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 第五单元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广东湛江调研测试)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选D依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而非明中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推断他的思想是否被明清思想家继承,故B项错误;依所学可知,阳明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
2、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对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2(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摸底)李贽在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指出“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可见,李贽侧重()A对传统道学的批判 B对现世生活的把握C对传统儒学的复兴 D对新兴经济的推崇解析:选B据材料“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可以得出,李贽比较侧重对现世生活的把握,故选B项;传统道学即是程朱理学,是指
3、由程颐、程颢、朱熹等人所宣扬的“性命义理之学”,而题干主要述及的是李贽对生与死的看法,排除A项;程朱理学到明清时期已经僵化,李贽的思想主张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对儒学思想的复兴,排除C项;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既稀疏又微弱,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主张中更多的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没有反映出对新兴经济的推崇,排除D项。3(2020届山东滨州高三开学考试)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B培养人才,经
4、世致用C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D弘扬道德,规范言行解析:选A根据材料“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可知,上述言论的主旨是强调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的结合,故选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言行的要求,排除D项。4(2020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明代某思想家指出:“身也者,天下万物之本也”,认为“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提出“尊身”“爱身如宝”等主张。这一主张()A有利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B开启了古代人文精神先河C彻底批判了理学纲常思想D导致了
5、“个人主义”泛滥解析:选A材料中思想家强调“身”“天性之体”,表明他重视人的价值,这是对人本身的关注,故选A项;古代人文精神先河在春秋时期开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对理学纲常的批判,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2019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解析:选B从材料“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可知黄宗羲认为古代制度都是满足统治者私心,不
6、是以国家、百姓利益为主,故选B 项;材料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不能体现传统制度走向成熟的轨迹,排除A项;材料列举秦、汉、宋的不同制度,体现不出因循反复,排除C项;材料“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体现的是传统制度维护君主私利,而不是揭示集权体制的根源,排除D项。6(2019届安徽合肥一模)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
7、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解析:选A“六经责我开生面”反映王夫之力图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灭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所以这两句诗表明了他凛然正气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选A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7(2019届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测试)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解析:选AA项表述与题目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
8、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相符,故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不相符,故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不相符,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8(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解析:选B通
9、过材料可知,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晚明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项;该人文主义思想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创新,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他们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排除D项。9(2019届四川德阳模拟)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 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选A题干中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
10、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10(2019届湖北武汉五月调研)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解析:选D由“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可得出文化的传播与交通有一定的关系,故选D项;“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
11、北上到达北京”不能说明北京是文化中心,排除A项;“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不能说明江南文化的落后,排除B项;“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的流动,没有体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排除C项。11(2019届山东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B
12、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是疆土测量,二者都不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12(2019届安徽蚌埠三模,27)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解析:选D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文学作品向世俗化发展,故选D项;民间消费观念
13、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宋代,明朝活字印刷术普及,排除B项;材料中“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是文学样式作品世俗化的表现,而且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佛教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不会逐渐增强,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广东百校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就古代思想家对近代思想界的直接影响而言,首推王夫之(王船山)是不过分的。 材料一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
14、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材料二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藩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
15、。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据曾国藩全集等整理 材料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推崇王夫之,并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革命者印发王夫之黄书等“明于华夷之辨”的书籍,“排满革命”“光复旧物”便迅速成为国人的共识。 据王泽应冲破鸿蒙别有天夫之出船山记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16、所学知识,评述革命派对王夫之思想的宣扬。(7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一“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得出经世致用,依据材料一“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得出他对满族的仇视和汉族的拥护,依据材料一“西学中源”,得出对汉族文化的自信,我们将这两处归纳为大汉族主义思想。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得出理学的僵化,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依据材料一“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得出明朝末期的社会危机,再结合所学,清朝入关后的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
17、政策。 (2)材料二中的时间提供了两点信息:1862年太平天国还没有完全被镇压,清政府才刚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说内忧外患,与王夫之思想产生的背景相似;19世纪60年代,奕、曾国藩等兴起的洋务运动,图强制夷,而王夫之的“西学中源”为他学习西方提供了理论依据;曾国藩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回答。结合所学,我们知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就指的是满清政府,与王夫之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吻合,这为他们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找到了理论来源,消极方面可以从狭隘的民族主义来阐述。答案:(1)特征: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浓郁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背景:明末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
18、机;封建理学僵化;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厚;清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原因:晚清内忧外患,面临明末相似的“两害相侵”的困境;船山的思想为近代士大夫处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提供借鉴;洋务运动兴起,船山“西学中源”的思想为西学东渐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评述:用传统的“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来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有利于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义观。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时代故事梗概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奚宣赞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
19、在石塔之下,他才得以脱身明代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宣迷惑、威胁,但亦有情愫。当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清代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宣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许宣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民国改编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坚定地站在白娘子的一边,与她共同反抗法海。白娘子被压于雷峰塔后,其丫鬟小青搬来众仙,击败塔神,推倒了雷峰塔新中国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既有守护爱情的痴情,也有涂炭生灵的任性;法海为报私仇而降妖除魔,但在顽固中又夹杂着对苍生的怜爱据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等解读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
20、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开放性试题考查多点思考及论从史出的能力。示例一:读取五个时期的题干信息,得出白蛇传故事的演变与中国社会变迁,可以根据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情况与白蛇传的变迁逻辑地联系起来,从而构成合理的论证。示例二:材料中围绕着蛇精白娘子、许仙、道教真人、佛教法海禅师、白娘子之子的孝行儒教而展开,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改变,从而得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结合时代特征与儒道佛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影响来予以论证。答案:示例一论题:白蛇传故事的演变与中国社会变迁。阐述:宋代白蛇的妖魔化的形象及其被镇压的结局,是宋
21、代程朱理学兴起,强调封建伦理规范的产物;明清作品中的白蛇亦妖亦人,其妖化的形象和结局是明清时期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而其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格形象,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氛围宽松有关;民国作品中白蛇等角色对法海的反抗及结果,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崇尚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影响;新中国作品中白蛇等角色具有复杂化的形象内涵,是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人们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体现。综上所述,白蛇传故事反映了两宋、明清和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变迁,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示例二论题: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阐述:宋代作品中道教真人的出现,印证了这一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和道教广泛的社会影响;明清
22、作品中道教真人的角色被佛教禅师取代,说明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佛教的民众众多,佛教是一般百姓信奉的主要宗教;而历代作品中白蛇与法海的斗争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体现了道教与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冲突斗争。宋明作品的结局是白蛇因恶行受到了惩罚,清代作品的结局是白蛇因其子的孝行被释放,都凸显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学说地位,儒学在宋代以后的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与融合中占据着优势地位。综上所述,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折射出儒、释、道三教在宋代至清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说明:还可以分别从白娘子、许仙、法海人物形象的演变,白娘子与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的关系,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关系变化或个性意识增长,乃至文学体裁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