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建国方略稳健务实B.对世界事务不关心C.无意模仿苏联模式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A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可知,中国共产党治国比较务实稳健,故选A项;“对世界事
2、务不关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模仿了苏联模式进行发展,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D项。2.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A.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B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
3、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的内容,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3.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B通过题干中“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
4、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知该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题干不涉及其他党派问题,排除A项;在1954年宪法中,就已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才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4.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1987年151.318.2280.075.711.876.11990年1 069.52
5、8.7293.036.413.676.62000年1 181.569.1498.916.831.735.72012年1 056.4710.7678.909.4177.967.4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解析:A材料中,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族政策,A项正确。我国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1995年,与表中时间不符,C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格内容我们不难看出,
6、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在稳步发展而非迅速发展,D项错误。5.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C.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解析:B由材料“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知党和政府努力让农民工改善待遇,弥合其与城市市民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B项正确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材料信息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D项。6.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解析:D由材料可知,中国在1967年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而在2003年以安哥拉未来开采的
8、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的援非特点,D项正确;援非实效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体现援非工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援非问题,并未体现新型区域合作,排除C项。7.毛泽东在提到某一条约时说:“(它)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该条约是()A.日内瓦公约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朝鲜停战协定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D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国内建设和壮大社会主义力
9、量,故选D项;日内瓦公约由世界五大国参加不是“两国”,排除A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不是“毛泽东”,排除B项;朝鲜停战协定不符合“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排除C项。8.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下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瓶装设备。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可能缘于()A.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A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与材料中“1978年12月”“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
10、,向中国”相符,故选A项;1979年在深圳、珠海等地试办经济特区,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内部改革,与材料中“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大陆”不符,排除C项;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78年12月”不符,排除D项。9.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
11、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故选D项。1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下列对表格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时间地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亚洲12110326非洲51323344欧洲6114021美洲0113620大洋洲00527总计23166514118A.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19701979
12、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解析:C从表格内容可知,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多(65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排除D项。11.1987年,中国大陆地区公安部发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有了这张“台胞证”,台湾同胞终于实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台胞证”问世的直接因素
13、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台湾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C.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D.两岸“三通”的最终实现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同年大陆地区发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B项正确;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排除A项;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排除C项;2008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排除D项。12.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
14、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解析:B由材料可知,不同学者都认为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故选B项;材料强调冷战原因,而C、D分别体现冷战表现及影响,表格材料不涉及冷战开始问题,排除A项。13.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联邦德国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解析:D题干反映的主要是德国分裂,是冷战的重要表现,加
15、剧了美苏对峙,故选D项。14.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C“北约”是一个反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控制联邦德国目的是冷战,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美国此举加剧德国分裂,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
16、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15.下图是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漫画,画面上的俄文意为“哪怕他们伪装得非常狡猾,也掩盖不了他们卑鄙的本质!”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揭露了美国发动“冷战”的企图B.世界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D.抨击美国假借和平掩饰备战行径解析:D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点1953年,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再结合漫画的题目华盛顿的“和平鸽”可知,该漫画反映了美国假借和平的名义进行积极“冷战”,故选D项。16.1964年1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
17、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我们已经一再清楚地表明,美国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1月27日,法国不顾美国意见,与中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中法建交()A.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彻底分化B.极大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C.是中法意识形态差异缓和的产物D.表明两国在两极格局中有相似处境解析:D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则极力摆脱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的霸权控制,因此中法两国在两极格局中有相似的处境,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严重到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彻底分化,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世界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中法两国建交主要与国家利益有关,排除C项。17.1
18、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18.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
19、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解析:B第三世界国家团结意识与国际事务参与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选B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亚非拉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未提及意识形态且此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意识形态分歧并非弱化,排除C项;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是在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19.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学,围绕汉字
20、出现存废之争。1945年,日本战败后,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该建议的直接动机是()A.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B.意图孤立打压中国C.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D.控制日本人的思想解析:D材料中,美国的建议是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实际上反映了通过摧毁日本的传统文化,控制日本人的思想,D项正确。该建议与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没有联系,A、C两项错误。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也不是孤立中国的表现,B项错误。20.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 000万吨,到1979年的6 920万吨。
21、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A.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B.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C.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D.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解析:A20世纪70年代面对西方石油危机,苏联加大对西欧的石油出口,获取了高额的利润,正是这些巨额利润支撑了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的原因之一,故选A。石油收入更多用以加强国防力量而非民生,苏联工业结构仍重视重工业,排除B、C两项;“解决了”的说法不对,应该是缓解了西方的石油危机,排除D项。21.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
22、%,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解析:A20世纪80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关系有缓和的迹象,A项正确;材料的主题是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也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B、C两项错误。对外贸易占比增大,不能说明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D项错误。22.如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
23、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A.战争的威胁消除B.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和平与动荡并存D.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解析:D漫画中人们正在用高楼替代坦克的信息以及主题“合作共赢”体现了人们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愿望,故选D项。23.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布什的“超越遏制”实质上是一种和平演变战略,推动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使苏联垮台,故选B项
24、;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排除A项;二战后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之间一直是对峙状态,排除C项;1989年苏联经济日益恶化,排除D项。24.根据科索沃战争后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的决定,欧盟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先后成立了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这主要表明()A.债务威胁欧盟安全B.恐怖阴霾笼罩欧盟C.欧盟自主意识增强D.欧盟成为世界一极解析: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欧洲联合的进一步发展,欧盟成立了自己的安全和军事管理机构,体现了欧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债务威胁欧盟安全,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欧盟成立自己的安全和军事管
25、理机构,体现不出恐怖阴霾笼罩欧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欧盟成为世界一极,排除D项。25.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 举办地 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奖牌榜 1976年 蒙特利尔 美国、苏联等92个 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 苏联 1980年 莫斯科 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 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 苏联 1984年 洛杉矶 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 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 美国 1988年 汉城 苏联、中国等159个 朝鲜等国家 苏联 1992年 巴塞罗那 美国、独联体等169个 无 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苏联体育优势
26、长期领先世界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解析:D根据图表信息,19761991年冷战时期因为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莫斯科、洛杉矶奥运会有些国家拒绝参加,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加奥运会国家的数量增加,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出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排除A项;图表信息中受冷战的影响,19761991年有些国家拒绝参加奥运会,冷战结束后,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增多,材料与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不符,排除B项;图表信息表明随着两极格局瓦解,政治对体育的影响减弱而非加强,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
27、16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1982年,五
28、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年至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
29、发展到15.7万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8分)解析:第(1)问,“特点”可以用“两个否定、两个肯定”来概括,即否定国民政府和西方国家的法律,肯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律观念和苏联的法律制度,从材料一中立法的具体名称归纳出“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与“特点”紧密相连,实际上要求回答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第(2)问,“新发展”既包括立法内容的发展,也包括司法队伍的发展;“影响
30、”应抓住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答出4点即可)(4分)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4分)(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4分)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3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人们开始感觉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当时“救济乡村”“复兴乡村”的呼声特别高涨。一些在农村已设立试验区、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机构、团体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从乡村教育转移到乡村建设上来,先后设立各种试验区1 000多处,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减贫政策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政策阶段、扶贫攻坚政策阶段的努力,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缓解。 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
32、政策及成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的意义。(8分)答案:(1)背景:内忧外患;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复兴乡村”呼声高涨;乡村教育进行。(4 分) (2)意义:提高了农民收入;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增强了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8 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
33、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战略性调整”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外交政策调整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
34、形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6分)答案:(1)表现: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分)国内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4分)(2)影响: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2分)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4分)29.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35、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2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
36、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2分)解析: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是一个热点问题。第(1)问,既要考虑中美两国的因素,又要考虑与中美关系存在关联的第三国的因素。第(2)问,“社会发展”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学生需要拓展思维的宽度。第(3)问,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很多,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外交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国内形势是直接因素,这种答案框架并非仅仅适合中美关系,几乎所有国际双边关系都受这些因素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4分,任答四点)(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4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