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问题导学经济全球化和反经济全球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所有机构,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材
2、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2)根据材料二,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一、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有何利弊?1对发达国家(1)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2)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
3、及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如中国的改革开放。(2)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二、二战后
4、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1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世界经济格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上出现了包括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在内的多种力量;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增强,同时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也在迅速增强;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答案:【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提示: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跨国公司的出现。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2)提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全球扩张,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因而菲德尔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