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A基础练等级考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点2: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图(图甲)和狮身人面像图(图乙),完成第12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答案】1.C2.B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千沟万
2、壑、支离破碎”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第2题,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受风化和风蚀作用。知识点1读某地理事物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4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答案】3.D4.C解析第3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4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2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
3、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第56题5维持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B森林 C村寨 D梯田6哈尼族人的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建在该区域()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答案】5.B6.C解析第5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的关键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6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4、知识点2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甲、乙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第78题。7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ABCD8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ABCD【答案】7.C8.B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沿直线穿过山地,因而要修隧道;并且该线路两处穿过河流,因而需要修桥。第8题,进行裁弯取直后,线路无须穿过河流,且该线路没有穿过等高线,说明经过地区地形平坦。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1、2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A、B两处
5、河谷特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4分)(2)说出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分析其成因。(4分)(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窄而深,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浅而宽,横剖面呈“U”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6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
6、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第12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
7、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答案】1.B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库前河流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平原,据此判断山前平原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构造运动会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难以形成平原;冰川作用主要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平原(呈波状)等,与山前平原形态不符;风力的作用一般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诸如沙丘。第2题,从材料可知,出现断流是因为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影响导致,且出现了多年断流。该区域为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断流后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平原沙滩裸露,易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洼地。综合思维河流主流
8、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我国某河段比降较小,河道被河间湿地分隔成网状河道;该河段所在区域人烟稀少。30年来,该河段河道及河间湿地总面积变化较小,主流线摆动明显,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下图示意该河段降水相近的4个年份丰水期的河道平面形态。据此完成第35题。3图中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D4在该河段,对河间湿地总面积几乎无影响,而对河间湿地个数影响较大的指标是()A输沙量B河道宽度C主流线位置D河床平均深度5该河段30年来主流线摆动明显,而丰水期河岸线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A位于峡谷,河岸基岩坚硬B河岸植被茂密,抗冲性强C地壳持续抬升,抵消侵蚀D位于平原,沿岸堤坝牢
9、固【答案】3.A4.C5.B解析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30年来,该河段主流线摆动明显,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对比可发现湿地个数最少,故最早,其次是。对比河道主流线的位置,可以进一步判断先后。第4题,河流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因此不影响河间湿地面积,但流速的快慢会影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进一步影响湿地的个数。第5题,材料显示“河段比降较小”,故不可能位于峡谷,A项错误;主流线摆动明显说明不同的年份河流流速差异明显,但河岸线变化不明显,说明受到保护,B项正确;地壳持续抬升,丰水期水位高,侵蚀更严重,会影响河岸线,C项错误;平原地区,河流流速变化较小,主流线摆动应该不明显,D项错误。区
10、域认知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完成第67题。6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7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答案】6.C7.D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终碛沉积物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7题,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的。人地协调观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第89题。8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
11、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9四聚落中()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答案】8.C9.B解析第8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第9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形成最早、发展最快,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20分)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沙洲又称江
12、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甲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图中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图乙为A、B、C采样点沉积物比例。甲乙(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4分)(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8分)(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阐明理由。(8分)【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
13、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大,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小;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慢,因此沉积物颗粒小;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小;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大。(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或不赞成。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