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33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A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B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C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解析从材料中“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来看,短期雇工并未被政府列为雇工,而是作为平民对待,说明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可以实现自由雇佣,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家对自耕农的政策,排除D项。答案A2清政府规

2、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深层次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中引文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说明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实质上体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B符合题意,故选B。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的说法过于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A项;C项只是表面的现象,不是实质,排除;材料只体现了政府的行为,未体现不正常的兼并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3明清时期棉

3、织品贸易出现了“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岱陇东西,海关内外,券驴市马,日夜海驰。驱车冻河,泛舸长江,风餐水宿,达于苏常,标号监庄,非松不办”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B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已经形成C长途贸易推动商业市镇兴起D水运成为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解析从材料“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岱陇东西风餐水宿,达于苏常,标号监庄,非松不办”看出河北北部的商人到苏州常州一带去贩卖棉织品,出现像松江这样著名的棉纺业市镇,当时有“买不尽的松江布”之说,所以说长途贸易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提高,排除A。材料讲的是长途贩运棉织品,不是全国性的市场网络,排除B。从“海

4、关内外,券驴市马驱车冻河”可以看出并不是以水运为主,排除D。答案C4明朝中后期,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当时中国城市经济()A官营生产特色明显 B新的经济因素显现C区域分工特点突出 D消除了农耕经济特征解析由材料中“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可知,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区域分工特点突出,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城市经济”说明不是官营生产,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新的经济因素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即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不同城市产业分工不同与之不符,排除;D项,消除

5、了农耕经济特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中后期,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排除。答案C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A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商人政治地位有显著提高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这位徽商获得了巨大商业利润后,仍“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B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放弃”错误。D项中的“政治地位”没有体现,排除。答案B6“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

6、、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导致此思想潮流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市民阶层广泛兴起的需要C宋明理学思想束缚被打破D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工商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从而促进了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启蒙思潮的兴起,经济因素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政治因素相对于经济因素而言,是次要原因,故A项排除;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追求个性自由思想的兴起,但相对于经济因素而言,这是次要原因,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潮,旨在打破宋明理学的束缚,而不是被打破后的结果,排除C项。答案D7

7、黄宗羲认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思想的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C批判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解析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根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是在批判君主专制,而非维护封建礼教,也与经世致用无关,故排除A、B项;君主立宪的主张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故排除D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故选C。答案C8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

8、建儒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解析由“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故选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也与题意不一致。答案D9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的趋势B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9、C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的动力D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解析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排除;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D项错误。答案A10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鼎盛时期。下列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A红楼梦 B西游记C“三言”、“二拍” D聊斋志异解析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故答案为B。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贵族家庭由盛

10、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属于现实主义,A错误。“三言”、“二拍”真实反映明代社会生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的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都不是浪漫主义作品,C、D错误。答案B11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解析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养植等技术,是当时农

11、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D正确;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不注重规律和理论总结,排除A;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不是百科全书,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12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解析“地理、社会、文化环境”指的就是中国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具有较高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它不需要太高超与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更多的是依赖经验的积累和人力的

12、补充。在这一文明下人们更重视技术的实用性,而轻视纯粹的学理研究,这是导致中国科技发展迟滞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重视实用不代表“只注重实用”,我国古代也有纯理论建树,且该项只对应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概括不全,故A项错误。“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

13、,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二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4、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解析(1)本问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因素,材料“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知其因素是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第二小问是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工商业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和供子孙考科举,不利于扩大再生产,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本题考查清代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原因,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

15、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等,任答其中四点即可。第二小问是影响,由“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可知清朝人口增加主要造成了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答案(1)因素: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

16、: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14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断修正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

17、文明史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核心内涵,并从中分析出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的特征。(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新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趋势。解析(1)第一小

18、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人性有善恶之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都能够体现出他的人性观。(2)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第二小问,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其他各派的思想。(3)第一小问,从材料上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儒学逐渐成为专制王权的思想控制的工具。第二小问,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界的活跃,其思想主张,主要包括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粗糙逐步走向严密。答案(1)观点:人性有善恶之分。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2)内涵:理是万物的本源。特征:兼收并蓄。(3)问题:儒学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思想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4)趋势:由粗糙逐步走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