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83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后限时作业(十九).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作业(十九)(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下列哪种同位素标记方案 (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答案】D2.(2012届东营模拟)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

2、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是S型,这个实验表明DNA (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B.能够指导R型细菌的蛋白质合成C.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解析】分析题意可知,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答案】D3.(2012届三明质检)用经3H标记的噬菌体n个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后代噬菌体m个,其中含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占的比例为 ( )A.n/m B.2n/m C.n/2m D.n/(m+n)【解析】每个噬菌体中只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当它侵入大肠杆菌进行复制时所有DNA均应解开螺旋,两链作为模板链进行DNA合成,因此,n个噬菌体

3、可解开为2n条链,到达2n个子DNA中,故m个子代噬菌体中应有2n个噬菌体含标记链。【答案】B4.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解析】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离心后,放射性应在上清液中

4、。因少数噬菌体正在侵染过程中,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所以在沉淀物中也有放射性。【答案】A5.(2012届南安一中期中考试)截至2009年2月9日,全球共报告实验室确诊人禽流感病例406例,死亡254例。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解析】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

5、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答案】D6.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

6、分开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解析】从理论上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共温后离心,上清液中应不含放射性,这个预期是基于噬菌体全部侵入细菌,而实验情况是有些噬菌体可能会未侵入细菌或共温时间过长已侵入的噬菌体复制后又释放出来,都会导致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D项错误。【答案】D7.(2012届莆田一中月考)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2PC.可在DNA中找到

7、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解析】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2P。而蛋白质能够标记上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因为这些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在某两个DNA分子中有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链,其上含有15N和32P。【答案】A8.(2012届沈阳四校联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

8、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B.小鼠体内出现活S型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对免疫知识的应用能力。注射后刚开始时,R型细菌数量下降是因为一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开始时小鼠体内无S型细菌,过一段时间由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故而S型细菌的数量上升,而非基因突变的结果,B项错误。小鼠的免疫力降低并死亡,故后来两种细菌

9、的数量都上升。【答案】B9.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一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质的理解和应用。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弄明白试管中所加物质的作用,比如C试管中DNA酶可以使DNA发生水解,就相当于没加入这种转化的物质;其次,要弄明白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到底是何种物质。弄清了以上两点,题目就迎刃而解。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和多糖都不是遗传物质。将R型无毒细菌转化成S型有毒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答案】

10、B10.(2012届佛山调研)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许多性状DNA分子只存在于细胞核中A. B. C. D.【解析】中无Y染色体;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DNA上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性状应由成对基因控制而不是单一基因;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答案】D1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B.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活细菌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细菌的混合物D.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

11、解析】根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当高温杀死的S型细菌和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细菌混合感染时,活的无荚膜的细菌(无致病能力)能吸收加热杀死的有荚膜的细菌的DNA,从而转化成活的有荚膜的细菌(有致病能力),导致小鼠生病并死亡。【答案】C12.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项目甲乙丙丁细胞壁无无有有所含核酸种类DNADNA和RNADNA和RNADNA和RNA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否是是否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细胞壁,既含DNA又含 RNA。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D二、非选择题

12、(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10分)下图为艾弗里等人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工作是 。(2) 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 的假设。(3)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入DNA酶,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 ,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 。【答案】(1)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DNA是遗传物质(3)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4)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 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

13、质14.(2012届舟山模拟)(14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理由呢? 。(3)用32P标记一个噬菌体的DNA,让此噬菌

14、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解析】(2)如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长: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噬菌体增殖过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能进入大肠杆菌,也导致了上清液中有放射性。(3)由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增殖与复制,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2128=164。由于噬菌体只能在寄主细胞中才能增殖

15、,所以标记噬菌体,只能先用32P标记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然后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完成对噬菌体的标记。【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2)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3)2128(164) 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大量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15.(16分)2009年2月10日,卫生部发布消息,中国自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临床试验,并获得生产批件。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

16、RNA,进行了实验,请完成该实验。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可将DNA水解)、RNA酶(可将RNA水解)等。(1)实验步骤。(2)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及结论。(3)从注射的物质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解析】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实验设计是近几年来生物高考的主流题型。本题所涉及的实验类型为探究性实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注意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科学性原则。预测实验结果时,要注意全面、科学。【答案】(1)第一步:取活鸡胚分成等量的三组并编号为甲、乙、丙,用显微注射器分别向甲、乙、丙组注射核酸提取物和DNA酶、等量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等量的核酸提取物;第二步: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提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2)甲组活鸡胚中没有产生禽流感病毒,乙组和丙组活鸡胚中产生禽流感病毒,说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甲组和丙组活鸡胚中产生禽流感病毒,乙组活鸡胚中没有产生禽流感病毒,说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3)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他合理叙述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