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第3课1(2017天津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B)AB CD【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判断出图中朱仙镇和景德镇的位置。由图中西安、洛阳、杭州及黄河、长江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是朱仙镇、是汉口镇、是景德镇、是佛山镇,由此得出B项正确。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D)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解析】唐朝时期的“草市”是指
2、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B)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
3、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清之际”,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的内容;C项错误,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材料只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商业的繁荣。5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房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C)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由“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这是在加强官府的控制,具有严格的要求,故选C。由“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排除掉A和D,材料中没有提到是否便利居民的出行问题,所以排除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