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5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解析:A项的描述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使抗药性的个体得到了保留,B错误;狼和鹿是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两者奔跑速度越来越快,C正确;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不会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D错误

2、。答案:C2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D3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

3、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答案:C4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

4、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答案:A5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自然选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答案:D6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长颈鹿经常努力

5、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BC D解析: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均为“用进”的实例,为“废退”的实例。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A7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行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解析: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距是表示经过生存斗争被淘

6、汰的部分。答案:B8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B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C变异、选择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观点有:过度繁殖产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变异),既有长颈的又有较短颈的,经自然选择后,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了保留,并大量繁殖,而且把相应性状遗传给后代。答案:D9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

7、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C10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解析: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抗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

8、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淘汰。故A、B、D是正确的。而C的解释完全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理论的再现,与达尔文学说不符。答案:C11某海岛上经常有暴风雨,人们发现生活在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特别发达,另一种则退化。由此说明()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D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答案:B12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

9、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逐代积累解析: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二、非选择题13某种果蝇是家禽的致命性寄生生物,在一实验室里,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果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果蝇不育,实验结果如图:(1)图中属于电离辐射对害虫处理的曲线为_。(2)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三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这是因为群体中少量的个体具有_,能_杀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_中得到保存

10、,继续繁殖具有_的后代。(3)用电离辐射使雄性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_。(4)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消灭害虫的方法除效果好外,还可防止_,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解析:电离辐射导致雄果蝇不育,使果蝇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数量的降低;若用农药处理这种果蝇,其数量会暂时下降,但在种群内变异是不定向的,对农药有抗性的个体,会大量繁衍后代,因此,一段时间后,果蝇的数量会回升。答案:(1)B(2)抗药性适应自然选择抗药性(3)人工诱变(4)农药污染14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行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变

11、异提供生物进化的_。(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做_,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体的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的过程。适应是_的结果。解析: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各种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适合,适应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的过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

12、案:(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3)性状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自然选择15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等量的多组,每组再分为等量的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表明抗性低,反之则表明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则:(1)B部分经DDT处

13、理后存活率为_。(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的结果。(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5)简述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解析:对自然选择的理解要明确:生存斗争是动力,是外因;变异和遗传是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可知家蝇的个体存在着抗性的差异,而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的重复实验,实际上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适者生存。答案:(1)96%(2)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3)生存斗争(4)选择(5)家蝇抗性的产生,符合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论。家蝇的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有的抗性强,有的抗性弱。经DDT处理进行的选择(因A、B为同组),就把抗性强(适者)的个体选了出来。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家蝇中选出了具有强抗性的个体(尽管B组从未接触过DDT),可见,家蝇抗性的产生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使用了DD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