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80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乔建敏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计60分)1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3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度 B察

2、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4“朕代天理物,日总万几,岂能一一周偏。苟政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为一人之忧,将为四海之忧。”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对废除丞相反悔 C为设顾问机构铺垫 D为政事繁多苦恼5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 B C D6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据此判断,吏部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起草政令 B审核政令 C掌管文教 D选拔官吏7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

3、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C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 D试论内阁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8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削弱皇权 B.倡导尊老爱幼 C. 凝聚血脉亲缘 D. 强化尊卑等级9元史百官志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都省”是指A门下省 B尚书省 C

4、中书省 D枢密院1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1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12“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5、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自然法 D. 万民法13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4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 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B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D总统是国家元

6、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16“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 17根据近代

7、英美法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的相关知识,序号处内容正确的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国家元首名称皇帝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世袭选举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无有政府首脑名称宰相总统总统A总统 世袭 终身制 有 首相B国王 选举 终身制 无 内阁C总统 世袭 任期制 有 首相D首相 选举 任期制 无 内阁18据报道,英国工党成员怀特对将2012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钻石纪念日列为公共假期的提议发表评论如下:“为一个出生于特权阶级的人庆祝登基钻石纪念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指英国女王)只不过是一条寄生虫,并竭尽所能来榨取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从历史的角度看,怀特敢于这样

8、做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英国女王没有实权, “统而不治” B.英国两党制的形成C.英国女王年老体衰 D.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91787年宪法被美国宪法学家称为“伟大的妥协”。这些妥协包括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 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 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牵制与独立A BC D20下图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 B分权制约 C君主专制政体 D国王统而不治21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

9、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 B C D22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变乱 资政新篇 北伐失利A B C D23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到:“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 B.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投机革命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

10、利果实24“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25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

11、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B.修正主义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26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A里昂工人起义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27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28“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

12、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 B. 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291919年5月的蔡元培复政府慰留电中写道,“大总统、总理、教育总长钧鉴:学生举动,逾越常规,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由此可见蔡元培A.否定五四运动 B. 认为应该大力弘扬五四精神C. 认为学生运动虽不合法但合情D.认为五四运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30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

13、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共计40分)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静海寺也成

14、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材料二16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材料三2011年,桂平市举行纪念金田起义160周年座谈会。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并前往金田起义遗址进行考察和调研。金田起义,是几千

15、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 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2分)(2)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9分)(3) 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

16、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中 国美 国英 国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 亡死亡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2) 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4分)(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

18、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王淑强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

19、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 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 又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3) 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叶落归根认祖归宗的现象表明的是对亲情与血缘关系的认同与关注,这种情结与西周的宗法制度有关。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血缘情结无关。分封制是政治关系,不是血缘关系,王位世袭制是皇位的继承方式,与祖宗家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统治宗法制2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

20、,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判断与理解。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故选D。考点:

2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引用朱元璋的一段话,说明自从宰相被废除之后,朱元璋处理政务往往力不从心。他所说的这段话说明他希望有人帮助他处理政务,但是又不希望影响他的权力。因此他设置顾问机构殿阁大学士。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殿阁大学士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地方”是解题的关键词。由此排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因为此项是中央官制,不涉及地方官制。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官制 6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吏部尚书掌

22、管官员的考核,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C表述错误,因为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解决,因此清代不曾设置过丞相,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清代政治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本身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C项不正确;回避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

23、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避讳制度 9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也被称为行中书省制度,与原来的中书省是为表里关系的,所以,材料中的“都省”只能是指中书省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行省的权利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是元朝时期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制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书省 10B【解析】试题分析: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

24、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并未达到民主的程度,因此D项错误;A项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最高权力机构、C项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均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1B【解析】试题分析: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里的做法,不是棱伦,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要求,故选择B项。棱伦改革中的废除债务奴隶制度产生了A项中的作用。他改革中的按照财产等级划分公民等级,这种做法产生了D项的影响。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雅典的民主改革棱伦改革的内容12D【解析】试

25、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罗马法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材料中的“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表明该法律是万民法。A项是罗马的首部成文法律,涉及的对象只是国内的阶级关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所给引文可知没有具体说明谁是弱者,体现不出谁是弱者,A表述不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罗马是奴隶制帝国,B不符合史实;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原则14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要求选择的是美国政体中能对总统权力约束表现的特点,

26、A项表明是总统有巨大的权力,与材料要求相悖。B项表明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总统权力的限制问题。D是对总统职能的客观阐述,没有体现出对总统权力的束缚。所以答案选择C项,三权分立条件下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与法院的约束。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特点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的政治体制,之所以说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指行政权大于立法权,皇帝权利过大,但不是没有给予议会立法权,所以表述错误的是A项,BCD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B【解析】试题分

27、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主要叙述的是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的过程。从材料来看,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一波三折。即便在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制政体之后,君主派依然不放弃拥立君主的希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法国君主制顽固,共和制道路艰难。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法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共和道路的艰难17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国家元首为总统,德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为世袭制,德国宪法赋予君主以极大权力,君主掌握实权,英国政府首脑为内阁首相,所以选C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民主政治比较18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工党成员就敢于对女王出言不逊,主要因为女王处

28、在无权的地位。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英国议会改革都没有点明问题的核心。英国女王年老体衰不符合“历史的角度”。故答案为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弊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这就强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各州的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这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结果;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体现在康涅狄格妥协案,即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而立

29、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不是妥协的结果。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的弊端2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图片中写到“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说明国王只作为国家的元首,不再是政府首脑。这也反映出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统而不治。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1B【解析】试题分析: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于1858年的天津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出自于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

30、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于1901年的辛丑条约;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出自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2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局限性体现在小农思想,主张平均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等。其中体现这些思想的由天朝田亩制度与天京变乱。资政新篇主要体现资产阶级的一些思想;北伐失利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结果。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3B【解析】试题分

31、析:根据材料“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可知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依然是原位,只不过换上了民国的官称而已。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 24C【解析】试题分析:四月提纲确立的行动纲领是和平夺权,所以B项错误,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是在七月事件后的十月革命。D项是十月革命运动后,不是四月提纲后。A项是革命行动或纲领的作用,不是革命纲领的内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2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3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有了新的思考,这主要得益于对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答案选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意义2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掌握程度。根据“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这叙述的是发生在法国的巴黎公社。偷袭蒙马特尔高地是导火索,五月流血周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标志,巴黎公社的意义就是它是无产阶级第一次专政的尝试。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过程和意义27B【解析】

33、试题分析:民族自治区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由少数民族地区的本民族的人来管理本民族地区的事务,它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其经济政策也不是特殊的,所以A项不正确。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不是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所以C项错误。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具备较大的行政自主权,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28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AB两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是一致性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不是反映了本质问题。C项

34、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到这个内容,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文革的危害29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学生运动逾越常规,不合法,但是是爱国的行动,因此我替学生向政府求情,希望政府原谅学生鲁莽的行动,这样群众的情绪会得到宽慰,我也会尽力采取补救措施。所以选择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30B【解析】试题分析:“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因此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35、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31(1)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和清政府的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分)(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因为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决定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9分)(3)全球史观的角度(或者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角度)。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3分)32(1)(2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1分)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36、。(1分)(2)(4分)设想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1分)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1分)未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2分)(3)(6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2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2分)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列举了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三个时间段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从中明显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兵力是其他战场的几

37、倍乃至10倍,所以结论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2)材料“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是罗斯福设想的战争的结局。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中国坚持全民族抗战,始终没有屈服。(3)前两则材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则材料是对中国与美国、英国伤亡人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中国的伤亡人数巨大,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为抗

38、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33(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2分)(2) “基本的制度框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民主增量” :通过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及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一步完善三大基本制度;修订宪法,并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法律化、制度化;通过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3分)(3)前提:一个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符合中华民族

39、利益;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所规定的时间是“近100年”,指的是中国的近代史,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这其中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矛盾,一个是阶级矛盾。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致使中国人民无权利可言。(2)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以来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改革开放后,民主法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在民族关系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40、法,民主党派方面,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此外还增加基层民主形式,扩大民主的范围。(3)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的前提是首先承认一个中国,之后才可能有“两种制度”。它的历史意义可以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来作答,需要从史实来进一步加以论证。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作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主法制的建设与完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意义-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