体现美国对欧洲的控制:C选项错误,合作共赢是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马歇尔计划对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非选择题13.中美关系是近代以来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试图在太平
15、洋和东亚地区建立一种新的均势。美国的长期目标,是鼓励发展一个有能力抗衡苏联,并对美国资本开放的相对强大而友好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政府支持中国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爆发内战后,美国又试图调停国共内战但却没有赢得国共任何一方的好感。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已决定放弃对中国事务的干预,转而将日本重建为美国在东亚势力的重要基地。在美国看来,重建日本比起干预中国,投入的资源要少得多,成功的把握更大。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中国拥有联合国代表权,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周边国家保持众多的军事基地围堵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69年,
16、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时机似乎逐步成热。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英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的分裂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此情况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在国内,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2月28日,中美联合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和解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促使苏联急于在一些正在谈判中的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协议,中苏边境拖住了苏联的一百万军队,减轻了苏联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压力。这样,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
17、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四十年代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及中美关系和解对中国的影响。(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请你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答案】(1)演变历程:抗日战争时期:支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联合中国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支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调停国共两党内战,支持中国和平建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奉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2)原因: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欧共体、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国内反战力量的压力;尼克松主义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等。影响: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
18、的国际地位: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3)中美两国经济贸易规模巨大,利益交织,相互需要,将继续保持经贸交流合作;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继续交流合作,才能解决世界和平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两国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战略利益不同,中美两国还会继续有矛盾和争执,使中美关系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政府支持中国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爆发内战后,美国又试图调停国共内战但却没有赢得国共任何一方的好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中国拥有联合国
19、代表权,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周边国家保持众多的军事基地围堵中国。”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时期支持中国抗战,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时期调停国共两党内战,支持中国和平建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奉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等方面概括20世纪四十年代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2)依据材料二中“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英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的分裂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此情况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在国内,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结合所学从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欧共
20、体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国内反战力量的压力、尼克松主义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等方面简析美国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信息结合所学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等方面简析中美关系和解对中国的影响。(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现状、双方的利益需求、中美合作对两国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两国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执,两国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秦人原住在陇西(甘肃天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东迁至陕西关中。吸收了六国的长处,六国的人才
21、,秦国由西部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逐步发展成为秦帝国。汉朝发展成为那么庞大的文化体,也是不断地进行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汉朝的文化输出,东到日本、东南亚,西到天山,北到大漠;汉朝的文化输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还有北方和各地的巫术文化,后来变成了道教的成分。汉文化四面拓展,把南方的动植物引进中国,从西城引进西瓜、葡萄,从北方带来骆驼、野驴等众多物产。这样无穷的文化交流、物产交換,使得汉文化异常博大丰富,“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国”变成了东亚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
22、】示例:题目:开放交流是古代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论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我们多种的交流、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造出更高层次的文明。中国古代秦汉帝国文明、隋唐帝国文明、宋元时期的文明,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文明成果,如饮食、音乐、舞蹈、服饰等,同时,也把汉文化传播边疆地区乃至周边国家。另一方面,也学习和吸收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如佛教、伊斯兰教,中亚西亚地区的音乐舞蹈、葡萄、棉花等物产。同样,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学习和吸收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如古代中国、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创造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明。综上所述,开放、交流,相互学习与借
23、鉴,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文明,是古代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依据材料可得出“开放交流是古代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秦汉帝国文明、隋唐帝国文明、宋元时期文明对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和地区文明成果的吸收,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传播汉文化、古希腊文明学习和吸收古代中国等东方文化创造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明等方面对所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5.材料 1929年至1933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国经济受到打击。
24、此外,“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等,1931年秋以后中国经济开始陷于危机之中。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实业。这些经济建设措施的推行,取得一定成果。在农业方面:1935年到193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均有提高。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在金融方面:币制改革结束了中国货币的混乱状态。摘编自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历史
25、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对华的侵略:自然灾害的袭击:全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2)影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受经济危机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国经济受到打击”、“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等,1931年秋以后中国经济开始陷于危机之中。”结合所学从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自然灾害的袭击、全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等方面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历
26、史背景。(2)依据材料中“全国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均有提高。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在金融方面:币制改革结束了中国货币的混乱状态。”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等方面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16.材料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了“十四点原则”的演说。“十四点原则”的内容涉及:公开外交、集体安全、民族自决、国际联盟、裁军非战、贸易平等、航海自由、公理正义等等。“十四点原则”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舆论的反应不尽相同。英国、法国、意大利对该原
27、则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由于德国不愿放弃自己的战争目标及独霸欧洲的野心,所以也回绝了威尔逊的建议。虽然各交战国都没有接受“十四点”原则作为媾和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了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摘编自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答案】(1)原因:一战后,欧洲衰落,美国实力大增,企图重建世界秩序:和平主义思潮兴起: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影响。(2)简评:“十四点原则”是美国企图争夺世界霸权纲领;它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维
28、护了世界和平:但由于缺乏实际作用,未能真正解决战后问题,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了十四点原则的演说。”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美国重建世界的企图、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原因。(2)依据材料中“英国、法国、意大利对该原则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了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等信息从它是美国企图争夺世界霸权的纲领、推动了国际联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未能真正解决战后问题,为二战
29、爆发埋下隐患等方面简评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17.材料 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在会议中,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继而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瓶颈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他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年十四大的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30、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原因。【答案】(1)贡献: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原因: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引领改革开放: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1
3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等信息从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等方面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2)依据材料中“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在会议中,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安徽凤阳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他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年十四大的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引领改革开放、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等方面说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