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15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提升检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卷一、单选题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一号”卫星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D、“神

2、舟”七号载人飞船3、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前不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交会对接成功。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B、C、D、4、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3、。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6、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项目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万人专利拥有量创新型国家70%以上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美国德国日本1760件1750件1500件中国39%以上50%以上10件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C、世界经济

4、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7、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C、改革开放的实践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8、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B、学术领域C、艺术领域D、经济领域9、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

5、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C、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10、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 A、改革开放经济发展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11、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

6、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12、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

7、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14、(2016海南)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二、材料分析题15、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识图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

8、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6、(2016北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9、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材料三

10、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

11、国出现的时代背景。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问答题17、(2015上海单科)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不同的派别从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发表的不

12、同政治主张。 2、【答案】C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从题中信息“在太空轨道升起”“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可知是中国首次邀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项。 3、【答案】B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上的某一事件的看法,属于个人认识的范畴。项是具体的史实;项中的“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属于历史评价的范畴。故本题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史评,就是根据资料得出结论,这要与具体的史识相区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对待史料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13、。 4、【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火车司机应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因此接线员应属于19世纪后期的职业。飞机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并且获得试飞成功,故飞行员应产生于20世纪初;网络是二战后产生的,故本题应选B项。【点评】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题目特点: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此类题目的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可

14、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5、【答案】A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体现的时间是1956年,周恩来的观点“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体现了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是1995年提出的,C项显然与周恩来的观点不符。故选A。【点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

15、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6、【答案】B 【考点】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来看,中国远低于创新型国家,但对外技术依存度看,却远高于创新型国家。万人专利拥有量来看,中国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即可概括出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因此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分析各选项,A项较容易排除,材料说的是精神的力量;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与前两个精神无关;D项中1956年双

16、百方针是发展文学艺术的方针,与本题四个精神无直接关联;因此本题选B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8、【答案】C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9、【答案】C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由材料“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可见当时发展军事方向意见并不一致。而结合所学,最终“两弹一星”取得成功。故A、D错。而我国拥有原子弹时间为1964年,故B错。故选C。【点评】本

17、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答案】B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论是“向科学进军” 的科技发展战略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而制定的,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建国初期中国科技落后,所以只能提出“向科学进军”的科技战略,而后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提出“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1、【答案】C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根据所学知识,袁隆平是科学家,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点评】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12、【答案】D 【考点】改良蒸汽机,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材料提到,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古代和现代的科技、经济水平不同,反映了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故D项正确。大众文化审美,材料未涉及,故A项排除。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过于表面化,故B项排除。非

19、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没有突出材料主旨,故C项排除。【点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13、【答案】D 【考点】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此题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点评】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向“距离”挑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14、【答案】D 【考点】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

20、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点评】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 二、材料分析题15、【答案】(1)因素: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扩大市场、积累资金)。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

21、人类文明进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2)问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原因:与苏联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考点】改良蒸汽机,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原因;第二小问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实际要求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回答。第(3)问实际说明了科技在国家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点评】分析比较“蒸汽

22、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时代动力(能源)信息传播方式工业革命前人力、畜力等马车蒸汽时代蒸汽机蒸汽机车、轮船电气时代电力、石油电话、留声机、飞机、汽车信息时代原子能(核能)互联网16、【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23、。(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法,新文化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

24、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

25、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

26、行分析;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点评】本题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

27、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 三、问答题17、【答案】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28、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则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国迅速崛起,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而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阵营。此外,战后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华盛顿体系的构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分析】以英国与美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为切入点,选择两个阶段论证英国“霸权的兴衰”。第一阶段是一战到二战期间,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选取的史实包括: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而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外交上,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而美国则通过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选取的史实包括:经济上,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而英国则需要“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科技上,美国在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中遥遥领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