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 验收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B. 组成成分中含mRNAC. 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D. 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答案】A【解析】遗传信息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rRNA和蛋白质,B错误;真核生物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识别基因启动子的是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错误。【KS5U考点定位】核糖体【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的功能、组成成分、分布,要求学生熟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联系基
2、因的表达,可正确解题。2. 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蛋白质B. 激素是信息分子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B【解析】激素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固醇,A正确;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具有调节能力,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C错误;动物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全身各处,即可运输到除靶器官、靶细胞之外的其他器官或细胞,D错误。3. 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构成生物膜B. 调节代谢C. 储存能量D. 携带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功能,性激素属
3、于脂质,B正确;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属于脂质,C正确;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核酸不属于脂质,D错误。4. 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分子质量之比是( )。A. 1:2B. 8:9C. 2:1D. 9:8【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A物质是O162,B物质是O182,所以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6:18=8:9。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5.
4、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菌的核糖体B. 噬菌体的核糖体C. 噬菌体基质D. 细菌的核区【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A. B. C. D. 【答案】A【解析】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的产生发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7.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
5、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B.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 大肠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题图所示的三种细胞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细胞器甲含有核酸,因此是线粒体,需氧呼吸时丙酮酸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A项错误;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该细胞器有膜结构,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一定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也可能是溶酶
6、体等,B项错误;细胞器丙不含脂质,但含有蛋白质和核酸,据此可判断是核糖体,若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项正确;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此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
7、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 a=b+c B. ab+c C. ab+c D. c=a+b【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由于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等也来自于a,所以ab+c,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某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几个去向。9.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8、。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 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能力下降,第一次注射相当于抗原,A错。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刺激存活鸡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D错。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生成大量抗体消灭鸡霍乱病原菌,C正确。【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名师点睛】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特点:二次免疫与初次
9、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2)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10.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先后经过过程B. 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C. 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D. 细胞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所示细胞可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分裂先后经过过程,故A错误;在减数
10、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卵细胞,故B错误;从图中所示细胞可知细胞中没有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故C错误;细胞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也可以分别是ab或aB或Ab,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图象识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 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 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 主动运输使膜内
11、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D. 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使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促进了碳循环,但不能促进能量循环,因为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细胞分裂仅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使细胞趋向专门化,细胞专门化是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的,B错误;主动运输使细胞选择性的吸收或排放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而不是使膜内外的物质浓度趋于一致,C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对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凋亡的含义;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细胞的分化【名师点睛】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细胞
12、分裂能增加细胞的数目,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使细胞趋向专门化。主动运输能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神经冲动的传递以及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12. 如图表示在酶1和酶2催化作用下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生理过程中,会使酶2发挥较大作用的是( )A. 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 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C. 神经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K+D. 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答案】B【解析】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ATP,酶1发挥较大作用,A错误;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AT
13、P,酶2发挥较大作用,B正确;神经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K+是主动运输,消耗ATP,酶1发挥较大作用,C错误;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消耗ATP,酶1发挥较大作用,D错误。13.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 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
14、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故A正确;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1/2的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r,故B正确;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故C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故D正确。【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在
15、实践中的应用【名师点睛】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rXr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rXr。14. 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的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B. 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
16、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C. 如图所示,过程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特点D. 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不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的拟核中【答案】B【解析】过程的DNA酶可水解DNA分子,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A正确;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基因上的启动子,B错误;DNA酶只能与DNA结合,催化酶水解,蛋白酶只能与蛋白质结合,催化蛋白质水解,体现了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特点,C正确;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D正确。15. 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 7:6:3
17、B. 3:2:1C. 5:2:1D. 1:2:1【答案】A【解析】AA和Aa二者数量之比是1:3,则AA占1/4、Aa占3/4,1/4AA自交后代是1/4AA,3/4Aa自交后代基因型是(3/41/4=3/16)AA、(3/41/2=3/8)Aa、(3/41/4=3/16)aa,所以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是7:6:3。故选A。16.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A、a)的遗传家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或2/3B: 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2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C: 如果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若1的体细胞
18、含有1个致病基因,2和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遗传图解1 和2 生育2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病,但无法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隐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则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A正确;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2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携带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为伴X隐性遗传,B、C项正确;若1的体细胞含有1个致病基因,说明为伴X隐性遗传2和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1/4)=(1/8)考点:人类遗传病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敢于进行假设。1
19、7.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葡萄糖二氧化碳钠离子血浆蛋白呼吸酶A. B. C. D.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成分;钠离子属于内环境;血浆蛋白存在于的血浆内,则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故选D。18.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
20、葡萄糖多C. 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D. 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b点时,由图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3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3mol的氧气就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
21、消耗2.5mol,所以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B错误;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条件下,C错误;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9.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产生水B. 绝大多数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C.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
22、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答案】A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转化。【名师点睛】该图中过程1显示的是水的光解,产生的【H】和ATP为暗反应所利用,过程2是暗反应,产生有机物,进一步被呼吸消耗,过程3、4、5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从反应物与生成物去判断,从而确定各个阶段物质能量的变化。20. 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
23、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21.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 蛋白酶B. RNA聚合酶C. RNAD. 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
24、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故选:C22. 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过程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纤维素和果胶水解B. 经过和过程形成的c细胞只有AABB这一种类型C. 过程一般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D. 过程产生的细胞是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答案】B【解析】过程是植物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则可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催化,使纤维素和果胶水解,A正确;过程和,细胞融合时有同种细胞融合和异种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有3种类型
25、:AAAA、BBBB、AABB,另又有些细胞没有融合,类型为AA、BB,所以c细胞共有5种类型,B错误;过程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C正确;过程是脱分化,产生的细胞是愈伤组织,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D正确。23.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为了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 )。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酶切后,目的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酶切后,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A. B. C. D. 【答案】A【解析】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
26、则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正确;含目的基因DNA内每种限制酶也只有一个切割位点,目的基因内不能有限制酶切割位点,错误;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则酶切后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同,正确、错误。故选A。24. 下表是基因工程操作中鉴定含目的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种群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目的基因植株的比例最小的是( )选项方法检验对象检测目标APCR扩增基因组DNA目的基因B分子杂交总mRNA目的基因转录产物C抗原-抗体杂交总蛋白质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D喷洒除草剂幼苗抗除草剂幼苗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PCR扩增技术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目的基因,A含量
27、最多;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不一定完成转录,则利用分子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转录产物,含量不一定多;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不一定完成表达,则利用分子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转录产物,含量不一定多;将目的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较小,则喷洒除草剂检测幼苗,其中抗除草剂幼苗出现的概率较低。故D项检出的含目的基因植株的比例最小。故选D。25. 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 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 用光学显微镜观
28、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A项错误;花青苷是水溶性的,用水做层析液可以观察到花青苷的色素带,B项错误;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能够探究细胞是如何失水与吸水的,C项错误;表皮细胞不在分裂,细胞核内只有染色质,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项正确。【点睛】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分裂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式出现,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没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看不到染色体的。26. 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A. 染色体变异B. 基因突变C. 基因
29、重组D. 不可遗传的变异【答案】C【解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故选C。【考点定位】基因工程【名师点睛】1、基因重组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因此会产生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但只是原有的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并不会产生新的性状。2、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四分体时期,而不是在受精作用过程中。3、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基因重组在人工操作下也可实现,如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27.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
30、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 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前者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着丝点分裂是导致染色体暂时加倍,与DNA分子数无关,B错误。经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上DNA一定是半保留复制得来,所以一定是有1条母链和1条子链组成,C正确。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正好与体细胞相等,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
31、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8. 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形成片段;酶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 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C. 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与外部因素无关D. 酶能切割DNA分子而酶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
32、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解: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C、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但也受外部因素影响,C错误;D、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能切割DNA分子而酶不能,D正确故选:C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29.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
33、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甲同学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故A对;实验中只需保证每只桶中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可,故B
34、对;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故C错;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甲同学的结果为Dd占1/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乙同学的结果中AB占1/4,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0.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 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答案】A【解析】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构成碱性环境,再加入CuSO4,A正
35、确;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与环境的酸碱性无关,B错误;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与环境的酸碱性无关,C错误;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与环境的酸碱性无关,D错误。31.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裂解D. 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项正确,C项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项错误;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
36、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 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 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解析】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失水所致,该过程不涉及生物膜的信息传递,A项符合题意;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与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该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能与胰岛素结合,加速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37、、利用和储存,使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有神经递质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所以B、C、D项都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传递的功能。答案是A。【考点定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生物膜有关的8个失分点(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离心法。(2)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前者合成的是结构蛋白,后者合成的是分泌蛋白。(3)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由于各种膜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高尔基体为转化的“枢纽”。(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只是分泌蛋白肽链的合成场所,
38、肽链需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经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分类与包装”,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5)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6)多肽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成熟蛋白质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7)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8)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体现了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也体现了内质网的运输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中心。33.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39、。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A. 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 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同时基因也是体细胞的二倍,故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间期DNA复制,细胞中的基因数是体细胞的二倍,故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含有4个抗虫基因的是乙和丙,减数第二次
40、分裂完成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可能含有2个抗虫基因,故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34. 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单倍体育种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 B. C. D. 【答案】B【解析】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基因工程将抗棉铃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需
41、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则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选B。35. 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A项存在两对等位基因,且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B项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C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至少存在两对等位基因,D项中是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36. 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 在癌细胞培养液中
42、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 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D. 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够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B正确;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癌变、凋亡【名师点睛】细胞分化
43、、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实质遗传物质的变化结果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对机体有利细胞衰老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凋亡受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同时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等对机体有害细胞癌变在致癌因子影响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引发恶性肿瘤对机体有害37. 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
44、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 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 如果甲中的G突变为A,则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答案】C【解析】甲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点在GA之间;乙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切点在AC之间;丙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切点在TC之间,AB错误;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整个序列也发生了改变,不能被原限制酶识别,C正确;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的a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
45、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要注意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载体时使用同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获取一个目的基因需限制酶剪切两次,共产生 4个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限制酶切割位点的选择必须保证标记基因的完整性,以便于检测。38. 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 红光,ATP下降B. 红光,未被还原的上升C. 绿光,H下降D. 绿光,C5上升【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光照射,则光反应增强,ATP含量增加,
46、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错误;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光照射,则光反应减弱,H和ATP减少,短时间内暗反应依然进行,故H减少,C3被还原成C的量减少C正确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光反应进行水的光解固定能量为暗反应提供条件,暗反应的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3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C. 在“探究
47、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醇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 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答案】A【解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A正确;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效率而不是速率,B错误;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应多次取样测定密度,才能准确绘制醇母菌种群增长曲
48、线,C错误;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基础实验。40.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号染色体上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普通家蚕2的染色体最多可以有14条经F1传给F2中限性斑纹雌蚕B. 进行家蚕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DNA的序列C. 限性
49、斑纹雌蚕中A基因的遗传将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D.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答案】D【解析】普通家蚕2含56条染色体,与变异家蚕交配得到的F1中含28条普通家蚕2的染色体,再通过相互交配得到F2中最多有28条染色体来自普通家蚕2,A错误;家蚕含有ZW性染色体,则进行家蚕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15条染色体(13条常染色体+Z染色体+W染色体)上的全部DNA的序列,而一个染色体组不包括两条性染色体,B错误;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会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限性斑纹雌蚕的培育方法是用变异家蚕与普通家蚕杂交,然后通过自交方法获得的,属于杂交育种,D正确。二、非选
50、择题41. 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_ 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中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4)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发现细胞中的核糖体数_。【答案】 (1). 胞吞 (2). 214 (3).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4). 具有一定的
51、流动性 (5). 增大 (6). 减少【解析】试题分析:LDL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溶酶体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最终进入溶酶体中。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1)LDL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2)溶酶体中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内质网)4(高尔基体)溶酶体。(3)图中过程是溶酶体与包裹着衰老细
52、胞器的内质网膜融合,体现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4)核仁的大小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细胞的核仁区域中,则核仁不能合成核糖体RNA,核糖体数量减少。42. 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与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_。与对照组相比,_光处理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固定的部位。(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
53、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g-1、3.9g-1、4.1g-1。为提供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办法是_。【答案】 (1). 高 (2). 蓝 (3).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4). 3 (5). 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第一幅图可知,30天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15天高,说明30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15天;根据第三幅图可知,蓝光下,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低,说明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高,根据第二幅图可知,蓝光使植物的气孔导度增大,有利于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加快暗反应。细胞外的二氧化碳进入细胞中的叶绿体时,通过细胞膜、
54、叶绿体的双层膜,共3层膜。平行重复能增加数据的可靠性。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识图的能力。43. 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 (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 (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且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_(填序号)细胞中,G与G的分
55、离发生在图乙_(填序号)细胞中,该细胞的名称是_。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主要原因是_。 (4)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需要标字母)。【答案】 (1). 核DNA复制 (2). 着丝点分裂 (3). 4 (4). (5). (6). (7). 次级精母细胞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由图2可知,该动物细胞中含有2对、4条染色体,E点的细胞处于
56、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对数也加倍,因此,E点对应的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2中分别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2中处于图1中的CD段。(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的细胞中,G与G的分离发生在图2的细胞中,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4)略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情况。44. 玉米(
57、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的类型属于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
58、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利用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这种植株由于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其原因是_。用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代中的比例为_。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答案】 (1). b (2). GUU (3). 基
59、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4). 交叉互换 (5). 花药(粉)离体培养 (6).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7). (8).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9). 5 (10). 3/4 (11). 4/27【解析】据图1可知,由于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故其对应的模板链碱基为TAC或CAC,由于b链中有TAC序列,故为模板链;据图2可知,为单倍体育种,利用该方法工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为杂交育种,为诱变育种,这种方法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因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1)由于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故其对应的模板链碱基为
60、TAC或CAC,由于b链中有TAC序列,故为模板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处原碱基序列为CAG,若碱基对G/C缺失,则碱基序列为CAA,故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改变为GUU。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说明出现了基因重组,由于S、s和M、m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为连锁关系,故说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据图示可知,为单倍体育种,利用该方法工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不过获得的单倍体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为诱变育种,这种方法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因基因突变频率很
61、低而且是不定向的。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后代基因型共有9中,其中纯合体为4种,杂合体即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5种;由于纯合体共占1/4,故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1-1/4=3/4;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H_R_,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hhR_,则杂交所得子代hh的概率=2/31/2=1/3,杂交所得子代RR的概率=2/32/3=4/9,故后代中纯合矮秆抗病植株hhRR概率为4/27。【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名师点睛】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62、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常用方式选育纯种: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育杂种:纯合的双亲杂交杂交种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空间诱变等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操作简便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且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得品种一般为纯合子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育种时间长,杂种需年年制种只能在同品种间进行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
63、材料(有很大盲目性)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应用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高产青霉菌用纯种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45. 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其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ET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ET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ETA是ET的主要受体,科研人员试图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后期ETA的体外研究以
64、及拮抗剂的筛选、活性评价等奠定基础.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的识别序列为,限制酶Xho的识别序列为.请分析回答:(1)完成过程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引物、dNTP和_酶等(2)过程和中,限制酶Xho切割DNA,使_键断开,形成_。(3)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是_的部位,进而可驱动基因的转录。其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除图中所标出的结构外,基因表达载体还应具有的结构是_。(4)过程要用_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处于容易吸收外界DNA的感受态细胞.(5)将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其目的是有利于检测_。【答案】 (
65、1). 反转录(逆转录) (2). 磷酸二酯 (3). 黏性末端 (4).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 (5).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ETA基因)的受体细胞 (6). 终止子 (7). CaCl2 (8). 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解析】试题分析:表示通过逆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表示限制酶切割质粒,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需用Ca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容易吸收外界DNA。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可用于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1)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2)限制酶切割DNA,使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黏性末端。(3)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其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用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ETA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所以除图中所标出的结构外,还应有终止子。(4)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要用CaCl2处理,使之处于感受态,容易吸收外界DNA。(5)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可用于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