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006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上述成语侧重的是土地及其布局,井田制是土地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吻合,所以选A项。答案A2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相地而衰征”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B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答案B3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

2、的重要影响是()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故A项正确;“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针对井田荒芜,私有土地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故C项错误;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答案A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

3、兼并 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答案A5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井田制瓦解 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C分封制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A6“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

4、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B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解析从材料中“千年土地八百主”可见,土地流转快,这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不断变换,B项符合题意。答案B7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A对农民的控制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减轻农民负担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解析土地的大量兼并,使农民大量离开土地,不利于对农民的控制,故A项错误;土地的兼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土地的兼并对农民来说是负担加重,故C项错误;“不抑兼

5、并”使宋朝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土地大量集中到地主手中,这就迫使农民要从地主手中租赁土地,因此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8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千耦其耘式经营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集体耕作,故A项错误;田庄式经营是指古代的大地主用自己的土地组建的田庄,让农民在田庄内耕种,地主自给自足,故B项错误;自耕农式经营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故C项错误;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

6、之”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具有租赁经营方式,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故D项正确。答案D9下图所示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解析地契的出现说明明代租佃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生产关系得以调整;地契的出现也说明佃农在契约上签字之后才可形成;这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契约并不能说明双方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答案D10下面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均田制始于隋唐B均田制

7、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C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制D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解析均田制最早实行的是北魏时期,故A项错误;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杜绝不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故B项错误;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后来土地兼并依然严重,并不能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制,故C项错误;均田制规定农民要徼纳赋税,还要对国家承担兵役和徭役,故D项正确。答案D11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A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B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C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D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解析根

8、据材料中“推行均田制”到“恢复井田制”是重农,但是与抑商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以及土地兼并的问题,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周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2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解析材料体现土地经营权的变化,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明朝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偿获得反映了土地经营权商品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租佃土地制度,故C项错误

9、;传统社会始终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B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北魏到唐前期曾推行均田制,但材料中“庄园”一词的使用很普遍,说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答案C14清乾隆时期,广东、湖南、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租田者不输租”的现象,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这反映了()A佃农身份地位提高 B清初土地兼并严重C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D江南小农经济衰退解析根据材

10、料“租田者不输租”可知,在清代南方的一些省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身份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故A项正确;清代土地兼并虽然进一步发展,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反映了地主的风险意识增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租佃关系,不能体现小农经济衰退,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三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左传哀公十一年(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

11、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一个什么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这一组材料在实质上反映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根据材料一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土地归周王所有。(2)根据材料二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说明出现了私田,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生产工具的改进。(3)根据材料三中“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说明田赋是一种新的剥削方式。(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1)制

12、度:井田制。特点:土地归周天子所有,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变化: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使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大为提高。(3)出现地租这一新的剥削形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已产生。(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一历史过程。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胶滨语录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王文成公全书(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末年怎样的社会问题?(2)为解决这一问题,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方案?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土地多归有力之家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等信息判断。第(2)问材料中提出沿袭“限田”“均田”等方案,结合史实加以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描述概括归纳。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2)方案:借鉴先代的限田制、均田制等并加以改良,限制土地兼并。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统治阶级的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私有制。(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用暴力方式改变旧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