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议用时:4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6 分,共 66 分)1取一小块金属 Na,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金属先熔化 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ABCD答案 C答案 解析 钠的熔点低,加热时先熔化,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 Na2O2淡黄色固体。解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2NA个电子B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中NaHCO3 固体受热分解C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D过氧化钠会因为空气
2、中的氧气而易变质解析 Na2O2中钠的化合价为1,1 mol Na 只能失去 1 mol e,A 错误;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C 错误;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因与 CO2和 H2O 反应而易变质,D 错误。答案 B答案 解析 3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 NaHCO3 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 通入 CO2,然后 b 通入 NH3,c 中放碱石灰Bb 通入 NH3,然后 a 通入 CO2,c 中放碱石灰Ca 通入 NH3,然后 b 通入 CO2,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 通入 CO2,然后 a 通入 NH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答案 C答案 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
3、向饱和的 NaCl 溶液中先通入 NH3,然后通入 CO2,利用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由于 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 NH3,但为了防倒吸,所以 a 通入 NH3,然后 b 通入 CO2,考虑NH3 的尾气处理所以 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即 C 项正确。解析 4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 Fr2O 的氧化物C它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答案
4、B答案 解析 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可以产生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甚至臭氧化物等。解析 5某溶液中含有 HCO3、SO23、CO23、CH3COO4 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 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ACH3COOBSO23CCO23DHCO3解析 Na2O2 与水反应生成 NaOH,HCO3 OH=CO23 H2O,HCO3 浓度减小,CO23 浓度增大;SO23 具
5、有还原性,被 Na2O2 氧化,浓度减小;CH3COO浓度几乎不变。答案 A答案 解析 6(2018合肥质检)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MgSO4 溶液 Na2SO4 稀溶液 饱和澄清石灰水 Ca(HCO3)2溶液 CuSO4溶液 饱和 NaCl 溶液ABCD答案 D答案 解 析 2Na 2H2O=2NaOH H2,中Mg2 2OH=Mg(OH)2;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降低,析出 Ca(OH)2 沉淀;中 Ca2HCO3 OH=CaCO3H2O;生成的 Cu(OH)2 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水减少,溶剂减少,饱和 N
6、aCl 溶液中有溶质 NaCl 产生,产生“白色沉淀”。解析 7(2018太原高三模拟)工业上以粗盐(含 Ca2、Mg2、SO24 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 NH4Cl,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 CO2B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使用玻璃棒C如图乙所示装置可以比较 Na2CO3 和 NaHCO3 晶体的热稳定性D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过量 NaOH、Na2CO3、BaCl2 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 pH答案 B答案 解析 A 项,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溶解度较大,故应先通入氨气,使溶液为
7、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 项,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因此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等,正确;C 项,Na2CO3加热不易分解,NaHCO3 晶体加热容易分解,故小试管中盛放 NaHCO3,大试管中盛放 Na2CO3,错误;D 项,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24 及泥沙,可以加过量 BaCl2 除去 SO24,然后加 NaOH 除去 Mg2,用 Na2CO3 除去 Ca2和过量的 Ba2,盐酸要放在过滤后,除去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错误。解析 8(2018冀州中学月考)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
8、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O2 与 CO2 反应时,Na2O2 是氧化剂,CO2 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答案 A答案 解析 Na2O2 与 H2O、CO2 反应时,都是 Na2O2 自身发生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 SiO2,而 Na2O2 能与 SiO2 反应生成 Na2SiO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 项正确;Na2O2 具有强氧化性,而 C、Al、SO2 均具有还原性,故 Na2O2 可与 C、Al、SO2 发生氧
9、化还原反应,可将 C 氧化成 CO2,将 Al 氧化成 Al2O3,将 SO2 氧化成 SO24,C、D 两项均正确。解析 9(2018郸城一中月考)一定量的 Na2O2 与 CO2反应,得到固体物质 41.8 g,恰好与 1 L 1 molL1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1.8 g 固体物质为 Na2CO3B41.8 g 固体物质为 0.1 mol Na2CO3 和 0.4 mol Na2O2的混合物C一定量的 Na2O2为 78 gD41.8 g 固体物质为 31.2 g NaHCO3 和 10.6 g Na2CO3的混合物答案 B答案 解析 如果 41.8 g 固体全为
10、Na2CO3,其物质的量约为 0.39 mol,则其不可能恰好与 1 L 1 molL1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A 项错误;设 41.8 g 固体物质中,含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x mol,Na2O2的物质的量为 y mol,则有 106 gmol1x mol78 gmol1y mol41.8 g,2(xy)mol1 molL11 L1 mol,解得 x0.1,y0.4,B 项正确;根据 Na 元素守恒,可知 n(Na2O2)12n(NaCl)12n(HCl)0.5 mol,即原 Na2O2 的质量为 39 g,C 项错误;Na2O2 与 CO2反应不可能生成 NaHCO3,D 项错误。解析
11、 10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 CuSO4 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上述反应说明钠比铜活泼C上述反应证明钠可以从 CuSO4 溶液中置换出铜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 可以与 CuSO4 反应并生成 Cu答案 C答案 解析 实验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放出热量,属于置换反应,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说明钠比铜活泼,故 A、B 正确;若钠与 CuSO4 溶液混合,则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12、,不会置换出铜单质,故 C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 可以与 CuSO4 反应并生成 Cu,故 D 正确。解析 11(2018周口模拟)下图是 Na2O2 和 CO2 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注射器 1 中抽取了 100 mL CO2,U 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 1.5 g Na2O2 粉末。实验开始时,打开 K1、K2、K4 止水夹,关闭 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 1 活塞,缓缓将 CO2 压至 U 形管中,注射器 2 活塞缓缓向外移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U 形管内的玻璃珠可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和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BU 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C注射
13、器 1 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 2 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 50 mL,只是因为还含有 CO2D打开胶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U 形管中,可验证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答案 C答案 解析 玻璃珠可起到增大 Na2O2与 CO2接触面积,使之反应完全的作用,A 正确;U 形管中 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O2,故 U 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B 正确;由 2Na2O22CO2=2Na2CO3O2 可知,100 mL CO2理论上应产生 50 mL O2,收集到的气体大于 50 mL,除部分 CO2 没反应外,还可能是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C 错误;可利用 O2 支持燃烧,能
14、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证明,D 正确。解析 二、非选择题(共 34 分)12(18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 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 CO2 气体中燃烧及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 CO2 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有白色物质。提出假设:假设 1:白色物质是 Na2O;假设 2:白色物质是 Na2CO3;假设 3:白色物质是 Na2O 和 Na2CO3 的混合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思考与交流:(1)甲同学认为方案 1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2)乙同学认为
15、方案 2 得到的结论正确,则白色物质为 。(3)通过方案 1 和方案 2 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成立。你的理由是_。(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5)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答案(1)Na2CO3 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2)Na2CO3(3)假设 2 方案 2 实验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有 CO23,中加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无 Na2O(4)4Na3CO2=点燃 2Na2CO3C(5)不同意,因为反应体系中无氢元素(或其他合理答案)答案 解析(1)Na2O、Na2CO3 溶于水所得溶液均呈碱性,因此不能通过加
16、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这一现象判断白色物质为 Na2O。(2)(3)方案 2 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有 Na2CO3,实验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白色物质中无 Na2O,因此白色物质为 Na2CO3。(4)根据 Na 转化为 Na2CO3可知,Na 作还原剂,则 CO2作氧化剂转化为C,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点燃 2Na2CO3C。(5)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反应物为 Na、CO2,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 NaOH。解析 13(2018哈尔滨三中模拟)(16 分)食用碱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其成分为纯碱和小苏打。甲、乙两位同学想根据高中
17、阶段学习的知识设计实验测定食用碱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甲同学认为可以根据食用碱中两成分的热稳定性差异,利用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求小苏打的质量分数。(1)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填字母)。三脚架 托盘天平 瓷坩埚 坩埚钳 泥三角 石棉网 烧杯 蒸发皿 铁坩埚 干燥器 酒精灯ABC乙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来测定 13.7 g 食用碱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其流程如下:(3)操作的名称是_,最终称量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4)如果最终称量固体质量为 11.7 g,则该食用碱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约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如果该食用碱在
18、测定前已经受潮,则用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测得的NaHCO3 的质量分数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2NaHCO3=Na2CO3CO2H2O(2)B(3)蒸发结晶(或蒸干)NaCl(4)61.3%(5)偏大答案 解 析 (1)NaHCO3 不 稳 定,受 热 易 分 解,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NaHCO3=Na2CO3CO2H2O。(2)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由于食用碱为碱性物质,不能用瓷坩埚,所以合适的仪器组合为 B 组。(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原理为食用碱与盐酸反应生成 NaCl,根据钠元素守恒可计算出各成分
19、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最后称量的物质为 NaCl,由于反应中 NaCl 存在于溶液中,要得到固体需蒸发结晶。解析(4)设 NaHCO3 的物质的量为 x mol,Na2CO3 的物质的量为 y mol,则NaHCO3HCl=NaClH2OCO2x mol x molNa2CO32HCl=2NaClH2OCO2y mol 2y mol84 gmol1x mol106 gmol1y mol13.7 g、58.5 gmol1(x mol2y mol)11.7 g,解得:x0.1、y0.05,则 NaHCO3的质量为 0.1 mol84 gmol18.4 g,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 8.4 g13.7 g100%61.3%。(5)若该食用碱在测定前受潮,加热后水蒸气蒸发,质量差变大,则计算所得 NaHCO3的质量偏大,所得 NaHCO3 的质量分数偏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