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075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1王权承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1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

2、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进步性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核心论点: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2宗法制

3、(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家国同构”的特点(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

4、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3西周的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1农业的发展(1)农业的起源: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 (2)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多采用大规

5、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被称为“青铜时代”纺织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陶瓷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经营方式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入市场;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2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

6、源头。【教材补遗】华夏族唐朝孔颖达在春秋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易混易错】“封建”的不同含义【图解历史】分封制的实质信息提取:分封制的实质是周王对地方实行统治的一种等级制度。【概念阐释】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

7、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分封制度。【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信息提取: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基层。【构图解史】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信息提取: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外在的体现,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概念阐释】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教材补遗

8、】工商食官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是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隶属官府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重点一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分封制的演变及西周封国的分布特点1演变【论点】分封制萌芽于商朝,确立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正式消亡于秦朝。西汉初、西晋、明朝等封建王朝实施过,都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一定威胁并很快消亡。2分布【论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

9、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料一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二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史料解读】(1)史料一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松散的关系,说明诸侯在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史料二从文化传播方面反映了分封制的影响。【问题思考】依

10、据上述史料,概括分封制的历史影响。试答:【提示】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制有利于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对华夏国家意识的形成及文化认同起了重要作用。1辩证地看待分封制对西周政治统治的影响(1)在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2)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2客观地认识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

11、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4)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重点二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图一图二【解读】图片分别从分封等级和家族宗族来说明大宗、小宗的关系。【结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宗法制的体系由大宗和小宗构成,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3)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秩序。(4)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5)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史料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

12、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史料解读】史料反映了宗法制对封建社会中皇权、等级秩序、官僚政治等产生的影响。【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试答:【提示】西周宗法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

13、旧思想。宗法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关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4修祠堂、宗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4、。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选自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解读】史料体现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及早期统治的特点。【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答:【提示】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家国一体”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最高权力尚未

15、高度集中: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地方实行相对分权的贵族政治。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9高考全国卷T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命题点:早期政治制度的产生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孝”“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三

16、项。2(2017高考全国卷T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命题点:分封制的文化影响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形成,故A项正确。周不存在君主专制,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2019高考全国卷

17、T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命题点:商周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结合所学西周宗法制相关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此时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非弱化血缘纽带关系,故D项错误。4(2018高考全国卷T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

18、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命题点:商汤灭夏成功的原因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选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项错误。5(2019高考江苏卷T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

19、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命题点:西周土地制度的变化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解析:选A。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这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两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6(2016高考海南卷T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

20、,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命题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解析:选B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7(2019高考天津卷T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

21、中()命题点:青铜器与历史文化ABCD解析: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图片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三星堆遗址在四川省广汉市,因此正确,故C项正确。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民族意识)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解析:选C。由材料“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的后裔”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后裔,具有民族认同意识,故选C项;

22、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排除D项。2(命题点:分封制的特点)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解析:选C。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强调周王对诸侯称呼上的区别,凸显统治阶级内部的血缘关系,无法体现中央对

23、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主对诸侯的称呼,未涉及忠孝伦理道德观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血缘的结合,未体现神权色彩,排除D项。3(命题点:分封制的影响)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解析:选A。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这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故选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B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西周诸侯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不能说明分封制能

24、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4(命题点:宗法制的实行及特点)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D。“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

25、封制无关,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5(命题点:夏朝的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前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属于文明时代B实行分封制度C形成早期国家D属于部落联盟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有制陶、铸铜作坊,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这说明二里头文化已经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属于文明时代,故选A项。6(命题点:宗法制的影

26、响)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A。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多延续

27、旧族旧邦的统治,其权力源自古老的世系传承。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一变化反映了()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C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商朝外服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在加强,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故B项正确。2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B国家结构相对紧

28、密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B项正确;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A项排除;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C项排除;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D项排除。3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同化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

29、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当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分封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不是政治和军事,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秦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版图,不是西周封建,故D项错误。4西周中央王朝专门设有卿事寮负责处理诸侯的政令,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而且“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据此可知,当时()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B“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C社会上已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分封制得到了有效维护解析:选D。据材料“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

30、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可知,西周王朝通过设立卿事寮和实行命卿制,加强了对地方诸侯政权的控制,故D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排除A项;“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是在夏朝,故排除B项;礼、法分别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当时还未出现百家争鸣,儒、法两家均未产生,故排除C项。5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解析:选D。由材料“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

31、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各诸侯所拥有的臣民在某种意义上仍是周天子臣民,这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选D项。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解析:选C。“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明显体现了家族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四合院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

32、误;四合院供几代人共同居住,这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但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故D项错误。7(2020福建福州月考)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解析:选B。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嫡庶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

33、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8(2020广东百校联考)尚书载:“臣不匡,其刑墨。”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物原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这些记载表明()A古代制墨技术高超B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我国用墨历史久远D周代书写材料广泛解析:选C。由材料墨刑、墨绳、墨书三种不同的用途可知,墨有不同的用途,且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墨的用途,不是制墨技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墨的三种不同用途,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周代墨书于丝绸,并未涉及其他的书写材料,D项错误。9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

34、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力的象征。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A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解析:选D。材料“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体现了舆服与等级的关系,与周礼不断完善的过程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舆服”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与平民、奴隶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

35、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力的象征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可知,舆服制度与礼乐制度密切相关,都是为了维护由宗法制、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10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解析:选B。儒家伦理观念初步成型于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治国以宗法制为依据,强调孝友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孝友观念对统治阶级内部团结所起到的作用,故C项错误;孝友观念不能说明社会道德形成体系,故D项错误。1

36、1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创造耒耜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烈山”“柱”等可知,烈山氏时期的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耒耜骨石的阶段,这很明显是对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描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铁器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烈山氏是神农氏而非轩辕氏的别称,故C项错误;“其子曰柱”并不能直接佐证是神农氏创造了耒耜,只能说在这时耒耜已然出现,故D项错误。12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夏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

37、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解析:选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原始历法不可能诱导作为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物候知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

38、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

39、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三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

40、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材料一为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为总述,后面五句话为原因分析,从中概括总结即可。第(2)问,从青铜器的历史发展、

41、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史学研究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特点: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3)文字: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价值:一方面,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14(2020山东兖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

42、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注意所拟论题要紧紧围绕材料,例如“西周的制度创新促使西周崛起”“西周的宗法制强化了王权”“西周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等等。阐述要紧紧围绕所拟题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