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53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四单元 逻辑思维&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练(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非虚构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

2、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

3、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

4、为“息息相关”。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人民日报)材料二: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

5、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

6、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现在

7、,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

8、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摘编自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人民日报)1下列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虚构文学(写作)颇有纪实性,不仅具有真相揭示和事实还原的意味,还体现了积极勘探和理性反思的特质。B非虚构文学(写作)享有“真实”优势,同样的题材,以非虚构面目出现时,就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C非虚构文学(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姿态。D非虚构文学(写作)虽不排斥叙事性,但强调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少有感性抒情和诗性怀想,艺术性

9、有时偏弱。CC项,“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错误。原文说的是“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虚构文学(写作)”作为新的概念,既被作家关注又引发顾虑,因它与既有文学概念里的文学虚构性本质对立。B“非虚构文学(写作)”概念在学理上很难被厘清,但某些代表作品呈现出独特文体特征,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C当代作家只有积极主动、深度介入社会历史,进行“非虚构”写作,才对他们的虚构性写作大有裨益。D材料一围绕“真实”二字论述“非虚构文学(写作)”,材料二角度不同,但同样

10、表现出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极大肯定。DA项,“因它与既有文学概念里的文学虚构性本质对立”错误。原文说的是“非虚构文学(写作)”“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B项,“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C项,“只有才”错误。原文中说“如果当代作家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创造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B“非虚构为文学提供了一种

11、生机,让人物和故事具有某种实证性保留可靠的真实经验和生活场地。”C“我有时候告诉别人一个故事的轮廓,人家听不出好处来,我总是辩护似的加上一句这是真事,仿佛就立刻使它身价百倍。”D“我所掌握到的很多资料都是独门的,但我还是觉得和那段历史隔着一层不可逾越的时空,所以决定去马来西亚做一次实地的旅行。”D材料二强调的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而D项中当作者感觉和历史有隔阂时,决定“做一次实地的旅行”,也就是对现实做一次深度的介入。4材料二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_解析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二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比如在论证“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

12、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这一观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以李辉的封面中国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为例进行论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像李辉、梁鸿这样的“非虚构写作”作家和那些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的一些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从用语来看,议论文讲究用语的准确性,如“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中“似乎”一词,表述严密;“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以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本文既写到“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

13、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即它的价值,也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不足,比如其艺术性偏弱,论证比较客观。答案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以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答对第点得2分,答对第点、第点任意一点得2分)5如何理解非虚构文学

14、的“真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_解析由原文“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可知,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是基于事实的“真实”。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同时,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是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是一种文学的“真实”。由原文“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

15、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可知,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是阅读体验的真实。答案基于事实的“真实”。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文学的“真实”。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阅读体验的真实。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

16、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

17、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18、二、二十三,有删改)【注】司府丞光嗣: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D“陛下立子”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千秋万岁后”是时间状语,“后”字不能断到后面,排除B项;“则未闻侄为天

19、子而祔姑于庙者也”中“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故选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AA项,“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8下列对原

20、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B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他举荐自己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C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D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狄公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BB项,“公私兼顾”“顾念家人”不当。太后说其“足继祁奚”,是夸赞他推荐自己的儿子就像“内举不避亲”的祁奚一样。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译文:_(2)当今边境未

21、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译文:_解析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点有:(1)“及”,等到;“后至”,来得晚,指没有及早归降;“族”,灭族。(2)“尽”,用尽;“一隅”,某个地方;“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答案(1)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前来投降,有关部门指责他没有及早归降,上奏请求将他灭族。(“及”“后至”“族”各1分,句意1分)(2)如今边境还未安宁,如果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某个地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尽”“一隅”“何以”各1分,句意1分)10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的?请简要说明。(3分

22、)_解析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找出对应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与题干要求对应的原文是“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他先是从先皇遗命的角度劝说,再从母子和姑侄关系亲疏的角度劝说,最后机智地为太后解梦。这样就打消了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答案从先皇遗命的角度劝说;从母子和姑侄关系亲疏的角度劝说;机智地为太后解梦。(每点1分)【参考译文】武承嗣谋求做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

23、。”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姑侄关系与母子关系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没有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我家里的事,你不要干预。”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体,何况我充任宰相,哪能不干预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说:“武

24、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没有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念头。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不久(狄光嗣)便胜任了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鹘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前来投降,有关部门指责他没有及早归降,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们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狄仁杰的亲属好友都劝他不要这

25、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狄仁杰)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余党全部平定。太后想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损害百姓,那么又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想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如今边境还未安宁,如果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某个地

26、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太后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太后信任看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好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太后常常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太后流着眼泪说:“朝堂上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9分)古松石延年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注】抡材,选择木材。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27、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B颔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C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CC项“目空一切”错,颈联主要是以“苍藓”“丝萝”的攀缘附势反衬古松的刚直伟岸。1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理解诗句含意首先要知道诗句大意,然后再挖掘其深层意思。“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意思是“告诉那为皇帝建造宫殿选择木材的人,应当把这棵古松看作建造明堂的顶梁柱”

28、。表面上是说古松,实际上是托物言志,以木材喻人才,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答案表层含意:希望建造宫殿的人选择古松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深层含意:以木材喻人才,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隐埋民间、品行端正又有才华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每点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3)杜牧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答案(1)自

29、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语言文字应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

30、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无须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性或许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4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我国积极参加的最重要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之一。B南方古猿的脑

31、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C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D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B例句,括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补充位置,假如是圆桌的话。A项,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亚太经合组织”也叫“APEC”;B项,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脑量的范围;C项,括出序次语的作用,显得条理清晰;D项,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代”,即今河北宣化境内。故选B。15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手法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3分)_解析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所谓的“类比”,是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点进行比较,是通过比喻手法的综合运用,帮助说明道理或描述

32、某种复杂情况。句中把“梨的大小和孩子的关系”与“简、荐、委对公务员的意义”进行类比,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来阐明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案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以梨的大小对于四五岁孩子的重要性与简、荐、委对公务员的意义进行比较,视角独特,且比较对象之间身份悬殊,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16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让座之风盛行的原因有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_解析首先,从语言的形式看,文段整体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语句,原句也使用了一些文言词语,比如“如此”“其故”等,显得和文章语言风格协调一致

33、,而改后使用的是现代汉语,和整篇文章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从语言的表达看,原句“之所以,其故”,内容更完整,语气更舒缓,而改后比较简短,和后文的语气不协调;从遣词造句上看,内容显得更丰富,更顺畅。因此整体来看,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原句富有文言色彩,更符合原文整体语体风格;原句语气更舒缓,改句语气直接、短促,与原文语体风格不一致;原句用词更严谨、周密。17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问题,请指出逻辑错误并加以具体说明。(3分)冬季感冒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一来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容易被病菌入侵。因此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

34、加湿器,才能有效预防流感。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_解析“冬季感冒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就是”一词过于绝对化,流行感冒的原因很多,不只是“在室内活动”“不经常开窗换气”;“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能有效预防流感”,“只有才”条件关系不当,“只有才”说明仅此一种方式,而预防流感的方式还有其他;“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就能”过于绝对,“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答案过于绝对。“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太武断,因为流行感冒的原因是很多的。条件关系不妥。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

35、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条件关系不当。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18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并阐明理由。(4分)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为:_。理由如下:_解析A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体现的是“真”与“假”,“有”与“无”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统一与转化,并无“清醒”之意。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处有还无”之间为并列关系,也

36、并非题干中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C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能借鉴别人是含“谦虚”的意思,但并无“谨慎”之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答案B。理由如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通过“少壮”和“老大”之间的对比,想表达的道理就是“惜时”,而正是因为“不

37、努力”才“伤悲”的,这里通过反面论证体现出了“奋斗”的必要性。另外,“少壮不努力”导致“老大徒伤悲”,二者之间也隐含着因果关系。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38、,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提示写作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话题“是否应该节俭”。需要明确的是,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节俭的美德永远不能丢。作文要求“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因而写作时应注意发言稿基本格式,要有称呼、问候、致谢

39、等,内容上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简洁明快。文体要求写成驳论文。【参考立意】写作本文可从生活中人们对于节俭的错误观念或铺张浪费的现象入手,剖析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原因,阐释俭与奢的利害关系,呼吁号召指明做法。厉行节俭是一种美,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品质。厉行节俭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节俭是环保的要求,是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中国梦的内容。奢侈浪费的物欲,有碍身心健康,使情绪难以平静,带来心灵永久的空虚。盲目的攀比让浪费奢靡之风盛行。【佳作示例】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畅谈心声,交流思想。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关于“节

40、俭”的问题。一提节俭,有些同学就不屑一顾了:现在都21世纪了,都进入“小康水平”了,还提什么节俭?也不怕人家笑话!的确,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爷爷奶奶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早已不必担心挨冻受饿乃至四处流浪了。可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同学们是否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可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不该提倡节俭了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响亮地做出回答:提

41、倡节俭,拒绝奢侈!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未极度丰富,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浪费也同样被看作是可耻的行为。在餐馆里,他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饭菜带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很少乱用零花钱,而且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自己靠劳动挣来的;著名的柯达公司的胶卷盒是用再生纸造的;而财大气粗的东芝公司的信封竟然是用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的我们的祖国刚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

42、;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得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致安史之乱,使盛唐趋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那么,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又能经得住多长时间的折腾呢?况且我们的先辈也曾告诫道:“治国之道,节用为先。灭国之祸,起于奢侈。历朝兴废,无有出于此道之度限尔!”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我们说的节俭其实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社会文明。节俭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可太耸人听闻了。但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就能源而

43、言,地下储藏的煤、石油只供人类使用数百年;森林资源呢?人类无节制的采伐已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沙漠化加剧、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水灾频繁所以,节俭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节俭的背后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同学们,你还觉得说节俭是笑话吗?还觉得奢侈浪费理所应当吗?其实,节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实在的话题。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都在提倡节俭。各种家电商品,包括轿车都打上了 “节能” 的口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语四处可见,“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节俭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节俭,不是奢侈的行为,同时,它也不是守财奴的吝啬,而是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资源和财物,做到 “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点评】首先列举学生中的错误观念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批驳其实质是“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并申明自己的观点。分成三个层次具体阐释生活富裕依然需要节俭的原因,批驳人们思想中的错误观念。最后照应开头,回应标题,指明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