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规范练第2页一、选择题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这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陈姓,即周武王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源于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以上说明西周分封的对象还包括()A.王族子弟B.功臣C.先代贵族D.平民百姓导学号13300808答案:C解析:受封者均有其特殊身份,舜的后代、神农氏的后代自然有“贵族”身份。2.(2015云南检测)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2、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答案:A解析:既然封国多在王畿的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D项错误。B、C两项有违题意。3.商鞅,本名公孙鞅,因是卫国人,故又称卫鞅,后受封于商、於等地,因而又称商鞅或商君。其中“商”姓的来源说明()A.周王分封诸侯B.王室后裔仍受尊重C.诸侯分封功臣D.国王只赐姓不授土答案:C解析:商为秦君所封,当属于“诸侯分封”。4.福建著名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主要是()A.重视地域关系B.重视共生关系C.重视等级关系D.重视血缘关系答案:D解析:“一本所生”“注重人
3、伦”为题眼,它们体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5.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D.促成秦朝统一答案:C6.(2015河南联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喜结秦晋之好”的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D.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导学号13300809答案:B解析:秦晋结好是“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故其结果不会是“监督
4、周王”,也不会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只能是维护贵族间的团结。7.“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题眼是“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恰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突出表现,故C项正确;A、B、D三项虽然都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排除。8.西周平息了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
5、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土地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A.分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商周鼎革属于诸侯之间的纷争D.商族人的实力被周人完全清除答案:A解析:题眼是“微子启”“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涉及宗法制,故排除B项;商周鼎革不属于诸侯之间的纷争,故排除C项;由微子启建立宋国,统治殷商遗民可知,D项错误。9.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该条款表明()A.诸侯拥戴周天子B
6、.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导学号13300810答案:B解析:题眼是盟约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这无异于重申不要违背宗法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10.礼记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答案:B解析:题眼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据此可知古时的婚姻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故选B项。11.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
7、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A.明末清初的土地兼并不可遏制B.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积极意义导学号13300811答案:D解析:题眼是“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题干材料中富户将部分田产交给儿子,部分用来接济族人,这二者与富户都有血缘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土地兼并问题,故A项错误;支配权是土地私有的主要内涵,是材料的表面现象,C项片面;题干材料未提到租佃经营,故B项错误。12.(2015辽宁沈阳模拟)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其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
8、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周王室日益腐败答案:A二、非选择题13.家族势力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材料二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他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之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据中国古代史整理材料三(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
9、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1)结合材料一,说明“家”与“国”的关系。(2)结合材料二,概括楚秦变法措施的共同特点。这些措施对“国”有利还是对“家”有利,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这类大家庭为什么受到明清统治者的表彰?参考答案:(1)“国”是周王直接掌控的区域,“家”是诸侯统治的区域;诸侯的“家”由周王分封而建,但有独立性。(2)打击宗室
10、贵族的势力。对“国”有利,当时宗室贵族享有特权,直接威胁国君的权力。(3)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财产共有共享;家庭关系和谐。原因:这些大家庭内部和睦,安心耕读;表彰他们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王朝统治。解析:本题以历史上的家族势力为核心组织材料,设计问题,考查史料解读与史实分析能力。第(1)问的答案源于材料一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一语,这是必须关注到的题眼,两者的关系应用分封制的知识来说明。第(2)问的特点需概括吴起、商鞅的具体措施,判断这些措施对谁有利时,要注意到这时的“国”是诸侯国,而“家”则是宗室势力。第(3)问的“特点”源于材料信息,“受表彰的原因”则要考虑这些大家
11、庭的所作所为(客观方面)及明清王朝的目的(主观方面)。14.(2015江西景德镇三模)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
12、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以上均节选自颜氏家训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答案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答案举例2: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