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11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水平1、2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_一、正误判断。正确的“”,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发展。()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示: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是彻底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根本性变革。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和平统一台湾方针的提出

2、并不表明祖国大陆已经放弃使用武力。()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英国卫报专栏作家马丁雅克曾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B.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析】选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虽然也发生在1978年,但仅停留在解放思想的层面,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都不是发生于1978年,B、C均错误。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3、)A.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D.彻底消除“左”的错误【解析】选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任何政策的“根本目的”都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平反冤假错案是消除“左”的错误的表现,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这些都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A正确。题组二改革开放进程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解析】选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以土地集体所有

4、制为前提,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故C错误;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4.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年份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品(%)198245551986366419902674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解析】选C。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从198

5、2年到1990年,我国出口的工业品比例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C符合题意。5.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标志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能够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故C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合作组织或者合作形式,与题意“全面融入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不符,故排除A、B、D。题组三“一国两制”与祖

6、国统一大业6.“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邓小平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解析】选A。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错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A正确。7.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坚定不移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7、)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B.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解析】选A。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是“九二共识”的提出,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故A正确;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是“九二共识”提出的前提,故B错误;两岸“三通”的扩大是在2008年,故C错误;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11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农村8.9%城镇4.5%据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材料二1976

8、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措施而且还继续往下走,走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恢复家庭农场,取代人民公社;在工厂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规模地引进设备和技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政策因素。(6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判断中国“走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时间,并概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初步建立的表现。(5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概括即可。第二问“政策因素”结合改革开放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

9、结合所学可判断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此回答“时间”。第二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形式、市场体系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经济现象: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提高;其中,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居民。政策因素:改革开放的实行。(2)时间:21世纪初。表现: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水平2、3限时3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_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

10、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 ()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解析】选D。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出中国与法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意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必要性,故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经济建设教训的总结,故A错误;“中西方技术的差距”是进行改革开放的客观原因,故B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邓小平提出,故C错误。2.(2021聊城高一检测)在新中国历史上,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

11、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这里的“它”应是指()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材料“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是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的描述,A正确;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B与材料不符;C错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D与材料不符。3.(2021北京高一检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12、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九大【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正确;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与改革开放无关,A错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是改革开放的开始,C错误;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D错误。4.下面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粮食棉花猪羊牛肉水产品197830 477.0216.7856.3465.5198032 056.0270

13、.71 205.4449.7198537 911.0414.71 760.7705.2199044 624.0450.82 513.51 237.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D.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解析】选A。据表格可知1978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对外开放”无关,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无关,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中国

14、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无关,D错误。【拓展延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解析】选A。材料“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反映出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故A正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的、多层次的,故B错误;C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

15、出其内容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故D错误。6.(2021泰安高一检测)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C.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解析】选B。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B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A错误;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1985年,C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1992年,与材料不符,D错误。7.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

16、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解析】选B。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由“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到“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B正确;C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8.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

17、济实践正在不断突破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智慧。”材料说明中国()A.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已经确立以计划经济为指导的市场经济C.开始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束缚D.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解析】选D。根据“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智慧”可知,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方案不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且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故选D;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18、济体系才基本建立,中国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受计划经济的指导,排除B;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就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排除C。9.从朝鲜战争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与中国共产党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在外交上奉行“你建交,我断交”“我建交,你断交”的原则。其目的是()A.落实“一国两制“方针B.践行“九二共识”C.避免出现“两个中国” D.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解析】选C。题干中台湾当局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与一个国家建交,体现了双方都不愿意在国际上造成两个中国的印象,故选C;“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

19、纪80年代初提出,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A;1992年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当时双方要商谈和平统一,排除D。【拓展延伸】“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非都是主体。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10.(金榜原创题)“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待此时、把酒祭轩辕,觞英烈”。诗文描述事件()A.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B.标志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失败C.促进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解析】选A。

20、根据“英旗撤”可以判断,该诗描述的是香港回归,它是“一国两制”的首次实践,故本题选A。11.2005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封堵一切妄图通向“台独”方向之路。台湾的一些党派,也将由于祖国大陆已在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而思考维持两岸和平、稳定之策。这表明反分裂国家法()A.意在打击“台独”分裂势力B.重在维护祖国的统一C.为世界提供解决分裂的方法D.有助于两岸党派团结【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法令封堵“台独”,并使得台湾一些政党思考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故本题选A。12.(2021佛山高一检测)澳门归侨总会尤肖吾说:“澳门回归后,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就业、教育、人均寿命等方面取

21、得巨大进步。”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因素是()A.“一国两制”的制度性保障B.澳门有利的区域优势C.粵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D.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解析】选A。根据材料“澳门回归后,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可知澳门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国两制”的制度性保障,故A符合题意;澳门的区域优势始终存在,因此不是回归后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排除B;C、D都是“一国两制”下优势的体现,排除。【拓展延伸】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属于外交问题,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22、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2021潍坊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材料二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我

23、们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逐步摆脱贫困,就是我国绝大多数人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

24、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14分)(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2分)【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成功探索”注意考查的是“建设道路”的探索,不要列举具体的建设成就。第(2)题中的史料类型注意阅读

25、设问中关于史料分类标准的提示信息,“解读”注意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然后从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意义、进程等分层次作答。答案:(1)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调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实践;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用: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2)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解读: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改革的内容、意义:实行家庭联产

26、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改革的进程:先示范,后推广;在实践基础上确定方针政策。水平1至4限时10分钟分值 12分战报得分_(12分)(开放式命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20世纪70年代末,华西村根据自己地少人多、工业相对发达的实际情况将包产到户改为“集体承包”,剩余劳动力则转移到工业中去。20世纪90年代,华西村实行“一村两制”,村民不仅可以进行集体建设,还可以搞个体经济。中共十五大以后,我国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华西村对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增强了竞争力。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发行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

27、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在村级管理方面,华西村还创造性地实行了“一分五统”的新思路,“一分”即村企分开,“五统”即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等举措,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又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摘编自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吴仁宝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可得做题的模式为:史实现象概述评价。从材料中提取

28、一段史实,上升到历史现象,并对这个现象概述和评价即可。如“将包产到户改为集体承包,剩余劳动力则转移到工业中去”这一史实对应的现象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然后根据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说明,并指出其影响即可。答案:示例1:史实:华西村实行的“一分五统”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历史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概述: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与此同时,我国还发

29、展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评价:基层民主的发展,不断提高了人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示例2:史实:华西村将包产到户改为“集体承包”,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历史现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概述: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后,我国农村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评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微点拨(1)非选择性试题选材特点:选自文献。(2)设问方式:体现新高考开放式命题的特点。(3)解题思路:选取两个同类型史实归纳其共同特点另选一同类史实对其共同点进行重点阐释。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