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贤(mio)渑池(min) 睨柱(m) 汤镬(hu)B牦节(mo) 啮雪(ch) 纺缴(zhu) 斧钺(yu)C弹劾(hi) 傅会(f) 璇玑(xun) 骸骨(h)D蟾蜍(chn) 鼓瑟(s) 蛮夷(mn) 喟叹(ku)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下列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而相如廷叱之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其一人夜亡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子
2、卿尚复谁为乎? B.何以知之C.见犯乃死,重负国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上任)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拉)C.使人遗赵王书(遗:遗留)D.时汉连伐胡(伐:征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长达一千多公里
3、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住夺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
4、,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客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
5、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中援世界文化遗产。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窝,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
6、,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本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不能超过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的肯定和保护。 9、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
7、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三、文言文阅读:(一)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8、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9、从径道亡,归璧于赵。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秦贪,负其强 (凭借)B.相如因持璧却立 (后退)C.从径道亡 (丢失) D.礼节甚倨 (傲慢)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乃敢上璧 乃前曰:璧有瑕 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空言求璧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拜送书于庭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敢的一组是( )璧有瑕,请指示王 怒发上冲冠 相如因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使其从折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臣请就汤镬A.B.C.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0、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无计可施,终于将十五都予赵。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的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的做法,并告诉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
11、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二)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
12、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注:趣:同“趋”,趋向,奔赴。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筹策:谋划。14、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C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素悍勇而轻齐 B遂成竖子之名劳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其孰能讥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
14、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四、翻译句子: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7、8、五、默写:1、 ,徒慕君之高义也!2、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3、吾所以为此者,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5、 ,孤舟一系故园心。6、一去紫台连朔漠
15、, 。7、 ,潦倒新停浊酒杯。8、 ,铁骑突出刀枪鸣。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0、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11、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1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3、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14、 ,枯松倒挂倚绝壁。15、 ,此时无声胜有声。六、现代文阅读:永远的母亲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
16、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
17、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
18、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
19、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
20、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了,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7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4分)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9试分析文章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10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七、语言运用: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自习课上,你正在写作业,同桌向你请教一道数学难题。请根据下面设定的不同情境,写出得体的回答。(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