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第3节 第1课时1下列氧化物按其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SiO2P2O5Cl2O7SO3BSiO2P2O5SO3Cl2O7CP2O5SiO2SO3Cl2O7DP2O5SO3Cl2O7H3PO4H2SO4B氢化物稳定性:HFH2ONH3C碱性:NaOHMg(OH)2Al(OH)3D氧化性:F2O2N2解析: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答案:A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A族的为最
2、大DNa、Mg、Al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答案:C5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R一定是第4周期元素BR一定是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解析:根据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推出R最高正化合价为6,是A族元素,但不能确定其周期数;其气态氢化物可表示为H2R,其稳定性比同周期的A族的小。答案:D6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BP4能在常温下自燃,而S不能C酸性:H2SH3PO4解析:物理性质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P4的自燃是其着火点低的缘故,与
3、非金属性无关;H2S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也不能作为比较的依据。答案:D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酸性H2CO3_(用化学式表示)。(2)b与e的离子半径:_(填元素符号)。(3)c粒子是_;f粒子是_。(用化学式表示)解析:由信息可知a为氖,b、e分别为Na、Mg2,c为OH。c与f反应可生成两个g分子,故f为H3O,g为H2O;d是四原子分子且含有10个电子,即d为NH3。答案:(1)NaOHMg(OH)2(2)NaMg2(
4、3)OHH3O9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3)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用化学式表示)。(4)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示)。解析:W、X两种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盐和水,则W、X应分别为Na和Al两种元素中的一种;由化合物W2Y知W不可能为3,所以应为1,W为Na,X为Al,Y为2价元素S,Z为原子序数比Y大的非金属
5、元素Cl,W2Y为Na2S;得电子能力ClS,氢化物稳定性HClH2S;电子层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NaAl3,S2Cl;电子层数不同的微粒,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S2ClNaAl3。答案:(1)Al(OH)3OH=Al(OH)4(2)Na2S(3)HClH2S(4)S2ClNaAl310(能力拔高)根据提供的条件推断元素,并按要求填空:(1)原子核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第3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
6、式为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四种元素,它们氢化物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都与Ar相同,这些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4)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且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质量分数为60%。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解析:(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应该是第3周期A族的C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l2O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ClO4,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是HClO4NaOH=NaClO4H2O。(2)第3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是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l2O3,对应的水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 Al(OH)4。(3)氢化物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都与Ar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SiH4、PH3、H2S、HCl。(4)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的是A族的元素,所以其氧化物的化学式是XO3,由于其含氧量为60%,则可以计算得到元素为S,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O3。答案:(1)Cl2O7HClO4HClO4NaOH=NaClO4H2O(2)Al2O3Al(OH)3OH=Al(OH)4(3)SiH4PH3H2SHCl(4)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