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二十二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926年8月中国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B.中国近代工业格局得以根本改变C.“实业救国”情怀推动科技进步D.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动力【解析】选C。列强的入
2、侵使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民族企业家们纷纷实业救国。材料“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可知正是民族企业家们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推动科技的进步,故C正确。近代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故A错。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工业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B错。材料没有涉及创新,故D错。【加固训练】1914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的矿业条例规定“凡与中华民国有约之外国人民,得与中华民国人民合股,取得矿业权”“外国人民所占股份,不得逾全股份十分之五”。这一规定()A.兼有引进外资与维护主权之意图B.便利了列强攫取中国的矿
3、产资源C.不利于中国民族工矿企业的发展D.旨在扭转中国重工业薄弱的局面【解析】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规定“凡与中华民国有约之外国人民,得与中华民国人民合股,取得矿业权”,有利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工矿业领域,“不得逾全股份十分之五”又防范了外国资本对中国工矿业的控制,这体现了引进外资与维护主权的双重意图,故选A,排除B;适当地引进外国资本有利于中国工矿业的发展,故排除C;虽然这一规定有利于中国重工业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此举的目的就是为扭转中国重工业薄弱的局面,故排除D。2.下面是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894
4、年1913年家数170家706家资本879万两11 775万两A.民族资本成为在华资本主体 B.清廷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C.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 D资产阶级改良派必然走向革命【解析】选C。据材料“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变化表”可知,1913年与1894年相比中国民族企业家和资本都迅猛发展,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故选C;近代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并未成为主体,排除A;清政府只是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极力推动,排除B;1911年辛亥革命已经发生,排除D。【拔高训练】1912年4月16日,袁世
5、凯发布劝农保商令,宣示:“现在国体确定,组建新邦,百务所先,莫急于培元气,兴实业。”这反映出此时的民国政府()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D。根据材料“百务所先,莫急于培元气,兴实业”可知,袁世凯认为当时最重要的是发展工商业,故选择D;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1912年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于1927-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3.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
6、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解析】选A。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可知沦陷区国民的财富迅速缩水贬值,故选A。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故B排除;材料说明上海出现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无法体现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D。4.19001937年,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
7、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A.中国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民众生活受制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北方地区 D.政府扶持民营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解析】选A。据材料“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得出中国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故选A;材料“京、津两市地毯工业”说明不是民众生活,排除B;据所学,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北方已经出现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材料主要是反映
8、民族工业的生产状况没有反映政府政策,排除D。5.19121919年,中国新增民族工业资本13000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75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1625万元,其中仅上海在1919年各类工人就达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四分之一。这说明()A.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不断壮大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绩斐然C.上海成为中国重工业发达城市 D.工业革命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解析】选A。根据“中国新增民族工业资本13000万元”“其中仅上海在1919年各类工人就达50万”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选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9、开始于1927年,排除B;近代中国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上海的重工业并不发达,排除C;近代中国并没有参与两次工业革命,故D说法错误,排除。6.北洋政府执政前期,出台了大量的经济法规,民国初年经济立法呈现出难得的“黄金时期”,以致近代中国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法规几乎都产生于1915年之前。这种现象()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建构了完整的近代法律体系C.旨在加强对经济的调控管理 D.巩固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解析】选A。北洋政府出台的经济法规,促进了经济行为的规范,改善了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经济法规只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
10、排除B;北洋政府出台的经济法规旨在强化统治,排除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最终在北伐战争中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7.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时间工厂数资本额(万元)工人数(万人)191269833 0832719201 75950 06256A.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新文化运动的大力推动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减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解析】选C。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减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1、”,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甲午战后清政府就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而材料反映的是19121920年之间的变化,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1936年开展的,排除D。8.19371943年,大后方工业生产年增长率约为27.6%,随后两年生产指数递降,1944年较上年下降4.7%,1945年19月较上年同期下降4.5%。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通货膨胀进入严重阶段 B.官僚资本主义急剧发展C.中国对外通道遭到阻碍 D.统制政策打压私营工业【解析】选D。据材料“19371943年,大后方工业生产年增长率约为27.6%,随后两年生产指数递降,1
12、944年较上年下降4.7%,1945年19月较上年同期下降4.5%”,可知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保证抗战的胜利实行统制政策,不利于私营工业的发展,故选D;通货膨胀进入严重阶段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排除A;官僚资本迅速发展发生在抗战胜利后,排除B;材料说的是大后方工业,受对外交通影响较小,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1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最初是用来描述16到19世纪西方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新旧结构的更替,因而呈现出立体型的多元运动趋势。据此,有人认为19世纪中期开
13、始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20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改编自胡瑞琴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杨斌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综述与政策建议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有人认为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20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可提取观点,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对“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这一观点提出看法并
14、结合所学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这一观点提出看法并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材料认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我认为这一观点不完全正确,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开始于经济领域,虽受政治制度僵化的不利影响,但取得了巨大发展,而非迟滞。(4分)论证: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化生产,拉开中国近代化序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所以说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是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的。虽然近代中国无论晚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民国政府,都坚持专制统治,不利于社会转型的发展,但是社会
15、转型持续进行并且成果巨大。例如社会政治领域,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法治转型;尤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带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又如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从被迫开放到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再到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断发展,成果丰富。再如社会生活领域,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从舟车劳顿到轮船火车、电灯电话,近代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习俗风情、大众传媒都在突破传统束缚,向现代社会转变。(8分)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开始于近代化企业的创办,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16、诸方面的新旧结构的更替,呈现出立体型的多元运动趋势,且成果巨大。社会转型非但没有迟滞,而且发展巨大。(4分)示例二:材料认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保障”,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4分)论证:新中国成立,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情高涨,有力促进社会各领域新旧转型。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如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等,这些既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也为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胜利完成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向工业化国家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一步发展,如民主制度得到恢复完善,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民主发展,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实践,这些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领域新旧转型速度加快。(8分)综上所述,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表现,关键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健全民主法治,创新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各领域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以说成功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保障。(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