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22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供选考学生使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20世纪初的世界(1)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2)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2世界动荡不安(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表现: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增强本国实力。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力图寻机复仇;德国为防范法国,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它。(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

2、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却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3)英德矛盾:德国想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强大并与其争夺殖民地等。2军事集团形成集团形成过程三国同盟(1)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2)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把它拉入同盟(3)1882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三国协约(1)1892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出现(2)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 年和1907 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三、“巴尔干火药

3、桶”1复杂的巴尔干(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2)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因“巴尔干同盟”内部矛盾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最后战败。(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原因: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乱给列强提供了机会。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2)概况: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刺杀了奥匈帝

4、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3)影响:成为一战的导火线。3大战爆发(1)标志: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2)双方: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3)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影响到整个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名师点拨 法德关系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法、德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竞争对手,历史上两国多次发生战争。近现代史上法德之间战争主要有:17世纪前期的“三十年战争”、

5、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德纠纷、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普鲁士参加的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法德两国实现和解,共同促成欧共体的成立。法德合作既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知识链接 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在欧洲东南部,介于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半岛东隔黑海海峡连接小亚细亚,南越地中海直达非洲,为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扼控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以斯拉夫人居多,民族关系复杂。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

6、继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获得独立。概念阐释 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1914年6月28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是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若没有这个事情,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各国不断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德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矛盾加剧;英德在争夺殖民地及海上霸权问

7、题矛盾激化;俄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日趋激烈。320世纪生产力迅速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材料一作者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你怎样看这一观点?教你读史只要注意到材料中的重要提示语“起因渊源于”即可,关键是准确的归纳和概括。提示 作者认为一战起因于人性的普遍弱点。这一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一战的爆

8、发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于人性的特点。材料二 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英国和其他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当(在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2)材料二作者是如何认定发动战争的责任主体的?对此你有何认识?教你读史阅读材料要体会出作者认为德国是主动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从而迫使英国和其他国家进行被动的应对。提示 作者将发动战争的首要责

9、任推到德国身上,认为是德国的海洋霸权危及了各国的利益导致的。认识: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总爆发;以英德矛盾为中心,是各国争夺霸权和扩军备战的结果,不能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归罪于某一个国家身上。一战爆发的原因(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2)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的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法德矛盾的发展导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出现是主要原因。(3)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给帝国主义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战前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 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

10、民地占有情况:国 家英德法美18701913 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1.98.11913 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3241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教你读史通过表格数据,应读出工业发展速度、产量的位次与殖民地占有存在倒挂现象,据此分析回答。提示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果:引发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材料二 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

11、下的地盘。”(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反映了哪些矛盾?教你读史从材料中“让出陆地”“让出海洋”分析是与法、英之间的矛盾。“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则道出了德国重新划分殖民地的要求。提示 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矛盾:与英国、法国产生矛盾,这是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2)英德矛盾: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12、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题组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下列对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解析:选B 题目提供的数据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量,B项错误,符合题意。2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

13、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世界局势的紧张B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解析:选D 题干强调的是“重新瓜分世界”,这里面隐含着实力变化。B、C两项体现不出这种变化,而A项是新“局势”的具体表现。只有D项是决定性因素。3下列有关一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A BC D解析:选B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并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

14、不平衡,正确;不正确,应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属世界格局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4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时的德国正在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成为“世界帝国”,故正确选项为D项。题组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5若为下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15、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解析:选D 图片中的“干柴”象征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点燃这一堆“干柴”的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D项符合题意。6萨拉热窝事件后,尽管塞尔维亚满足了奥匈帝国的绝大部分苛刻要求,但奥匈帝国仍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这说明( )A奥匈帝国难解心头之恨B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无法调和C奥匈帝国以强凌弱、欺人太甚D德奥集团发动世界大战的要求十分迫切解析:选D 根据题干所述情况,一是奥匈帝国提出了苛刻要求,说明它表面上显示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在塞尔维亚满足了它的绝大部分要求的情况下,它仍向塞尔维亚宣战,说明和平解决是虚,发动战争是实。7关

16、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一战的爆发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BC D解析:选B 错误,因为当时参战的塞尔维亚是为了民族利益而战,是正义的,应排除。8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解析:选D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一战前”,再

17、结合所学可知,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故选D项。(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9年的一次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下列史实能体现其意图的是( )扩军备战拉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军事同盟制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制定“施里芬计划”A BC D解析:选D “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表明德国要加入分割世界的行列,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都能体现材料的意图;萨拉热窝事件不是德国制造的,不能体现其意图,错误。故选D项。2德意

18、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解析:选B 只要明确“德国两侧的大国”是俄国和法国即可解答本题。3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42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解析:选D 观察表格中项目和数据,进行纵横比较,看其实质,体现了资本主

19、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4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解析:选A 依据材料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现状”,结合所学可知是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故A项正确。520 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予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该内容反映的是( )A英法结盟 B法俄结盟C德奥结盟 D英俄结盟解析:选A 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英法之间产

20、生了深刻的矛盾。为了共同对付德国,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20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6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解析:选B 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A项体现的是漫画的表面现象,仅是两大集团对立的表现之一;C 项也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A、C两项都包含于B项。D项

21、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D欧洲列强纷纷在巴尔干扩张势力解析:选D 导致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欧洲列强插手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和尖锐。8前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解

22、析:选B 由题干“前南斯拉夫某城”“1914年6月28日”“子弹”等信息分析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正确答案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世界近代教学资料(二)材料二 新建“这支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1990年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材料三 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但20世纪初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地区性的

23、。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就其规模、激烈程度,最重要的是就其总体性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导致总体战的世纪、导致全球性的世纪。它开创了一个至今还没有结束的总体性的世纪:手段的总体性、目的的总体性、力量的总体性。”摘编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8分)(2)联系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在20世纪初出现“世界性”“总体性”世界大战的原因。(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爆发原因的认识,根据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交叉的原则,回答时需结合必修内容,除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外,还应从世

24、界整体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和科技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政策倾向:要扩展海上力量,建立海上霸权,争霸世界。原因: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2)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势必在世界范围内开战;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地位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主要战线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

25、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2.“施里芬计划”(1)内容: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打败法国,少量兵力在东线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2)实施:西线:德军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后撤。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3)结果: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2)交战双方均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3)德军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2战况(1)1916 年 2

26、 月德军发动进攻,使用了飞机、飞艇和毒气弹。(2)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3结果(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但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5其他战事索姆河战役以及海上战场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日德兰海战。三、“索姆河地狱”1目的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2战况(1)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2)德军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3)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3结果(1)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4191419

27、16年战争进程的影响(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仍不见分晓。(2)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易错提醒大战开始后,很快形成了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中,以西线和东线最重要,在西线作战的双方主要是英法对德。名师点拨1持久战的影响大战转为持久战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依托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总之,当战场形势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局面以后,协约国一方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并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凡

28、尔登战役的特点特点:这次战役使德军伤亡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优势,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战略优势开始转向协约国方面。因此,凡尔登战役被认为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易错提醒新式武器的使用并不是索姆河战役持久不停的主要原因。索姆河战役之所以坚持半年之久,伤亡一百多万人,根本上是双方国力相近与采取拼出胜负的作战意图的结果。1马恩河战役使德国的“施里芬计划”破产,战争转入持久的阵地战,这一局面有利于协约国战胜同盟国。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大战的转折点。3飞机、坦克、潜艇等新式武器,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波及的范围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持久战和阵

29、地战材料一 双方在战线上修筑起坚固的堑壕,拉上带有倒刺的铁丝网,配备上机枪,使防御者占有很大优势,而进攻者很难突破对方防线。双方不停地用大炮轰击对方,派出部队进攻,但都不能奏效。堑壕战成为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福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教你读史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堑壕”“很难突破”“消耗战”。材料二最后一句话是关键信息,说明新式武器更利于防守。提示 特点:堑壕战,阵地战,消耗战。

30、持久的原因:当时机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2)协约国均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3)战争中各种资源消耗巨大。而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不能有

31、效地支援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同时当时也缺少相应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因而作战样式显得保守和呆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示意图(1)图中所示是哪一条战线并在图中的空格中填注重要战役。教你读史根据图中的国别“比利时”“法国”“德国”即可判断为西线,再根据位置填出战役。提示 西线。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战 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个师130多万人(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教你读史应从双方投入的兵力

32、及伤亡的数字进行分析。提示 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说明一战规模大,战争异常残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同盟国占据着主动地位。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运动战转为阵地战、持久战。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2)第二阶段: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虽然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3)第三阶段:1

33、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形势对其更加不利。题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特点11914年9月11日,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三天后,他被撤职。做出“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解析:选B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结果变成了持久战,从这个角度上说,德军输掉了战争,故B项符合题意

34、。2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解析:选A 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西两面都是协约国,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

35、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4.观察右图,图片描述了一战中德国的家庭主妇及子女排队领配给券的场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恶化了德国的经济状况B协约国对德国进行严密的封锁C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惠D战争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选C 实行配给制,不是因为德国的物资极其丰富,而是因为战争导致物资的极度匮乏。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题组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5“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36、(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B德国在这次战役中以失败告终C这次战役被称作为“凡尔登绞肉机”D这次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解析:选D 首次使用坦克的国家是英国,A项错误;坦克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是索姆河战役,这场战役并没有分出胜负,B项错误;C项是对凡尔登战役的评论,故不符合题意;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D项正确。6那是一场恶战,历时300个昼夜,交战双方损失惨重,迄今没有确切的统计,据比较普遍的估计:法国伤亡约46万人,其中162 440人战死,德国伤亡约30万人,战死 143 000 人。关于这场“恶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B因伤亡人数多而被称为“凡尔登

37、绞肉机” C此战后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D交战的双方是德法解析:选A 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10个月,德法伤亡人数达70万人之多与材料中“历时300个昼夜”“双方损失惨重,迄今没有确切的统计”及法德的伤亡数字等信息相符,因此这次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项是指马恩河战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符合凡尔登战役。7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国未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 )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A BC D解析:选A “施里芬计划”虽然破产,但只是标志着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进攻失败,从整个一战初期阶段来看

38、德国仍处于攻势,所以,马恩河战役“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的结论缺乏依据,排除带的选项即可。8下列关于19141916年战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有攻守,难分高下B战况惨烈,消耗巨大C双方皆感精疲力竭、力不从心D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面转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后,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形势对同盟国不利,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

39、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德国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施里芬计划”,其要点是: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随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 )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挽救了巴黎稳定了西线 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A BC D解析:选B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挽救了巴黎,而明显不符合史实。3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会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 )英国 法国

40、 俄国 德国 奥匈帝国A BC D解析:选D 英法两国只在西线作战;俄国也只在东线作战;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奥匈帝国在东、南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故选D项。4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 BC D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亦可采用排除法。不正确,规模最大的战役应是索姆河战役,可排除含的A、C、D三项。5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

41、有什么可指望的”。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判断战役会使法国伤亡惨重,最终让法国承受不起而屈服,故选C项。6. 下列关于索姆河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英法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是东线俄军的作战 这次战役中,坦克首次亮相 发生于1916年6月A BC D解析:选B 为了牵制德军,减轻凡尔登地区法军压力,1916年6月英法军队在西线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故错误,正确。71916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图是

42、(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解析:选A 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希望在西线打破僵局,给对方致命的打击,赢得战争,从而使西线在一战中具有决定战局的意义。8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B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解析:选D 德国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速战速决,该计划的破产,使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陷入被动局面。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

43、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材料二 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6万多人!真惨啊!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5天,双方共伤亡34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6万人了。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1)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

44、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哪些主要战线?(6分)(2)材料二中的对话及图片反映了战争的哪些方面?(6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新式武器的发明对战争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军与英军在西线对抗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有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战争残酷性和残酷性的表现即可。第(3)问可从武器对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危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1)西线。对手:德军。东线和南线。(2)伤亡人数多,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巨大的破坏性。(3)战争规模改变,带来了战争的升级;战争范围扩大;战争危害

45、更加残酷。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3)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3俄国退出战争(1)原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

46、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2)反攻: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3德国投降1918年

47、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失败。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经济实力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2战略失误(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于低估了对手的实力。(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内部矛盾(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国际力量对比(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国。(3)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名师点拨1美国参战,除了

48、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当时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美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2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3对参战各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它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易错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宁代表世界人民要求及早结束战争,是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并非背信弃义。

49、概念阐释 “兴登堡防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到1917年时,协约国已经取得了明显优势。德国方面,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而在海上展开无限制的潜艇战。于是他们将部队撤回到一个新的设防阵地“兴登堡防线”。德国人希望通过这种策略迫使英国人因饥饿而投降,同时将法国孤立在欧洲大陆上。1918年9月29日,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已成定局。1美国参战是为了保证自己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收回,并在战后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2中国虽是弱国参战,但是其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

50、盟国的失败是因为在国际力量的对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美国从中立到参战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就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 700万美元。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教你读史将材料一中“从思想

51、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与材料二中“对协约国方面的贷款达20亿美元,而德国的贷款只有2 700万美元”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提示 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态度倾向协约国。实质: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正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地参与战争,表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1917年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1主要原因 (1)经济利益:在大战尾声参战可捞取战利品,大发战争财。此外,战争期间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连接紧密。(2)政治目的:夺取世界霸权。(3)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4)德国

52、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2影响 (1)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2)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3)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德奥集团的战败 材料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

53、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罗曼罗兰战时日记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德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教你读史注意材料中的“1660岁”“男女公民”这一关键信息。这表明德国的战争潜力已使用到了极限,人才资源已经枯竭,德国已经到了总崩溃的边缘。提示 说明德国已经筋疲力竭,正在做垂死挣扎。影响:德国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加深了德国人民的灾难,并激化了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使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最根本的原因取决于双方的实力,胜利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方,包括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和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2)总体上看,协

54、约国始终在实力较量上占优势。(3)美国的参战,彻底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4)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同时推动了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如德国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5)德奥集团国内发生政治危机,同时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题组一 协约国力量的变化1.右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

55、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解析:选B 从材料鹰(寓指美国)的形象可知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1917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我们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 A美国将坚持“孤立主义”政策B美国将参战C美国将加入同盟国D美国将干涉苏维埃俄国解析:选B 从材料中“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看,A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不符合史实;“苏俄”出现于1917年,故不符合材料

56、中“30个月来”的时间段,排除D项。31918 年 3 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 )A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B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C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俄国退出一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故C项正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

57、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解析:选B 从材料中中国劳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及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题组二 同盟国的瓦解5.1918年下半年,德国境内抢劫成风。右图再现了德国士兵守护在一个刚刚遭受抢劫的肉铺前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战争造成了民众生活的困难B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战争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D战争扰乱了社会的正常发展解析:选C 材料描述了一战对德国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C项与题意不符。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德军始终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B战争引

58、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涨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D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解析:选A 1918年3月,俄、德两国的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德国就摆脱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因此A项符合题意。 7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 )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C争夺世界领导权D伸张正义解析:选A 从题干的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美国与协约国的联系更紧密。(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5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 月 1 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1905 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B1916 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 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7 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选D 依据材料信息“德意志立意击沉所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帝国“最近的行为”是提出并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成为美国参加一战的重要借口。2根据

60、有关材料统计:到 1917 年 4 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 700万美元。上述材料表明( )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美国参战前就已倾向协约国集团 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了美国A BC D解析:选A 美国正式参战前,既向协约国贷款,也给德国贷款,这表明正确;从材料中美国给双方贷款的数字对比,反映出明显倾向协约国集团,正确;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是在战后,错误。故选A项。3“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61、 )A法国 B奥匈帝国C德国 D意大利解析:选D 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4一战后期协约国阵营发生的变化有 ( )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参战 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协约国经济、军事力量增强A BC D解析:选B 德国不是协约国阵营的成员,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5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

62、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解析:选A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在A项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故A项符合题意。6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实力

63、的劣势 B社会矛盾的尖锐C军事生产的膨胀 D军事战略的失误解析:选A 依据材料“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等可以推断,德国的失败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原因,故选A项。7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于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 )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俄军短时间内投入战斗 英军很快参战 日本参战A BC D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德国企图速战速决拿下西线,但他过高估计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因此是没考虑到的。日本参战远离欧洲战场,虽也出乎意料,但对该计划影响不大,排除。8.右图反映的

64、事件产生的重大意义是( )A使战争局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B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D标志着德意志帝国统治的结束解析:选B 在福煦车厢里签署了一战的停战协定,标志着一战的结束。二、非选择题(18分)9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时期损失的船只建造的船只1915年1 744 6571 202 0001916年2 799 7721 688 0001917年6 623 6232 937 7861918年第一季度1 146 920870 3711918年第

65、二季度963 3701 243 2741918年第三季度892 5461 384 110表2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万吨)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16255015钢192116255816煤394331346355851340(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表1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6分)(2)从表2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6分)(3)表2中,1917年的数据与1

66、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战进程中的哪些现象与这一变化相吻合?(列举一个现象或多个现象均可)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表格中寻找最有价值的数据,注意数据变化和所对应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数据的对比,从对比中发现规律。第(3)问要从数据对比中总结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对战局的影响;列举现象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1)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的船只是建造的船只的2倍以上。无限制的潜艇战。(2)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因为从1914年8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

67、有所上升。(3)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现象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焦灼化。现象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现象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2依据(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2)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

68、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衰退(1)经济危机:因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2)政治危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2美日崛起(1)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影响力越来越大。欧洲的最大债主。(2)日本:扩张势力范围:占领德国势力范围,在英法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军需订货刺激其经济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3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

69、放运动的新高潮。4国际联盟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改变欧洲政治格局(1)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2)促成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推动新技术发展(1)军用飞机和汽车为人们所关注。(2)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3)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3改变政府机构职能(1)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2)表现: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定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垄断对外贸易。4改变人们思想观念(1)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2)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

70、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易错提醒一战后西欧的衰落是相对的,并非被彻底击垮,像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一战后,美国首倡建立的国联最终由英法控制和主导。名师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易错

71、提醒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战争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而不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浩劫,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也不能浇灭人类热爱和平的火种。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的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就是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反思是对野蛮的否定,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2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屡遭败绩,损失惨重。前线的失败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引发了国内革命。3第一次世界大战

72、使欧洲列强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4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变化。大战催生了新技术,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战后美国和日本的崛起 材料一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19131920年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占世界的2/3。到1929年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到1919年,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达100亿美元。19131930年,海外投资从20亿增至150亿美元,30%投放在欧洲,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迅速崛起的表现。教你读

73、史从工业生产、金融投资两方面反映了美国的崛起。提示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材料二 日本在战争中接受了欧洲的大量定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中国扩展势力,企图独占中国。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得到长足发展。(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教你读史抓住材料二中信息提示语:“接受了”“利用”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提示 在大战中接受了欧洲的大量定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一战后美国和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和表现(1)美国: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军火、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

74、了经济的发展。表现: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日本:,原因:在大战中接受了协约国的大量定单;利用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表现: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扩大;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得到长足发展,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结束,历史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和地区达33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

75、,达到7 350万人,约有1 000万人阵亡,另有2 000万人受伤。材料二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教你读史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可概括为: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从中归纳一战的影响。材料二中从“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到“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反映了精神变化,应从这些角度组织答案。提示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

76、的乐观主义,形成普遍的厌战、反战的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积极方面: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继续深入进行。一些欧洲国家基本按民族自决的原则,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英、法等老牌国家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几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战争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2)消极方面:大战历时多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题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1914年秋, 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77、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选B 注意题干信息“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本意,即欧洲将因为整体力量的削弱而改变自己的世界地位。2.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 000万人受伤,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 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这从本质上表明( )A战争就是人类的灾难B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C战争使人类渴望和平D战争带来很多消极影响解析:选A 大量人员的死、伤、残疾是沉重的灾难,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控制力下降美国成为欧洲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英法等国家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

78、弱日本的崛起和扩张A BC D解析:选D 美国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故错误。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的原因。题组二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4小明和爷爷在看关于一战的影片西线无战事时,爷爷说:“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明说:“不一定。”下列关于他们两人观点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爷爷的观点是站在战争全局上来说的B小明是站在塞尔维亚人是为民族独立而战的角度说的C一战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是一样的D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决定了一战是正义战争解析:选D 抓住“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一关键句,知道二人的观点实际上是关于一战性质的不同认识。虽然塞尔维亚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但不能改变整

79、个战争的性质,故D项符合题意。5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 比利时 法国A BC D解析:选D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整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们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6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有( )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

80、战争 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A BC D解析:选A 根据一战中科技成果运用的情况来看,的说法都是正确的。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恐惧C人类对友爱的向往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解析:选D 无论恐惧战争,还是向往和平,崇尚人道主义,都是人类文明得到提升的重要标志。(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

81、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解析:选C 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决定因素不是谁与谁战,而是战争双方的主观动机是什么,一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 BC D解析:选D 关键词是“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及对美

82、国的影响思考。3战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其因素有哪些(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德意志、奥匈帝国垮台 英法虽胜但遭受重创 美国、日本迅速崛起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A BC D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的世界格局实际上包含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及殖民体系等。是新的力量崛起冲击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是传统的欧洲大国自身力量的衰败,使其不能再独控世界格局。正是这些因素使旧的世界格局遭遇挑战,均正确,故选A项。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

83、渗透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A BC D解析:选A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它不仅乘机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还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并且趁英法忙于战争之机,加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而不符合史实,排除。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选B 据材料中“印度支那”“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及“1926年”的时间

84、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故选B项。6.一战期间,法国香奈儿女士设计出简洁便利的女士裤装与夹克,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这一时期( )A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B民族主义盛行 C和平主义盛行D服装行业竞争激烈,需不断创新解析:选A 本题考查战争的影响,一战使妇女走出家庭,大量妇女进入生产部门。7一战期间,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干预经济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有( )分配政府定单 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垄断对外贸易A BC D解析:选B 都属于一战中各国所建立的专门机构对经济干预的职能范围。8“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

85、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解析:选B 注意题干的立足点是“亚洲人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可以说是欧洲社会内的一场内战。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

86、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全球通史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8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

87、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8分)(2)材料二表明一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一战的认识。(10分)解析:笫(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全面分析一战对欧洲文明的重大冲击。第(2)问强调一战对欧洲民众心理的打击。答案:(1)一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被削弱;摧垮了四大帝国,欧洲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2)变化:从兴高采烈、渴望胜利到普遍厌战、失败主义情绪严

88、重。原因:一战对交战双方的士兵和群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认识:一战不仅破坏了社会进步,而且影响了人们生活,也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专题小结与测评一、一战的进程和重大事件阶段时间重大事件或战役影响欧洲阶段的战争进程1914年在西线发生马恩河战役;在东线俄军打败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的战争转入持久阵地战19151916年在西线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在海上发生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各国都遭到严重挫折,协约国虽然未能击溃同盟国,但军事力量日益增强,战略主动权已转移到协约国手中全球阶段的战争进程19171918年(1)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2)

89、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3)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大战(4)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11月柏林工人起义(5)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署,一战结束美国的参战使战争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并加速了同盟国的崩溃;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正确认识人类战争1战争的类型(1)国内革命战争,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2)国际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二是国家之间利益斗争的结果。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国内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一战就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90、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斗争。3战争的结果战争无论胜负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战败者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海外市场丧失,各方面都受战胜者制约。而战胜者虽然在军事上胜利了,但经济实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样就为一些战争投机者提供了机会,从而造成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如一战后,德国、俄国等帝国瓦解,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削弱,相反,日本、美国却因大发战争横财而于战后崛起,从而导致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大变革。在实力基础之上,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战争的启示(1)战争就是灾难。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的人民带来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决不能让大战的

91、悲剧重演。(2)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友好。(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C以武力恐吓德国拖延对德作战时间D以武

92、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目时间信息分析可知,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的焦点是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因此结合材料应选D项。21896 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 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 4 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

93、和贸易问题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崛起后与英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矛盾以及德国的对策,绝不是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正常的贸易伙伴。3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陆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解析:选A 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大国关系

94、日趋紧张。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出现,背景广深,耐人寻味。下列关于这次大战背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B狂热或极端的行为,只能招致矛盾的升级C对于这次战争的持久性,矛盾双方战前均有充分的准备D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国际动荡的根源解析:选C 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一次旷日持久的大战,这都超出了参战各国的预期。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中,巴尔干逐渐成为争夺焦点,局势空前紧张,主要因为( )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C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D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解析:选C 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巴尔

95、干局势紧张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应结合当时帝国主义对巴尔干半岛的态度来分析,俄、奥在巴尔干扩张,但英国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正是因为列强的干预,才使本来就矛盾尖锐的巴尔干局势更加紧张。6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7从1

96、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解析:选C 19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8之所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

97、击德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是因为( )A其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B其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C战争首先是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发动的D战争具有非正义性解析:选A 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故A项正确。9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最主要的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解析:选B A、C、D三项都在表述上有错误。因为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代价,赢得了战争,输掉了

98、财富,所以没有真正的赢家。10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政治后果是( )A社会主义苏俄的建立B欧洲霸权发生严重动摇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D战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解析:选A 注意题目设问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11.如图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一战对英国打击比较小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D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解析:选D 一战对欧洲的破坏极其严重,使欧洲各国的生产都有所下降,

99、故选D项。12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出现的两大社会思潮主要是( )社会主义思潮 民族主义思潮 孤立主义思潮 和平主义思潮A BC D解析:选C 一战造成了社会动荡,所以人们希望和平。另外一战过程中,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战后出现了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而在一战之前就已出现。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

100、果并不美好。”材料二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1)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该国史实加以说明。(14分)(2)某学校一学习研究小组欲对大国崛起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探究,请你为其确定一个探究主题。(2分)(3)联系当今中国的崛起,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6分)解析:本题以大国崛起为话题,考查大国崛起的途径、结果及启示。第(1)问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时间,首先判定该国是

101、德国,“建立秩序”要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最终结果应是德国战败。第(2)、(3)问具有一定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国家:德国。建立世界秩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在世界范围内重划势力范围,与英国等矛盾尖锐,积极组建以它为首的三国同盟,并最终于1914年7月向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开战。最终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并遭受宰割。(2)主题:大国崛起的经验(或途径、教训等)。(3)看法:立足经济发展,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要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更不要穷兵黩武;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位在一战中

102、阵亡的普通德国士兵在他的家书中写道:“德国人向来把死亡看做高尚人生的完成”材料二 在1918 年 11 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材料三 19181919 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 万人失去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 40 万人,德国有 30 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 1.8 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 30 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

103、,上万人被捕入狱。(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存在的什么情况?(2分)(2)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4分)(3)阅读材料三,你会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分)(4)从材料二和三信息判断,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把死亡看做高尚人生的完成”可知反映了当时德国存在极端民族主义。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中“1918 年 11 月”这一时间分析。第(3)问要从材料中直接提取。第(4)问要结合“欧洲政治格局”这一关键词分析组织答案。答案:(1)极端民族主义(或受统治阶级欺骗,狂热卷入战争等)。(2)在1918 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3)战争使疾病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战争带来了饥荒和贫困;战争使欧洲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出现政治危机。(4)摧毁了一些帝国,如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等。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