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导航考 纲 点 击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考 向 预 测1.实践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本特征。2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阐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明确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理论依据。4摒弃错误、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
2、和无限性,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基础梳理 物质性主观能动性来源动力唯一目的 客观 有条件无限性考点一实践与认识及其辩证关系考 点 归 纳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
3、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
4、征。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2)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3)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
5、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 别 提 醒1.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并不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理解实践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
6、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3要全面理解实践及其特征,须注意三点:实践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但实践不是主观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但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实践。4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
7、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5不能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1)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但同时,实践又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该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6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没有意识支配的
8、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活动的失误以致失败。因此,认为“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的观点是错误的。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但不能据此认为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凡是人的实践,都是社会性活动,孤立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因为,无论是集体行动还是单个人行动都具有社会性,都既依赖于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因此,认为“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的观点是孤立地考察人的活动,是错误的。8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坚持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认为认识可由人脑凭空产生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由于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知识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区别开来。9正确认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超出认识范围,用一种认识去衡量另一种认识,缺乏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因此只有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才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10“意识源
10、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11认识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本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能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的动力。12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用图示表示如下:典 题 精 析例 1(2011新课标全国卷)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图)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不了解实
11、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 BC D【解析】强调“经验”这一意识的重要性,与漫画所强调的“实践”无关,故排除;则强调了失误和错误的重要作用,也与题意不符;均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答案】C我 来 试 试1.(2011山东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 年 10 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 17 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
12、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解析:答好此题,第一,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其关键信息就是“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第二,注意围绕关键信息调取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好以上两点就可答好此题。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考点二真理考 点 归 纳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13、,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
1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特 别 提 醒1.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
15、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因为每个人的“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
16、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不同,每个人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和主体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
17、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2)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6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因:(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
18、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2)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7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典 题 精 析例 2(2011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
19、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C D【解析】表述错误,既然是真理,即是正确的认识,就不能被推翻,否则就是谬误;表述也不对,认识是基于历史条件的,而不能超越,排除;分别表明真理的发展过程和具有的特点。【答案】C我 来 试 试2.(2011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大
20、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解析:本题以文化体制改革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这一知识。答好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内容,然后认真审题,明确设问的指向,即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最后找准评析点,把评析点与理论对应起来分析即可。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
21、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考点三认识过程考 点 归 纳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
22、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特 别 提 醒1.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
23、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2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3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1)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但并不是说人们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24、,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2)我们绝不能以真理的无限发展性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4真理的属性。5.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含义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相对于实践而言的
25、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科学理论是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区别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客观的、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 联系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在内容上都是客观的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典 题 精 析例 3(2011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C
26、D【解析】表述错误,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同,而不是总是不同;表述也错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而不是超越自身;分别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说明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的原因。【答案】D我 来 试 试3.(2010大纲全国卷)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
27、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正确切题;观点错误,不能入选。答案:A逐层分析 整体把握考 题 再 现(2012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 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坚
28、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胡锦涛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16 分)答 题 展 示规 范 得 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
29、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启示我们: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固守本本、漠视实践的本本主义。(4 分)“理论上的成熟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我们曾经犯过错误脱离了中国实际”,这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则有极大的阻碍作用。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重视发挥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 分)“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
30、到成功”,这体现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这启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4 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启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 分)阅卷老师真情寄语该考生之所以被扣分,一是因为分析不全面,少了一条,二是最后一条表述不充分。讲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先得弄清楚讲话的内容共分几层包括几个方面。该考生就是因为对讲话内容有丢落而没分析,才造成严重失分的。关于分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标点符号,然后是材料内容。其次对每个方面依据题目要求的知识范围分别进行分析。再次对这些材料和分析结果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某层反映的哲理与其他层反映的哲理相同,那么,写答案时就将其整合在一起;有时从整体上看材料会得出更高层次的或别的哲理,因为整体往往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要整体上把握答案如何构成,包括有多少方面,顺序如何,每条如何进行符合要求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