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456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特色来理解。“非常时期”,是指当时苏俄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在这种特殊的战争环境下采取了非常政策”。答案:C2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解析:农奴制改革时期,不存在“工会”,并且农奴改革涉及的是农民人身自由

2、与土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3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的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根据图中的“义务劳动”和题干中的“苏俄”,可以判断出相关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关的仅有A项。答案:A4有学

3、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解析:材料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列宁政府实施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应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也“取消商品买卖”,不是政府的应对措施,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也“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不是政府的应对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B5对于苏俄农民

4、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其主要依据是()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交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2年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答案:D6下面是苏俄(联)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联)经济的发展

5、B苏俄(联)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苏俄经济发展水平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表中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提高的现象,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A项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于1927年,B项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发展”,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C7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多照搬苏联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集中国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C给予企业较大自主权D地方工业管理权较大解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实也被许多国家所照搬,但是却引来

6、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等,故A项错误;国家集中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即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经济建设是正确的,也是这种模式的积极之处,故B项正确;苏联经济模式下企业没有较大自主权,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模式下地方工业管理权较小,故D项错误。答案:B8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解析:“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可

7、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年份项目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亿元):年份项目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 286.51 387.9(1)材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1937年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8、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一分析,30年代的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新时期,中国为解决经济体制弊端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变化的原因”注意时间段为“19281937年”,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苏联工业化建设基础知识的掌握。第(2)问“趋势”要从表格的纵向和横向来分析。“原因”,题目要求从经济方面分析,注意时间段为“19521957年”,实际上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状况。第(3)问考查的是苏联和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答案:(1)说明: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部门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两个五年计划。(2)趋势: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原因:国家重视经济调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制定正确的发展路线;苏联的援助。(3)苏联:农、轻、重比例失调,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