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不能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成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2.(2020山东青岛高二上期末,)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易错)A.“罐子”生态系统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进行相关计算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甲、乙、丙代表三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C.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67%D.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4.(2021安徽怀宁中学高二月考改编,)如
3、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易错)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7105 kJ/(m2y)D.捕食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循环流动,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易错点3不能正确区分物质循环的含义、形式及过程5.(2021河北唐山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易错)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B.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
4、统的碳循环D.科考人员在南极发现了某些有害农药,此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易错点4不能正确辨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作用6.(2021湖北天门高二上期末,)每年水稻、小麦成熟的季节,大量麻雀到稻田、麦田取食,农民为减少粮食损失,常将稻草人插上飘带放于田间以驱赶麻雀。下列关于此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易错)A.飘带随风摆动给麻雀传递的是行为信息B.田间的稻草人给麻雀传递的是物理信息C.信息传递只发生在水稻、小麦与麻雀之间D.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易错点5不能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7.()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
5、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易错)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该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C.更多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溶解氧减少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D2.B3.D4.C5.A6.B7.C1.D光能是非生物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部分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B错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属于分解者,某些微生物如蓝细菌等能
6、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D正确。2.B“罐子”生态系统中的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是消费者,酵母菌是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B错误;“罐子”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易错警示(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3)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
7、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D在食物链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但高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少于低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A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的同化量=175+875+200=1 250(kJ),乙的同化量为200 kJ,而丙的同化量为30 kJ,甲所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的能量之和,B错误;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30200100%=15%,C错误;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暂时)未被利用,因此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D正确。4.C分析题图: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8、0.25+5.1+2.1+0.05)103 kJ/(m2y)=7.5103 kJ/(m2y),该肉食性动物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和植食性动物,则来源于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9+4+0.5+2.5)103 kJ/(m2y)=16103 kJ/(m2y),该植食性动物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和生产者,则来源于生产者的能量为14103 kJ/(m2y)。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70+23+3+14)103 kJ/(m2y)=1.1105 kJ/(m2y)。分析题图可知,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正确;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9、2.5103)/(16103)100%=15.625%,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70+23+3+14)103 kJ/(m2y)=1.1105 kJ/(m2y),C错误;捕食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循环流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D正确。易错警示(1)能量的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3)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4)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粪便量属于上
10、一营养级的同化量。5.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A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如光合作用和根的主动运输,B正确;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固定到生物群落中,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C正确;科考人员在南极发现了某些有害农药,此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D正确。易错警示(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2)碳元素进入和离开生物群落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6.B飘带随风摆动给麻雀传递的是物理信息,A
11、错误;稻草人插上飘带放于田间以驱赶麻雀,田间的稻草人给麻雀传递的是物理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水稻、小麦与麻雀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C、D错误。易错警示(1)根据信息传播途径判断信息的种类: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属于物理信息;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的属于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的属于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个体水平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种群水平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7.C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浮沫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其死亡,A正确;该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B正确;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更多生物死亡,更多生物死亡进一步加重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原因是沉水植物死亡,水体总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解氧减少,D正确。易错警示(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区别: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维持或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是一种“能力”。(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或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