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登高者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主题单元标题登高者的情怀作者姓名刘臻所属单位潍坊中学联系地址潍坊中学语文组联系电话18660605788电子邮箱156009500邮政编码261031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2、)唐代登高诗以感叹人生、忧时伤事为主要内容,感慨、感喟、感怀、感伤为情感基调。唐代文人普遍具有社会关怀、民生关怀,他们的诗作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悲怆美、意境美、音律美,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及审美价值。本单元将分为两个主题。专题一:梳理登高诗内容;专题二: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诗句和字词分析课本中所选各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专题三:总结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本单元通过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九日齐山登高安定城楼长安晚秋等作品来了解登高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结合诗歌进行拓展研究,进一步了解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
3、技能:1积累梳理登高诗内容。2了解登高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掌握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概括登高诗的内容,进而掌握阅读、分析登高诗的基本技能。2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登高诗表达感情的方法,掌握分析诗中感情的技巧。 3 在研究登高诗内容和感情的过程中,掌握登高诗的答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2.感悟登高诗中所表达的或悲怆或激昂的感情,以此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感受登高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精神。对应课标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4、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分析登高诗所表述的内容?2.登高诗中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3.如何把握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专题划分专题一:梳理登高
5、诗内容。专题二: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诗句和字词分析课本中所选各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专题三:总结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 专题一梳理登高诗内容。所需课时3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九日齐山登高安定城楼长安晚秋等作品的基础上,了解登高诗所包含的内容,分析概括他们登高抒怀的缘由。学习成果:了解诗人的生平,以此分析诗中内容的成因。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阅读七首诗歌,了解登高诗所包含的内容。2.熟悉七位诗人的人生经历、命运起伏等。3.
6、通过对七首诗歌的分析,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1.齐首诗歌分别包含了哪些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首你印象最深的登高诗吗?2. 七位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哪些?你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吗?3你如何看待他们的登高情怀?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 触控一体机常规资源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读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九日齐山登高安定城楼长安晚秋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关于登高抒怀的诗歌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小组内交
7、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登高诗的内容。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登高诗?你熟悉的登高诗有哪些?你认为诗人登高赋诗的原因通常有哪些?(投影补充登高的相关知识)3组内讨论:七位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在诗歌中找到相应的语段。4试着根据七位诗人登高原因的异同给他们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和理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提示参考标准,如性格、环境、偶然因素等)5每小组选取命运相近的一组人物,如孟浩然和杜牧、杜甫和柳宗元等,讨论人物性格对登高原因所产生的影响,组长在班内发言展示。6课下思考:诗人们所抒发的登高情怀是否大致相同?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
8、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诗人的经历和登高诗的内容。专题二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诗句和字词分析课本中所选各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诗句和字词分析课本中所选各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一主题,以登高和滕王阁为例,开展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学习成果:理解登高诗的思想感情,掌握抓住
9、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诗歌通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方式,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2.体会诗歌重点字词句的深刻内涵,并分析其所表达的内在情感。3.掌握在对比中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本专题问题设计1.登高中杜甫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是如何表现的?2.滕王阁中王勃的感情有哪些?是如何表现的?3.两首诗的感情有哪些不同?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史记选读登高滕王阁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有关文章选材、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的知识学习活动设计(描
10、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重点阅读登高1讨论:诗中包含的诗人感情有哪些?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2讨论:杜甫的这些感情是如何表现的?小组观点形成文字,班内投影展示交流。 活动二:重点阅读滕王阁1讨论:诗中包含的诗人感情有哪些?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2讨论:王勃的这些感情是如何表现的?小组观点形成文字,班内投影展示交流。3.作业:给杜甫和王勃各写一段话。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2.会精细阅读,能从诗歌构思、重难点字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经历,体会作者在
11、诗中表达的感情。专题三总结考试中登高诗的答题技巧。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诗人的情怀不是抽象存在的,是有依托的,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结合登高九日齐山登高,分析登高诗中经常用到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诗歌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和遇到具体问题的答题技巧。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学会运用分析内容、感情的方法阅读鉴赏作品。2结合杜甫和杜牧的遭际,探讨他们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深刻内
12、涵。3.体味登高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精神。本专题问题设计1. 体味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总结其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和方式?2. 怎样把握登高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常规资源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阅读登高九日齐山登高,了解二人的人生经历,结合掌握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总结回答登高诗的回答技巧。活动一:体味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总结其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和方式?学生品读诗歌重点字词句后自由交流活动二:直抒胸臆和用典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和用典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小组探讨)活动三:指导学生总结登高诗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并总结答题技巧。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2.能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3.能“知人论世”地评价分析作品和人物。4.能立足诗歌分析其中包括的表达技巧及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