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0种群的特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组成一个种群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成年老鼠组成一个种群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包含三个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2下列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2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和双子叶植物的调查取样方法完全相同解析:样方的数目应
2、视要调查的面积大小而定,一般样方数越多,误差越小。所以A、C项不对;调查乔木样方面积一般取100 m2,调查双子叶植物时样方面积一般为1 m2,所以D项不对。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C)A标志符号必须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B捕捉草地上的昆虫时,每次捕捉尽量严格保持条件一致C标志符号尽量醒目,以免漏记和错记D标志重捕法也适合于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解析:用标志重捕法对捕捉动物进行标志时,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身体不会产生生命和行为上的伤害、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符号必须保证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4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的叠加
3、,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D)A同种生物的个体形成种群B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群落C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等于种群具有的特征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生命系统远远超过某一个体所具有的特征解析:同一范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构成种群,但种群并不是个体的机械累加,而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所具有的特征个体并不具有。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D)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小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进行
4、捕捞,使小鱼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减小了捕捞强度,保持了足够的种群基数、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网眼不能选择鱼的性别,因此不会改变鱼群的性别比例。6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植物均需统计解析: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应选取某一地段中的某种生物的种群(如蒲公英、苣荬菜等)为调查对象,而不是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7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
5、势是(C)A总能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解析: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8右图表示了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C)A曲线1,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解析:该题应先确定K值后再确定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曲线更为准确。对于生活在一特定的环境中的某一种群数,K值应代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
6、群的增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接近K值,种群增长的越慢,甚至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降为0,故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曲线为1。9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哪一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的调查(C)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明显的群聚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解析: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明显群聚,易出现误差大。10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
7、是(B)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1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
8、响人口出生率和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解析:本题中A、B两项的概念描述都是正确的。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种群的制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环境条件外,国家的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口的出生率。1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的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解析:根据图例知道,A代表衰退型,B代表增长型,C代表稳定型,D是过渡型。故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增长型,C表示衰退型。(2)B型的年龄组
9、成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14(15分)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其中五点取样法(填方法名称)适用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样方相邻的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4)若某长方
10、形地块长、宽为100 m50 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_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 m1 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约14株m2。解析:五点取样法是在被调查地块的中央取一样方,另四个样方取在对角线的交点和每个顶点之间的中央,此法适用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而等距离取样法是先将被调查地块分成几等份,再在每一份的中央取一个样方,此法适用于被调查地块的长宽相差较大的地块。样方的面积要根据所调查的植物类型而定,草本植物植株较小,则样方面积相应也较小;高大乔木植株较
11、大,则样方面积相应也要大。计数后,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5(15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的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密度数为N,则ND只/公顷。A30 B32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B、C。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
12、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1)现有某调查小组打算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这块草坪长100 m,宽30 m,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么应该每10_m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相同。(2)若调查小组选取的样方均为1 m2,统计到各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如下:样方编号12345678910种群数量(株)1110812791091112则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9.9_株/m2。(3)分析(2)中所得数值是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一致?有偏差。为什么?该值是估算值,只是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解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重捕总数/重捕标记个体数。根据公式可知,N96。调查期应满足的总体要求是种群数量无大的变化,因此成立的条件有很多:不能有较多个体的死亡和出生,不能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标记的个体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标记个体被放回后不能立即重捕,等到混合较为均匀时才能重捕。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的一种取样方法,更适合于呈长方形的地形,属于随机取样;在计数后一定要求多组的平均值,但该数值只是接近于真实值,与真实值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