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高考题】(2008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答案】(1) 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
2、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解析】第(1)题,甲是热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的异同点可以结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两大要素分析比较。第(2)题,要抓住设问要点“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要分析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要分析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提高粮食产量既要提高单产,又要保证种植面积,还要防灾减灾。(2008上海卷)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
3、黄海 D.东海【答案】D 【解析】根据海陆分布图不难看出,日本海周围分别为日本、俄罗斯、朝鲜和韩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到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济州岛之间的连线,所以我国隔黄海与朝鲜、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2008上海卷)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答案】C 【解析】日本樱花开放的时间与所在的纬度密切相关,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开花时间越早;题中涉及日本的三大岛屿,它们从南到北依次是九州岛、本州岛和北海道岛,所
4、以开花时间逐渐向后推迟。(2008上海卷)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河流A河B河长度(千米)66704640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280369河口平均流量(立方米/秒)220039000A、B两河分布示意图(1)图中A河名称为_,注入_;B河名称为_,注入_。(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B河流经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_资源。(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_。(4)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_雨。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
5、生产提供了_与_。A河上游与支流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答案】(1)尼罗河 地中海 刚果河 大西洋 (2)撒哈拉沙漠 减缓 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 刚果 航运 水力(3)B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A河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B河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比A河丰富);B河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A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小(B河流域面积大于A河)(4)对流 灌溉水源(水源) 肥沃的淤泥(淤泥) 支流所处地区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解析】从图示的大陆轮廓明显看出是非洲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西亚的一部分),A河流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上游发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支流发源于热带
6、草原气候区,该河干流大部分流经撒哈拉沙漠地区,所以流量较小,最终注入地中海;由于下游流经地势平坦地区,流速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支流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处于湿季时,河流进入汛期,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既给尼罗河三角洲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也带来大量的泥沙,使三角洲土壤比较肥沃。B河是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水量丰沛,注入大西洋;当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底部时,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多有利于通航;当流经峡谷地区时,水流湍急,加之流量较大,水力资源极为丰富。(2008上海卷)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俄罗斯地处中高
7、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图1 俄罗斯地理简图图2 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沿60N)(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河。(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为主。(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等。最大的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
8、其原因。【答案】(1)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叶尼塞 (2)温带大陆性 亚寒带针叶林 光热 小麦(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 秋明(4)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解析】从俄罗斯地形剖面图看出,60E附近的山地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A、B、C、D分别代表东欧平原、西西伯平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地形西侧是平原,东侧是高原和山地,其分界线以叶尼塞河为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东欧平原属于比较典型
9、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加之受北冰洋冷气团的影响,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俄罗斯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光照和热量都不足,制约了农业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俄罗斯东部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其森林、水资源、水力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铁矿等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秋明油田位于其东部地区。尽管俄罗斯三面临海,并且河流众多,但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全年结冰期较长,加之河流多南北走向,物流多东西走向,所以内河运输(除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等外)和海洋运输都不占主要地位,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其次是管道运输。(2008宁夏卷)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
10、完成(1)(3)题。 图3(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答案】 (1)A (2)A (3)B【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以判断该地是英国中南部地区。第(1)题,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M、N两地位于沿海,降水量多于P、Q两地,且M地地处迎风坡,降水量比N地更多。第(2)题,由图a可知,L地地势较高,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所以该地人烟稀少。第(3)
11、题,该地温凉潮湿的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英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而乳畜业发达。(2008全国)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答案】(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 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 支流多 集(汇)水区面积广(3)入海
12、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量较少 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较轻 【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特别是经纬度信息及河流的形状)可判断出该地为非洲的刚果盆地,然后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作答即可。(2008全国)阅读分析资料如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
13、,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4)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要困难有哪些?【答案】(3)平均海拔高,山河相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问,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一般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
14、、地势四个方面概括。青藏高原海拔高,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形崎岖。第(4)问,飞机飞行在空中,航线选择除了地形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航线的天气和气候状况,如天气变化、大气对流等。(2008四川卷)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
15、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由图中信息(经纬度、海拔高度)结合材料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南亚地区,第(1)问,描述地形、地势要结合图示,从地形名称、高低起伏状况、海拔等角度分析描述。第(2)问,分析降水首先从该地位置和大气环流南亚地区季风环流(当然带来降水的是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还
16、要结合该地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第(3)问,分析水能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还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有利:流量(降水、河流、流域面积等);地形(落差等高线疏密等)。不利:地质灾害、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技术、人口、市场等。第(4)问,分析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背景入手:地形地质条件、气候、人口压力(数量、素质)、经济、发展程度等。(2008天津卷)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业、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
17、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等新能源。(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_、_、_、_。(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4)地形(山地、高
18、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解析】第(1)问,读图甲,由地形轮廓和平均海拔可知甲图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其东南为横断山区,山高坡陡。该地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断层,这些都是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第(2)问,a为拉萨,甲区铁路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的修通可以促进西藏的旅游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地质活动强烈,因此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风能资源。第(3)问,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
19、寒冷,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且沿交通线分布。第(4)问,由图乙轮廓和纬度可知其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要说明甲、乙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的差异,应重点阅读与耕地、淡水资源有联系的图中信息。地形、地势与耕地面积有关。淡水资源与河流密度、纬度、海陆位置有关。第(5)问,乙区域北部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缺乏大城市、工业区,电力消费量少。南部地处巴西高原,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大城市多、工业发达,用电量大,所以开发了水电站。第(6)问,乙北部的代表性植被为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同时热带雨林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保护热带雨林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