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68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道教就是道家的发展。 ()提示:道家是哲学思想流派,道教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的宗教组织派别,道教不等于道家。2.魏晋时期佛道发展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提示: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发展,儒学面临冲击,但儒学仍是主流统治思想。3.范缜抨击佛教与北魏、北周统治者灭佛本质上是相同的。()提示:前者主要从理论上进行揭露和批判;后者是利用最高行政权力给当时的佛教以毁灭性打击。4.唐朝出现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不是活字印刷术。()5.齐民要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提示: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唐朝时期,儒家学者提倡三教合一,统治者却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由此可以推知()A.儒家主流思想地位的丧失B.儒家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C.推行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D.唐朝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儒学家大力提倡三教合一,而统治者却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维持各种思想并存、自由的局面。上述现象反映了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故选B。汉代以来儒学思想尽管受到冲击,但其一直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故A错误;C与题干相矛盾,C错误;D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2.

3、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解析】选C。“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排除B。题组二文学艺术3.英国大英博

4、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莫高窟壁画胡旋舞C.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D.裴秀的禹贡地域图【解析】选A。依据材料“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卷的原作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故答案为A;莫高窟壁画胡旋舞体现西域特色,吴道子是唐代画家,禹贡地域图是西晋时期作品,B、C、D不符合题意,排除。4.隋唐时期,玄奘、义净西行探求佛法和以佛学为主的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文化的特征是()A.高度繁荣 B.吸纳、交融C.世界领先 D.影响巨大【解析】选B。玄奘、义净西行探求佛法,体现出其

5、吸纳外来文化的特征,以佛学为主的石窟艺术体现其交融外来文化的特征,故答案为B。A、C、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题组三科技5.(2021海口高一检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解析】选C。依据材料“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称赞的是祖冲之。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故答案为C;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其贡献与圆周率无关,A排除;贾思勰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不符合题意

6、,B排除;郦道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不符合题意,D排除。6.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A.九章算术 B.尚书C.禹贡地域图 D.齐民要术【解析】选D。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故答案为D。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禹贡地域图是我国的历史地图集,A、B、C不符合题意,排除。题组四中外文化交流7.唐朝时派遣遣唐使、僧侣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促进了本国封建化过程的国家是()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大食【解析】选B。唐朝时期

7、,日本派遣遣唐使、僧侣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故B正确。三、非选择题(共11分)8.(2021天津高一检测)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

8、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1)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6分)(2)根据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唐文化的特点。(5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材料列

9、举出了三个事例,因此,根据题目要求只要选取其中一个即可,要找到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阐述。如选取玄奘西行。主要体现在学习其文化为我所用。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十多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第(2)题,根据材料一“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根

10、据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可以总结出唐文化的特点为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答案:(1)从“胡风盛行”、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说明部分要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据。(2)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任答三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南北朝时期草书盛行,但在北方却多有题“魏碑”体的,魏碑字形方正,规矩庄重,大多出现在寺院碑刻、造像题记、摩崖石刻中。这反映出当时()A.楷书出现B.经济

11、重心开始南移C.佛教盛行D.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解析】选C。根据材料“大多出现在寺院碑刻、造像题记、摩崖石刻中”,说明当时“魏碑”体的流行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选C。2.(2021天津高一检测)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解析】选C。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并不能说明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事实上国家的正统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A错误;思想多元化虽

12、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特征,但从材料体现的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既兼收并蓄又严密控制的政策来看,材料的主旨是反映隋唐帝王实行这一宗教文化政策的目的与意图,故B错误;由题干可知,宗教文化政策与国家统治紧密相关。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到隋唐,佛、道二教也兴盛起来,寺庙、道观遍及全国,道士、僧尼人数众多。三教势力在隋唐时期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隋唐时期对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是出于政治上安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以巩固统治的考虑,故C正确;宗教信徒众多并不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必然原因,这也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3.(2021泰安高一检测)东晋孙绰(chu)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

13、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解析】选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吸收儒家思想中的“光宗耀祖”“忠孝和顺”等观念,体现出当时的儒学地位相对稳固,B符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佛教、道教思想的发展与儒学的关系,不是在强调儒学独尊的局面,A不符合题意;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材料信息无关,佛道挑战儒学正统与材料分析的佛教道教吸收儒家思想不符,C、D错误。4.(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

14、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A.改变了基本教义B.出现了人文关怀C.促进了民族交融D.迎合了本土文化【解析】选D。在佛教早期传入的经变画中“割头、挖眼”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道”观念和“忠君”观念不符,不利于佛教的存在和传播;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儒家思想是文化的主流,经变画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因此北魏早期至隋唐经变画内容的变化体现了佛教“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故D为正确选项。5.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

15、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解析】选A。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风格由豪放浪漫到沉郁悲壮,风格有显著的变化,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故选A;材料表明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排除B;唐诗是文艺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无法全景再现真实社会,排除C;材料表明安史之乱导致唐诗风格发生了变化,不是导致唐诗衰微,排除D。6.(2021枣庄高一检测)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解析】选D。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故D正确。7.(2021天津高一检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D.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解析

17、】选C。唐朝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书法注重规范和法度显然与唐朝政局稳定有关,故C正确;书法审美与材料中政治因素不符合,故A错误;材料反映政治变化影响文化走向,不是文化的多样性,故B错误;汉字书写体系的成熟是魏晋时期,故D错误。8.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朝印刷品金刚经卷首佛像画。佛像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的印刷技术是()A.泥活字印刷术 B.木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 D.金属活字印刷术【解析】选C。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9.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

18、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解析】选C。国家分裂时期,为保证战争需要,需要重视耕战,故A错误;B与南北朝时的史实不符,故B错误;根据材料“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说明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技术的地域间交流问题,故D错误。10.(2021天津高一检测)唐朝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也。据此可知唐朝文化()A.兼收并蓄 B.领先世界 C.源远流长 D.影响深远【解析】选A。题

19、干信息“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长安胡化盛极一时”说明唐代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故选A。B、C、D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11.(2021北京高一检测)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包括()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修建唐招提寺 唐都长安各国使节云集A. B. C. D.【解析】选D。根据“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玄奘西游、唐都长安各国使节云集体现中国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正确,故选D;鉴真东渡、修建唐招提寺不属于中国人接受新鲜事物

20、,排除,故排除A、B、C。12.(2021泰安高一检测)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解析】选C。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选C;“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D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1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

21、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解析】选B。依据题干信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可知,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僧一行,唐代僧人,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作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南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

22、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据朱绍侯等著中国古代史整理材料二唐代,中国与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23、14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唐朝的政治、经济、政府的政策、个人因素、对前代成果的继承批判等方面分析。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唐朝的对外政策、三教并行、文化政策、对外交通、僧人的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第二问,可以从对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政府支持;疆域辽阔;个人努力;对前代成果的继承和批判。(2)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宗教热情。影响: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周边国

24、家文化的发展。1.(3分)(学术情境)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A.唐代佛教影响政治生活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选C。送子天王图的创作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排除A;唐代还没有出现繁荣的市民文化,排除B;送子天王图的创作并不能体现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排除D。2.(12分)(开放式命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艺术不仅达到了

25、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高峰,而且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它对不少国家,尤其对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唐代的画工樊淑、刘泚作为战俘流入大食,他们也把唐代的绘画技艺传播到了大食;吴道子、周昉等唐代画家的作品也传入新罗,并对新罗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摘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1)日本是当时与唐朝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典型代表国家,请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

26、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中国的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第(2)题相对开放,可根据材料信息“唐代艺术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高峰,而且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提炼主题;再从书法、绘画等方面予以论述;最后小结。答案:(1)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播中国的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2)观点:唐代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高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

27、艺术之一。论述: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结论:唐代艺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微点拨(1)素养考查:体现历史解释,主要是对历史现象的解释。(2)关键信息:吴道子的画内容 “取自佛教故事”,说明其创作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微点拨观点论述类试题(1)特点:此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高,开放性强,要求考查能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对有关现象、问题和某些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探究,并作出独立的评判。(2)解题思路:提炼观点。一般性论述题不需要判断表态;有些如评价、评述类需要判断表态,这又分为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论述或评论,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认识升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