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2.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
2、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二、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脆弱生态的原因地理要素特性及表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雨季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春季降水少不利于地表植被恢复黄土土质疏松黄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3、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肥力,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图表点拨教材第24页图213,该图展示出:(1)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势特点,即海拔多在8003 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特征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易错警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黄土分布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分布区中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三、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1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广,时空分布集中。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洪
4、水和暴雨还会引发滑块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壤肥力降低,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坡地防止山体滑坡的抗滑桩;储水护坡的鱼鳞坑;挖引流渠和水平沟,减少坡面径流、增加下渗沟谷修建淤地坝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种生物措施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技术措施塬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植业;实施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等耕种手段,采用地膜覆盖及喷灌、滴灌等生产和灌溉技术
5、,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2.优化产业结构(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2)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3)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1我国生态脆弱区只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2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3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4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都应退耕还林还草。()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
6、 D高原地貌提示:1.生态脆弱地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的过渡区域,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分布面积大,分布广泛。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许多地区都有分布。3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4黄土高原地区,凡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必须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旱满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5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
7、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省委书记乔伯年)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路遥平凡的世界问题1(综合思维)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形成与哪一种外力作用有关?提示:流水侵蚀。问题2(综合思维)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提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制约当地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3(综合思维)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提示: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归纳提升 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
8、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并且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两类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因素具体影响地形坡度影响地表径流速度流水冲刷能力强弱土质抵抗流水侵蚀能力的强弱气候、气象降水强度影响对地表冲刷力的大小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能力地质灾害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
9、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五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C 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1)B(2)B(3)D第(1)
10、题,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能减轻流水侵蚀,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第(2)题,第5次降水只有两天,历时不长,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对;前面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对;植被无变化,因此植被截留无变化,错。故B项正确。第(3)题,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说明河床、沟谷、裸露坡面的产沙量已很少,其原因是这些区域的疏松沙土已被前4次降水形成的洪水侵蚀。前5次降水已使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土层疏松。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使植被覆盖坡面“不堪一击”,导致大量沙土被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项正确
11、。 水土流失的治理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区域认知)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什么地形区?该区治理措施还有什么?其作用是什么?提示:黄土坡(缓坡)。封坡育林育草(生物措施)(陡坡)。作用:拦截、含蓄坡面径流,保证生产,增加收入。问题2(区域认知)在塬面上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提示: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农业技术措施: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作用: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3(综合思维)在沟谷地带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别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提示:工程措施:建淤地坝、修水库;
12、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作用: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归纳提升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在治理中强调的是“综合”的观念,即治理水土流失时各种方法、措施的配合使用。把小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沟谷、缓坡和塬面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修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分析思路(1
13、)影响: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2)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14、(3)综合治理: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2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1)(3)题。(1)“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3)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
15、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B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C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D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1)A(2)A(3)D第(1)题,从等高线分布看,a处是一狭长谷地,筑坝应选沟谷口处。第(2)题,治理水土流失,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将已有基本农田保护好是前提,提高植被覆盖率是主要措施。第(3)题,图中处是河谷平地,不需修筑梯田;处在塬面上,可发展种植业,但不应开垦草地;处为陡坡,不应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处为缓坡适合修建梯田。人地协调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其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及部分湿润
16、、半湿润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危害着农田、牧业、交通及人们生活,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环境退化。中国荒漠化土地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断续分布延伸长达5 500 km,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具体如下图所示:看位置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大部、黄土高原北部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区析原因自然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人为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定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开
17、采地下水;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正影响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人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B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所致C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致D气候干旱所致(2)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A恢复自然植被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C集资防治D设置大沙坝固沙素养立
18、意本题组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1)C(2)A第(1)题,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第(2)题,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题组1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下图中阴影地带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C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2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土壤污染严重1A2.B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
19、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太行山一带是我国高原和平原的分界线,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图中河流为黄河,为外流河。因此只有A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该区为黄土高原一带,由于工矿开发建设,农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不断破坏植被,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题组2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据此回答34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黄土地质疏松森林破坏严重A BC D4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是()
20、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淤积下游河床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3C4.A第3题,森林破坏严重是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第4题,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不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题组3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读下图,完成56题。5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6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生产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5A6.D第5题,由经纬度及等高线可知,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图中堤坝位于沟谷,应为拦沙坝,起拦沙蓄水的作用。
21、第6题,丁地为沟谷地区,故应打坝淤地,拦截径流和泥沙。教材P2526活动提示:1.实验一:在瓶子、喷壶高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装带有枯枝落叶表土的瓶子,在烧杯中沉积的泥沙最少;装细沙的瓶子,在烧杯中沉积的泥沙最多;装黏土的瓶子,在烧杯中沉积的泥沙居中。因此土质疏松易导致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增加可减轻水土流失。实验二:喷壶高度保持不变,瓶子高度从10厘米抬高到20厘米,同一土质的瓶子,在烧杯中沉积的泥沙大幅度增加。因此,地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2在瓶子、喷壶高度和各瓶子中土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三个瓶子的喷洒时间,研究不同降水条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在两个瓶子中装有同等数量的细沙,在其中一个瓶
22、子细沙上覆一层杂草。在瓶子、喷壶高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植被条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教材P28活动提示:1.2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为增加粮食产量,需要更多劳动力垦荒扩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人口增长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形成恶性循环。3垦荒、开矿、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十年来,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以遏制,黄河含沙量大为减少。教材P33活动提示:1.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喀斯特地貌区,以云贵高原所在的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等地最为严重。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岩石裸露
23、,土层薄,岩层漏水性强,干旱缺水严重;因缺少植被,暴雨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石漠化地区干旱缺水,往往导致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贫困率高;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3综合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坡改梯工程、土地和农田整治,加快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工程建设;社会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加强监测、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完善石漠化防治的法律、法规。脱贫致富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对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转移到适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