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观察右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答案:C2有学者评论道:“美国人并不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的结果,必然是甘心情愿地受制于美国,并帮助美国进行冷战。”该学者之所以这样评论是因为美国()A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帮助美国进行冷战”可知,该学者
2、评论的是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3“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额外的援助”,同时要应对“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这符合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复苏西欧经济、遏制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
3、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本题以杜鲁门的特别咨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这一措施既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又能遏制苏联。联系所学知识,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前已经成立;B项是由欧洲国家主导成立的;C项是由苏联主导成立的,排除A、B、C三项。5“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下列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A建立北大西
4、洋公约组织B发动越南战争C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D发动伊拉克战争答案:A6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C俄国十月革命 D越南战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可知,“这场战争”指朝鲜战争。“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指美国借助朝鲜战争插手亚洲事务;“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是指中国因为朝鲜战争而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最佳时机。故答案为A。学习网7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013年4月2日报道,朝
5、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当天下午发表声明,鉴于韩国政府继续执行对朝敌视政策,朝鲜将对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造成韩朝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A韩国对朝鲜实行冷战政策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答案:C解析:1945年美、苏两国分别在南北朝鲜半岛扶持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极格局结束后,韩朝两国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可见,造成双方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应是美苏冷战带来的影响。8基辛格在1968年遗憾地指出:“时间月复一月地流逝,美国起初只是军事代价益增,后来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这表明()A朝鲜战争
6、以美国失败而告终B柏林墙的修建成功地遏制了杜鲁门主义C美国被越南战争拖入泥潭D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答案:C解析: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排除A项。“军事代价益增”说明这是一次军事行动,“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说明这次军事行动给美国带来恶劣的影响。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因遭到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而惨败,并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故C项正确。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9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后,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
7、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下列能够体现“戴高乐主义”本质的是()A强烈的民族主义B恢复法国欧洲的霸主地位C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D挑战美英主导的世界格局答案:A10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在2012年8月召开,提出了“共同管理世界”的口号。由此可知,当今不结盟运动()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高中学习网 C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D取代联合国管理世界答案:C解析:“共同管理世界”表明不结盟运动积极参与世界管理,是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A项主要是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用,不符合题干中“当今”的限定;材料没有反映出B项内容;D项说法明显错误。111950年5月9日,法
8、国外长舒曼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A为化解法德矛盾提供了蓝图B实现了欧洲对煤钢资源的垄断C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实现了西欧政治经济上的联合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舒曼计划”,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战略物资煤、钢等进行管制,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故A项正确。B项错在“垄断”;欧共体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C项错误;欧盟的成立使西欧在政治上实现联合,D项错误。12某课题的关键词语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
9、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它们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13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崛起,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舞台B使广大发展
10、中国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C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D彻底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答案:D解析:时至今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是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目标。14“美国是要借经济问题扼住欧洲的咽喉,从而左右欧洲的政治。”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扶持西欧B遏制“共产主义”初中学习网C控制西欧D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扼住欧洲的咽喉”“左右欧洲的政治”,这显然是为了控制西欧,故选C。15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法国总理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当他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
11、的阿登纳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这表明()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高中学习网 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同盟答案:A解析:由材料“共同走一条路”“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可知,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A项正确。从时间上看,B项错误,欧共体的建立是在1967年;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当时法德双方的合作仅限于经济合作,D项错误。16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防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
12、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强调民心所向答案:A解析:中国万里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无关,故A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符合史实,排除。17“(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的“求变之风”是指()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答案
13、:A18随着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和不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且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多极的力量。下列最能反映这种力量生长的是()A日本崛起 B不结盟运动兴起C中国振兴 D欧共体的成立答案:B解析: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主张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干中“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不符。1920世纪最后30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主要说明了()高中学习网 A
14、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挫折答案:C解析:苏联、东欧与中国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但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原因在于东欧和苏联进行的所谓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0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A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B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C美国凭借其实
15、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D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学习网答案:B解析: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从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的言论中,抓住“领导的重任”“自由的灯塔”等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他想要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本质意图。D项不符合史实,A、C两项不能准确体现言论实质。21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
16、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邓小平支持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欧洲的联合在客观上可以减轻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压力,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选D。2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17、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据此可知,“中国梦”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也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故正确;“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也与争夺世界霸权的苏联大国之梦不同,正确,错误。23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A互相竞争互相
18、制约B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C多极化格局确立D巨人林立仍需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俄罗斯、欧洲、美国、日本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国际事务要由经济政治实力较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故A项说法正确;由“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可知B、D两项说法正确。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国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选C。24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的世界中认为:“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
19、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A冲击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B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群雄”指“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超多强”的阶段,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不复存在,A项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材料“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可知“目前”指21世纪,故B项说法错误;“一超多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项说法正确;“群雄竞起”不可能促进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D项说法不正确。25“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
20、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当前世界局势的根本性变化即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增强,指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实质。材料不能反映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21、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
22、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
23、。美国的智库估计,在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6分)(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4分)答案:(1)观点:苏联的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
24、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的扩张。(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因素:经济发展;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国际多极化新力量遏制了战争。(3)举例:朝鲜半岛分裂,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缓和状态”“两国关系再度紧张”来概括答案;
25、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美苏势均力敌以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概括。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地区既有“热战”也有“冷战”,“热战”可以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角度回答,“冷战”从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4)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苏联解体、美国国力增强等角度来概括。第(5)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等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也希
26、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还是能说“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
27、主义”是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是指什么?从材料中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3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5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要国际力量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对两极格局的“撼动”和“挑战”?(4分)(4)材料三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4分)答案:(1)“新的极权主义”是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转折点”是指美国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美国外交目标是谋取世界霸权。(2)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
28、苏联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也可)。结果是两极格局形成。(3)欧洲选择国家联合的道路;日本制定了经济立国的道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亚非拉第三世界选择不结盟的道路。(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基本史实,以及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欧、日本、中国等诸多力量的发展对两极格局的冲击,再到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出现的新情况。题目对概括、归纳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是欧洲
29、人的欧洲”“法德合解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材料二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1)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
30、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5分)(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6分)答案:(1)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2)原因: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3)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现代军事技术,增强国防实力。思想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