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1背景(1)必要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为了解西方,挽救民族危亡。(2)可能性: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2代表人物(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介绍世界地理、历史和政情。(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评价(1)学习西方从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潮。(2)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
2、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中体西用”是在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时代中提出来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使中国人接触到了资本主义新文化。但是,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在实施中,旧学和新学、“中体”和“西用”势必产生冲突,西学、“西用”会逐渐冲击中学、“中体”的防线,从而促进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 背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洋务派失败的教训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3、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评价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使“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器物方面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局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未进行实践活动1背景(1)必要性: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阻碍。(2)可能性: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维新思想与救亡图存的社会主题产生强烈共鸣。2代表(1)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助经学的外衣移花接木,托古改制,动摇了封建顽固派的思想基础。(2)梁启超:撰写变法通议;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提出变革科举。(3)谭嗣同
4、:著有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4)严复: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第一人;翻译天演论等,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必须变法。3影响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图解历史】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信息提取: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以最终失败,但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读图明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信息
5、提取:漫画中的人物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造反”。该漫画充分揭示了康有为表面上将孔子宣传为改革家,实质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以达到否定君主专制统治,进行变法的目的。同时也暴露了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在反封建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拓展】康、梁“托古改制”的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慢,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
6、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教材补遗】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诗人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重点一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解读】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使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结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
7、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点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史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二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治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李鸿章全集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
8、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足恃欤?”【史料解读】(1)注意从旧学和新学的关系解读史料一。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2)解读史料二注意李鸿章对“中体西用”的态度及其本质目的。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是治国的根本,反映出“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解读史料三紧扣郭嵩焘、郑观应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态度及评价,二者都认为其在逻辑上很荒谬。【问题思考】(1)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9、。试答:【提示】(1)相同点: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2)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论归纳】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张(1)从目的方面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角度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
10、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世界联系方面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交流方面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重点二康梁维新思想史料一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
11、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史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史料三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
12、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维新派思想的特点及来源。(2)史料二反映了梁启超兴民权的维新思想。(3)史料三反映了严复、梁启超、陈独秀等人对西方进化论的认识。【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3)根据史料三,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试答:【提示】(1)来源:传
13、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体制:君主立宪制。(2)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政治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变化:由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到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国种特性”。影响: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史论归纳】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民族
14、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1进步性(1)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2)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
15、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8高考全国卷T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命题点:维新思想的传播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而非为了进行反清革命,故D项正确,排除B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16、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误,可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2(2016高考江苏卷T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命题点:维新思想传播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的目的是传播国外新
17、思想,故B项正确;清政府对维新派的活动是有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创办的地点和稿件的来源偏重于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3(2019高考江苏卷T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命题点:中体西用思想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体用”“旧学”“新知”等可知,该校歌推崇的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与西方先进技
18、术的结合,D项正确。4(2018高考天津卷T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命题点:晚清向西方学习的变化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解析:选C。结合题中数据信息可知晚清翻译的西方作品中小说比例大大缩小,结合所学可知这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对西方科技等实用性科学的需求休戚相关,故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观点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西方文化并非完全受到抵制,它也受到许多开明
19、地主、士大夫的推崇,B项错误;排除;D项所述不足以说明当时很少翻译西方小说的原因,D项错误,排除。5(2016高考全国卷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命题点:梁启超发动“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
20、题意。6(2017高考海南卷T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命题点:晚清思想观念的变化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
21、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近代的思想发展)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A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D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解析:选A。从材料“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可知,该书是希望中国学习西方事务,寻求御敌的方法,其意义
22、是开始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进程,故选A项。2. (命题点:“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解析:选B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清政府危局,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不是调和中西文化冲突,故A项错误;推动中国的
23、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故C项错误;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是洋务运动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3. (命题点:维新思想的传播)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解析:选C。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故C项正确;维新派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4
24、(命题点:严复思想的特点)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申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选C。由材料“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可知,严复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严复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而非其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弱肉强食的竞争而非科学救国,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严复的思想主张而非其思想主张的影响,且该表述不切合史实,
25、故D项错误。5(命题点: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此言论旨在()A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果B批判保守的传统文化C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D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解析:选C。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器物、兴办企业,没有触及中国的政体,其意在强调变革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康有为只是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之处,并不是对其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6(命题点:维新思想的影响)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
26、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B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解析:选D据材料“18951898年”“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当时的学会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故D项正确。(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永州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
27、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魏源只是看到了英美等国决策的形式,但对于英美等国的体制并不理解,因此他对于西方民主存在感性的认识,故A项正确。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解析:选A。近代
28、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一改之前鄙称,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认同的过程,故A项正确。3(2020广东湛江调研)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解析:选C。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转变,故C项正确。4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190
29、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B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C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D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解析:选C。从“保教”到“保种”,这从侧面折射出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主义在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5(2020广东六校联考)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
30、(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解析:选A。由材料“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和翻译的小说名称可知,维新知识分子的主要目的是启迪民智、激发民族意识,故A项正确。6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1907年寄生(汪东)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显赫可观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学者们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评价B评
31、价历史事件应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C历史事件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D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取决于对后世的影响解析:选A。康有为反对革命,主张维新变法,而寄生(汪东)则主张民主共和,材料中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认识,故A项正确。7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倡导“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日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些言论表明维新人士具有()A强烈的救亡意识B自觉的创新意识C勇敢的担当意识D明确的民主意识解析:选C。由“天下兴亡,匹夫
32、有责”“吾与足下分任之”可知,维新人士具有勇敢的担当意识,故C项正确。8. (2020广东汕尾质监)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倡导“新史学”,呼吁“去民史”,力主史学通俗化;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史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边疆史等领域,并积极编写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B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C实现近代化被国人所认可D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宣传解析:选B。由材料“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倡导新史学力主史学通俗化”“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史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边疆史等领域,并积极编写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可知,史学家的研究内容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历史环
33、境决定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9(2020山东济南一模)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解析:选B。材料“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故选 B项;材料“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没有涉及民主观念,排除A项;材料“清政府”“留学生”说明不是日本明治维新,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政府
34、加强管理但无法说明效果,排除 D项。10(2020山东德州一模)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解析:选D。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11(2020湖南永州一模)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
35、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1910年前后,大批留学生弃理从文,说明他们认为要改变中国地位不能仅学技术,必须通过人文文化来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故选C项;大批留学生弃理从文,并不能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开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0年前后,实业救国思想
36、依然是中国进步思想的潮流,排除D项。12(2020广东汕头质检)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解析:选D。谭嗣同意在发起变法,为变法找到合理的依据,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
37、。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思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是如何
38、促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及洋务运动的内容及本质说明;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并结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纪纲之亡绝”“政治之魔败”“教化之陵夷”“法律之蹂躏”“政党之争乱”“国粹之丧失”“国命之分亡”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康有为的个人主张、情感等方面作答;第三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文化运动。答案:(1)“异于传统”
39、: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说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观点: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共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探索:新文化运动。14(2020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观应(18421922),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
40、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他“考究各国政治得失利病,凡有关于安内攘外之说者,随手笔录”,著成盛世危言。该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书中写道:“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该书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
41、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它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的相关行为或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然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答案:
42、示例一论题:郑观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增强,为掠夺原料、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郑观应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抵抗其经济侵略,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二论题: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论述: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
43、习的洋务运动,但是仅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层面。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郑观应明确提出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化, 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和救亡图存。示例三论题:郑观应提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较为完备的方案,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眼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