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识记亚里士多德的成长历程,“柏拉图学院的头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生物、物理、逻辑、伦理学等方面的成就。(三段论和中庸之道)。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吕克昂学院。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理解唯物论和唯心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世界文化的同一性,中庸思想。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西方古希腊文化与东方中国文化,掌握文化的多样性。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2、与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分析文字材料法,问题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认识古代思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态度及全新的人才观。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重点难点重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难点: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庸之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柏拉图的思想,那么在柏拉图之后希腊有出现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并且是和柏拉图有着师徒关系的,他就是亚里士多德。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一)家庭出身 前3
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二)生活经历1、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2、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3、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4、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雅典再掀反马其顿热潮。亚里士多德成为雅典人控告、仇视的对象。不得不挥泪离开吕克昂学园,并从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精神受到严重打击。5、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二、博学
4、家(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一)哲学:1、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二)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三)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四)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五)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
5、讲学。(六)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三、评价亚里士多德:(一)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三)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四)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1、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2、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局限哲学思想理念
6、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属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政治思想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适合。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五、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