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区域的荒漠化、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区域存在的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重点考查区域荒漠化、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热带雨林破坏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等,命题多以真实的文字材料、区域图、知识网络图、景观图等为背景切入,重视对分析图表资料、提取信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由于高考的命题方向已经由单纯的考查地理识记向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转变,因而在给出相关地理背景、数据和各种专题地图与地理图像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区域
2、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所以,日常复习中要注意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1讲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 荒漠化1.认识荒漠化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一种表现,主要是在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属于非季风区。(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_草原年降水量50mm 土地生产能力 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大兴安岭荒漠草原200mm(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
3、弱性(4)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的防治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防治内容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考点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降水,
4、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变率大土质疏松(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开挖地面、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植被破坏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
5、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下降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基本农田轮耕轮牧4.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放缓;海水对三角洲的侵蚀作用加强;影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考向出彩探究考向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
6、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C【解析】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 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 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 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 错。2.D【解析】“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
7、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 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 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 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 错。1.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方法(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2)分析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以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为例)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
8、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3)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渍
9、)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2016南昌调研)读”我国北方自然带分布图“,完成 12题。1.我国北方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A.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南北延伸、东西更替C.南北延伸、南北更替D.东西延伸、东西更替2.荒漠化的扩展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中 A 地目前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下列关于 A 地荒漠化扩展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10、候,气温、降水变率大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土地、水等资源D.水土流失严重1.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2.D【解析】A 地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可能是水土流失严重。考向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措施(2013高考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13 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
11、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B.C.D.1.B【解析】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 B 项。2.D【解析】水土流失不仅仅是暴雨造成的,仅测定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是不准确的;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无法获取泥沙的流失量;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方法简单可行。3.A【解析】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
12、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故正确答案选 A 项。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
13、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016山西省晋城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1.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2.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1.B【解析】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2.A【解析】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考题出彩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