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11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农业的定义和特点1.农业的定义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就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活动。农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农业(即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指造林、营林)、畜牧业(畜禽饲养)、副业(指采集、捕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和渔业(水产品捕捞、养殖等)。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栽培。2.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生产部门的特点(1)地域性:即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区域性特点;农业生产需求的地域性。根据农业生产的这

2、一特点,要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2)季节性和周期性:由农作物及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自然条件的时间变化由季节性和周期性决定。据此应遵循“因地制宜”“抢季节”“不误农时”的原则。3.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混合农业兼有多种生产对象,属于一种生产方式。(2)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农业(投入劳动力多,技术、资金少,靠扩大面积增产)、集约农业(投入劳动力少,技术、资金多,靠科技投入增加单产而增产)。(3)按生产目的和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4)按农业地域分布类型:共分13种,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如稻谷农业、地中海式

3、农业、大牧场农业、现代谷物农业等。(5)按农业历史发展和科技水平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4.农业生产产品丰富,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1)农产品包括为生产、生活提供的食物、饮料、纤维、工业原料、药物、花卉等。(2)农产品通过文化交流从起源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如图3-1-1所示。图3-1-1知识拓展 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杜能是德国北部平原上的一个农场主,出于对农业收益的关心和对土地利用的好奇,他察觉到农业活动与到市场的距离有重要关系,引发他进一步研究“在理想情况下的农业区位模型”。提出了在当时条件下农业合理布局的模型即农业区位论,人们称之为古典农业区位论

4、。假定条件:(1)该农业区位于一个平坦广阔的平原,自然环境性质一致,且该区域是封闭的,只有马车做交通工具;(2)市场只有一个,即位于平原中央的城市;(3)各地农产品产量一致;(4)农民生产的产品大部分供销售,希望取得最大经济效益;(5)农产品运费和运输距离成正比,离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结论:一个地方所选定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最终获取收益最高的那种产品,农业布局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的六个环带即杜能环。杜能环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后其布局发生了变化。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民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样性的。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社会

5、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技术等。(一)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气候因素(1)重要性: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当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2)影响: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量、光照和降水上,具体如表3-1-1所示。表3-1-1自然因素影响因素举例气候热量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橡胶要求种植区域平均气温高,冬季无寒潮入侵,如西双版纳光照品种、产量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分喜光和喜阴作物,以喜光作物为主降水分布区降水量小于250毫米,又无灌溉水源、常无农业生产。水稻喜水,分布于湿润地区;小麦需水少一些,分布于降水少的地区(3

6、)其他影响气候尤其是热量的影响,随地球表面温度带变化,农作物分布的地带性显著。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使农业生产不稳定,波动性大,某些自然灾害还与气候相关联,如蝗灾一般发生于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2.土壤因素(1)重要性:农作物生长之地,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无土地就无农作物生产。土壤是农作物所需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2)影响:如南方丘陵区红壤酸性强,适于茶、柑橘、马尾松、毛竹生长,但不利于喜中性土壤作物生长,改良其酸性可在红壤中加入熟石灰。红壤一般含有机质少,较贫瘠,改良其可加入有机质,红壤质地黏重,透水性、通气性差,可适当加入砂土。又如碱性土壤中广泛分布着沙棘、枸杞等喜盐碱植物,扩大中性植物种植应排

7、除盐碱成分,注意灌溉时排灌结合。土壤不仅影响农作物类型,还影响作物产量,肥沃土壤产量高。3.地形因素(1)不同地形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的差异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不易耕作,尤其是陡坡开辟梯田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但山地丘陵地区适于畜牧业和林业发展。(2)地形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地形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的机械化和水利化,间接影响种类和分布,如表3-1-2所示。表3-1-2自然因素影响因素举例地形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利化平原区农业规模大,易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山区则相反间接影响种类和分布山地形成垂直气候带,发展立

8、体农业视野开拓 坡度大于18不宜发展耕作业。坡度大于22我国政府规定:严禁发展耕作业。因为随着坡度的增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逐渐增加,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缩小,耕作的难度也加大,所以较陡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发展耕作业。4.水源因素(1)水源是农业生产稳产和高产的保证。(2)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若无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农业生产;若有水源,可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交通、政策,其次还有劳动力、地价,可运用资金及饮食偏好等。1.市场因素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表

9、3-1-3所示。表3-1-3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原因举例区位选择市场类型和规模农产品必须拿到市场上才能销售,实现价值,进而赢利需求量的变化影响面积分布的大小;需求品种影响类型关注市场变化,发展市场需求品种2.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历史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影响:交通运输直接影响到质量收益,如表3-1-4所示。表3-1-4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原因举例区位选择交通运输质量收益距市场远,运费增加;易变质农产品要求交通便利水产品、园艺产品要求靠近市场,交通便利园艺业和乳畜业要求布局于靠近市场且交通便利的地区(3)交通运输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使运输速度大为提高,单位距离运

10、费大大降低,加上冷藏设备广泛应用,易腐农产品生产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现代交通运费经常不与运输距离成正比,有时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使集约程度高的农业生产能远离市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光热资源充足,重点发展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生产,远离东北部市场,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其产品远销东北部市场。在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性在不断下降。3.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往往影响生产布局、结构、科学技术的推广等,如表3-1-5所示。表3-1-5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原因举例区位选择政府政策制定政策影响生产,如布局、结构、增减产面积、技术推

11、广等政策是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压低价格使种植面积扩大或缩小响应政策号召、在政策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问题思考 问题:古巴的甘蔗,河西走廊的粮棉,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养鸡场,我国南方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美国东南部的花卉、蔬菜基地,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解析:表3-1-6例子主要因素推论古巴的甘蔗热量(甘蔗喜热,热带作物)其他热带经济作物河西走廊的粮棉灌溉水源(位于内陆干旱地区)干旱区灌溉农业、绿洲上海郊区乳牛场、养鸡场市场(城市发展,市场广大)城郊农业中国和美国的蔬菜生产基地交通改善,保鲜、冷藏技术区域专业化生产美国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化科技进步发达国家农业

12、生产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农业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然条件差异是导致农业区域分异现象的基础(1)地形和土壤长久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2)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自然界的基本投入,即气候,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3)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和自然界的基本投入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现象,使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不同类型的基本农业产品。2.人类社会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在农业自然区域的基础上改变农业区域分布和类型(1)人类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包括劳动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13、。(2)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农业生产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生产工具投入能源、生物品种、肥料,改善自然界投入的水热状况,从而影响和改变农业地域分布。其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改变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二)农业地域类型目前,全球大体可以划分为13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各类型中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不同,是由不同的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与生产方式的组合形成的。按农业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类。各农业发展阶段目前共同存在,并包含一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表3-1-7所示。表3-1-7原始农业迁移农业、游牧业初步定居农业3种传统农业稻作

14、农业、传统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4种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6种1.原始迁移农业(1)迁移农业属于原始农业,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较落后。(2)分布热带雨林某些原始部族生活地区,即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马来群岛的部分热带雨林地区。(3)特点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生产过程,见教材图中内容。不施肥、少管理、靠天收,对自然条件依赖性高。(4)又称“刀耕火种”由于采用砍树、火烧等办法开辟土地,故而这种种植方法又称“刀耕火种”。(5)对环境的影响早期人口相对较少时期的影响:早期由于居民群

15、体不大,刀耕火种面积不大,在森林面积广大的地区有充足的时间恢复植被,未造成森林退化,虽然这种方式采用了很长时间,但尚未出现生态和环境问题。后期人口增多时期的影响:人口剧增,使刀耕火种频率加快,土地未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且刀耕火种面积扩大,土地肥力持续时间短(不施肥,气候高温多雨,经营粗放,肥力下降快,导致恶性循环,生态失去平衡,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思考 迁移农业持续上千年未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为何随着人口增加,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解析:迁移农业虽持续上千年,但由于人口少,增长慢,刀耕火种面积不大,植被有充足的时间得到恢复,因而未造成环境退化和

16、生态失衡。由于近、现代人口大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使森林锐减,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生态难以恢复,这表明人口增加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人口增长和环境承载力压力过大矛盾突出,导致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2.传统谷物农业(1)属于传统农业(2)特点:自给自足,商品率低。耕地持续耕种,采取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生活比较稳定,建筑房屋,形成村落。种植旱作谷物为主。其一:旱作谷物由于需水分不多,农田不需经常蓄有水分,降水或灌溉产生的积水,不久会被土壤吸收,表土经常保持干燥状态,所以称之为旱作农业。其二:农产品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下所示。其三,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为保证产量稳定

17、与增加,灌溉条件十分重要。一般有饲养家畜传统。不同地区家畜种类有差别,牲畜主要供劳役,也是肉食、皮毛的主要来源。问题思考 1.中国北方传统谷物农业和欧美发达国家现代谷物农业有何差别?解析:传统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欧洲北部美国现代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显著。2.传统谷物农业区兼有畜牧业,为何不属于混合农业?解析:传统谷物农业区有畜牧业,但由于其畜牧业规模小、商品率低,谷物生产和畜牧业非有机结合,属于副业,因而传统谷物农业不属于混合农业。3.我国南方从事的稻作农业有何特点?解析: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

18、;(3)机械化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5)科技水平低。注:为了方便记忆,可以总结为“一大一小一高三低”。一大:水利工程量大;一小:小农经营;一高:产量高;三低: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4.美国是世界商品谷物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解析:美国现代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其主要优势有:(1)优越的自然条件:即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而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夏季高温多雨;(2)便利交通: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水运发达,并与公路和铁路相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3)地广人稀,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4)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实现

19、高度机械化生产;(5)先进的科技,建立庞大的科研体系和推广体系,免费提供科技成果。误区警示 传统谷物农业区多为人类文明起源地,创造了精耕细作模式,但也存在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丘陵的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地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要点提示 传统谷物农业区分布于温带大陆、温带季风、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等气候区内。3.现代混合农业(1)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异现代混合农业和传统农业在生产目的、规模、设备和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如表3-1-8所示。表3-1-8项目阶段生产目的规模设备生产技术现代农业盈利性大先进高传统农业自给自足小落后低(2)现代混合农业现代农业由于地区条件不同,有一些

20、地区采用混合农业生产方式,以获取最大效益,最有代表性的为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业:一个农场同时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小麦绵羊业地位: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尤其是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地区。特点:优点很多。其一,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有些谷物可作牲畜的饲料;小麦收割后,将羊赶到麦田里,羊粪可增加土壤肥力;牧草经过改良后,使土地中含氮量和有机质增多,增加土壤肥力,待到下一季草场轮种小麦时,可以提高小麦产量,部分土地休耕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其二,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互

21、补,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忙季节错开。播种和收割小麦的农忙时间(每年56月播种,1112月收割)正是放牧的休闲时间;耕地每两三年轮种一次,可在休耕麦田里放牧羊群。每年57月和89月是配种和剪羊毛的农忙季节,这时正值小麦生长季节小麦种植的休闲时间,二者错开,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事。其三,两种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规模,使农业生产收入稳定,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生产安排有较强的灵活性。何种方式收益好就扩大何种生产方式。其四,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人力使用少,农业地域与城市市场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靠近工业区和消费市场,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铁路、海港

22、。要点提示 (1)澳大利亚种植的小麦为冬小麦。(2)澳大利亚优良畜种美利奴羊。(3)澳大利亚是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问题思考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有何区位优势?解析:自然区位优势:地形平坦,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水源,东水西调工程将东部丰沛水源调入西部发展灌溉农业。社会经济优势: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接近主要公路、港口,市场广大,政府优惠政策。2.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澳大利亚地形平坦,草场良好,利于牧羊业发展,同时,冬季气候温和,利于绵羊生长繁殖。另外,无大型食肉动物,无天敌。澳大利亚地下水丰富且含有一定盐分,不利于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3.除澳大利亚外,混合农业还分布于哪些地

23、区和国家?解析:主要分布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欧洲、北美、南非、新西兰等地,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四、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变化(1)食物来源变化和人类对食物需求量的增长,使天然植被被农田取代,农业景观取代了地球上大部分自然景观。食物变化:第一阶段: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动植物。第二阶段:来源丰富,尤其是野生动植物驯化和栽培后,以摄取人工养殖动物和种植植物为主。景观变化:几千年来,农田不断扩大,逐步取代天然景观森林草原。(2)农田和牧场广大,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其中耕地占10%,牧场占21%。2.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和有利

24、影响(1)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在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为主的时期,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人类重视森林的价值。对于农业发展,森林是农田发展的障碍,扩大农田,就要砍伐森林,同时人类还大量开垦草原发展农业生产。破坏森林、草原开垦、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使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如撒哈拉沙漠边缘沙漠化扩大就是由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造成的,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美国,欧洲殖民者到来初期,其耕地开发速度取决于对森林的采伐速度。(2)农业技术的采用对环境产生了难以预想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发展,使产量不断提高,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

25、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如,6 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地表水灌溉农田,出现了灌溉技术。农业技术的不合理应用,也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人类早期利用灌溉技术,由于不了解排水的重要作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层,从而产生次生盐碱化,导致大片肥沃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粮食产量锐减,聚落衰落甚至消失。古巴比伦的兴衰说明了农业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最终将导致环境恶化,文明消失。这也说明技术是“双刃剑”,合理利用它将促进环境保护,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利用不合理会严重破坏环境。又如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给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用农药不仅杀死了农作物

26、的害虫,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给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误区警示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并不一定使产量持续增长,反而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变硬,土壤受到破坏,农作物品质下降。视野开拓 欧洲的农业模型欧洲农业高饱和度即高产中心位于欧洲西部和中部的濒海地带,以此为中心,呈环状分布。分布规律:由中心向周围饱和度降低,即由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周围地区饱和度下降。说明区位优势越明显,农业生产饱和度越高。中心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社会经济条件良好(市场广大,交通便利),因而农业生产饱和度最高,这样有利于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典

27、题热题例1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牛场”,影响其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好B.政策措施C.市场需求D.土壤肥力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了解大城市附近的城市农业特点有助于解题。大城市人口集中,生活消费水平高,消费量大,靠近城市布局有利于保证蔬菜和牛奶的市场需求,可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蔬菜、牛奶易腐烂变质,不利于长途运输,因而应接近消费市场,故而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B对布局起干预作用,但非主导因素。选项A、D是农业基础区位因素,属自然条件,不是影响城市农业的主导因素。答案:C例2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农业主要牧羊和种植小麦B.我

28、国没有混合农业C.混合农业农忙、农闲季节分明D.从事混合农业的农民收入较稳定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混合农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方式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和方式,它不仅仅指种植小麦,也可种植玉米、牧草、饲料作物,不仅可养羊,也可牧牛、养猪等。混合农业在我国分布较少,在我国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和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属于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混合农业耕作和饲养活动交替进行,不存在农忙和农闲季节,农忙和农闲是相对于一种经济活动而言的。由于混合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因而农民收入较稳定。答案:D例320世纪70年代前甲鱼无人愿吃,天

29、然甲鱼很多,价格便宜。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价格飞涨,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随后,江汉平原有很多人养殖甲鱼,在冬季用温室不让甲鱼冬眠,这样3年可上市,此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养观赏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的最终是()A.气候B.政策C.科技D.市场(2)甲鱼3年就上市,这是由于人们改造了()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交通条件(3)湖北江汉平原的甲鱼到上海销售,主要得益于()A.发达的通信网络B.快捷的交通运输C.优厚的倾斜政策D.优越的地理位置解析:市场经济时代,农业生产的类

30、型和产量最终是由市场需求量决定的。材料中“在冬季用温室不让甲鱼冬眠”是改变了光热条件。上海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甲鱼需要鲜活,两地距离又较远,所以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捷和保鲜技术,但答案中没有提供保鲜,所以只能选选项B。答案:(1)D(2)A(3)B问题探究问题1 在红太阳农业园区的东南部,有一个沼气为主的“四位一体”综合利用示范园。在这里建有一个500平方米的温室,温室内建有20平方米的猪圈,猪圈下建有10平方米的沼气池。猪的粪便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发酵后生成的沼气,一方面用于园区内的照明、做饭;另一方面,在温室内点燃沼气灯,可起到提高棚温、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效果。沼气池生成的沼液和沼渣都是优质的

31、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生产绿色农产品。在农作物叶面喷施沼液,还可起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减少农药的用量。此外,沼液还可用做饲料添加剂喂猪。这样就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大棚沼气猪菜)生态能源无公害农业生产。“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哪些优越性?你能将这种农业生产理念应用到你的家乡吗?如果可以的话,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探究思路:对这个问题可以有其他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搜集家乡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如种植水稻、养鱼、果树栽培、温室养殖、牧业等。(3)描绘出规划蓝

32、图。本题以生态农业为例,结合本地实际,探讨家乡农业园的模式。“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开展了大棚沼气猪菜一体的综合利用。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蔬菜种植、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有利于农民身体健康,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了土地资源;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新能源,这不仅节省了开销,还净化了环境。家乡在发展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实现各产业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平衡,又促进经济发展。开展综合利用,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问题2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北大仓”,试确定该商品

33、基地的农业生产属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较,在商品农业的发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我国应从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吸取哪些有用的经验。探究思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2)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我国

34、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生产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的商品谷物相比较:(1)相同点: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分布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技术条件:农业科学技术先进。(2)不同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是家庭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高,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有发达的工业做后盾。东北商品粮基地是国营农场,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但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借鉴的经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