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2005学年度下学期 高三第二轮复习历史综合测试卷(3)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时期。回答12题。1春秋后期,楚、吴、越等诸侯国君先后称王,这表明( )A它们已经成为霸主 B旧的统治秩序已经破坏C它们称霸于少数民族地区 D它们行使天子的权力2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有
2、不少少教民族首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回答36题。3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历史贡献不包括( )A统一了青藏高原B仿照唐制建立了各级官府和军事组织C与唐朝订立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的盟约D命人炮制了吐蕃文字4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5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的问题有地方叛乱外来侵略西藏独立台湾分离( )A BC D6康熙帝领导的消灭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
3、,我们对其战争性质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回答79题。7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A英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 B英国和法国结成同盟侵略中国C美国从中调停 D俄国极力反对英法侵略中国81895年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对此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目的是为中国主持正义说明了法俄德在全球利益一致体现了法俄同盟与德国的勾结一面反映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A B C D9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广田外相说:“日本人民近来认为美国对中
4、日战争的举止,将同它对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一样。”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是( )A支持日本发动事变 B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C保持“中立”态度 D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012题。10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政治观念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字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111927年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治文明建设最突出的成就是( )A开展土地革命 B组织农会C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12新中国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5、法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实行“一五”计划 D顺利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卷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此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
6、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摘自董焨极荒活民书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5分)(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
7、之赔款,民国政府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摘自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材料二 本大总统深以履行条约、遵守成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订条约、公约、协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应恪守(外国人)已享有之权利并特行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摘自(大总统宣言)(1913年10月)材料三 反革命恶势力之所以存在,实为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规定之一切特权。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摘自孙中山
8、选集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与袁世凯对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态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孙中山为什么持这种态度?(2分)如何评价这一态度?(2分)(3)材料三说明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如何认识这种变化(3分)15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了哪些措施?(12分)试结合国内外背景分析说明抗战时期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3)1.B 2.D 3.C 4.C 5.B 6.D 7.A 8.B 9.A 10.D 11.C 12.A13.(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
9、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2)有利因素:封建王朝初期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于自耕农的沉重的徭役负担;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5分)(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地破坏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对深刻的矛盾。(4分)14.(1)相同点:孙中山和袁世凯都表示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2分)不同点:孙中山是表示接受即成的事实,以后再图改变。袁世凯则是讨好帝国主义,以换取帝国主义对其专制独裁的支持。(4分)(2)孙中山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得到帝国主义
10、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表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分)(3)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反动势力的总后台,必须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才能发展进步。这是孙中山在思想上一个重大进步。长期的革命斗争使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伟大的转变。(5分)15. 建立:七七后,中共发表七八通电,号召抗战进行到底。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6分)巩固:政治上,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军事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进行反击。(6分)存在原因:英美的态度:不希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蒋介石既反共,又不敢彻底破坏。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矛盾。中共的努力以及民心所向。(10分)-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