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扩大绿地面积完善城市道路网提倡坐出租车加强城市管理ABC D1C2.C第1题,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第2题,提倡坐出租车会增加交通流量,加剧交通拥挤与大气污染。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34题。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
2、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3D4.C第3题,由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4题,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
3、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据此回答56题。5“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用地紧张 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6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5C6.B第5题,根据材料,“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乡村人口迁出,用地不紧张;农业人口减少,机械化水平提高,不会导
4、致农业发展缓慢;不会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6题,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会下降,可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减少;城市劳动力充足,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会迅速发展,可能减慢。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 m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mg/m3)。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显示的该城市环境问题和发生季节是()A水污染和光污染春季B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夏季C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冬季D电磁波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8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改善居民
5、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7B8.C第7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大气中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而不是水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电磁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夏季,由于受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沿交通干线向西北延伸。第8题,针对上述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限制汽车数量,可以减少噪声和尾气排放;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可以有效减少城区的汽车数量,进而减少汽车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而改善居住条件,并不能减少
6、汽车噪声和尾气排放。9比较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图反映的是_进程,其中_图为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趋势,_图趋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原因是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_。(3)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_;_;_。解析A图主要表达的是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工业、资本、技术日益向郊区扩散,出现郊区城市化。B图表达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畸形发展,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极易带来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病”。如墨西哥城
7、、里约热内卢,人口膨胀,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边缘有许多简陋木屋,是农民进城后无钱买房而临时搭建或租用居住。答案(1)城市化BB(2)郊区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中心商业城市边缘地租最低,生活费用低(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计划2019年建成。图a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主要交通枢纽空间分布图,图b为目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不同时段乘车离开与乘车到达的人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012题。b10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A土地面积 B居民出行C人均收入 D地价高低11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对接的城市公共交
8、通利用率最高的时段是()A15时 B610时C1317时 D2024时12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将()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极大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新格局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A BC D10B11.C12.B第10题,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解决城市人口出行问题,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出行。第11题,从目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不同时段乘车离开与乘车到达的人数变化看1317时乘车离开与乘车到达的人数总和最大,所以说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最高的时段是1317时。第12题,北京新机场的建成,提高了航空
9、运输能力,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新格局,将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对;航空运输的发展对北京市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没有影响,不会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错;资源密集型产业不依靠航空运输,不能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错。13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
10、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