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823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检测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人应当坚持正义(30分钟,23分)基础达标(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神农诞辰纪念日临近之际,一方用磬石雕刻的石碑在神农故里高平市被发现。石碑上有16个篆体字:“华夏始祖,千秋万代,炎黄一脉,共拜神农。”字体修长齐整,线条匀称,笔法流畅,显示出雕刻者超群拔类的_。磬石能敲打出清脆的音阶,用它做成的“磬”在我国古代被奉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专为皇帝举行国事庆典、宗庙祭祀之用。文字与石碑_,世所罕见。根据这方石碑的材质档次、文字内容的用词语气及时代风格,有人_这方石碑是元代皇家御赐的神农祭祀专用碑。这个说法并非荒诞不经。高平作为神农故里,与神农有关的历史遗存数

2、量庞大,“神农城”“神农洞”“神农泉”等以“神农”命名的地名_。石碑一般用大理石镌刻,为什么这方祭祀碑选用了有“金声玉振”音质的磬石呢?()。据史料记载,神农最早发明了乐器“神农琴”,被认为是华夏民族乐器的最早发明者。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神农琴”上的五根弦名宫、商、角、徵、羽,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所指的五声音阶。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作出了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艺 浑然一体推测不胜枚举 B.技能 浑然天成猜测 不胜枚举 C.技艺浑然天成猜测 俯拾即是 D.技能浑然一体推测 俯拾

3、即是【解析】选A。技艺: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原句强调雕刻富于技巧性,水平很高,故选用“技艺”。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浑然天成: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猜测:凭想象估计。从语境“根据”可判断出使用“推测”更切合文意。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神农的历史地位被后人肯定,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就暗含其意B.选用磬石,神农被后人肯定的历史地位就能体现在这方祭祀碑上C.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暗含着

4、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D.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暗含在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上【解析】选C。从上句语境来看,此句叙述对象应该是“选用磬石”的原因,主语应该体现“选用磬石”之意,故排除A、D项;B项虽然主语是“选用磬石”,但中途换了陈述对象,造成语意不连贯;C项陈述对象合适,文气贯通,故选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做出的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B.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了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C.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

5、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无疑是做出了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D.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的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解析】选A。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应该将“做出了”改为“做出的”;二是语序不当,按照语意由轻到重,应该将“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改为“最特别、 最合适、最崇高”。A项符合此修改原则。4.对下面这则小故事中所隐含的道理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陶渊明归隐时,有一少年书生曾来向他请教求知之道。陶渊明便拉着少年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仔细地看一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盯着稻秧看,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陶渊明

6、接着说:“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少年听后,似有所悟。A.学习求知如同插秧育苗,要细心观察。B.学习求知不能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C.学习求知要持之以恒,勤于积累。D.学习求知要珍惜时间,勤奋刻苦。【解析】选C。抓住小故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句,了解故事的中心意思,即可选出C项。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40个字。(5分)据报道,某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7、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取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取名“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等。答:_答案:对篡改成语(1分)、恶搞传统(1分)、宣扬暴力(1分)、玷污文明(1分)的店名应该坚决予以取缔(1分)。6.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某学校“国庆”主题文艺晚会主持人的开场白。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文意贯通。(6分)甲:七十年的风霜雨雪,乙:_;甲:七十年的上下求索,乙:七十年的同舟共济;甲:滔滔黄河,淹不尽浩浩中华魂,乙:_;甲: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乙: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甲:走进十月

8、,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乙:_。合:今天,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就要迎来七十岁华诞。让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解析】句式基本一致,文意连贯即可。答案(示例):七十年的坎坷历程巍巍泰山,锁不住阵阵民族风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加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胡翼青英国曼彻斯特的贝里区政府最近购买了22台iPad来武装19辆垃圾车和3辆急转备用垃圾车。此举一出,在当下全民紧缩开支的英国招来一片指责。一些英国人认为,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用笔和纸就足够了,购买电子产品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袋子。也有些人却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

9、从长远来看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这场讨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与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入侵”书写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场革命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播电视的强势崛起为标志。目前,这场革命已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掌上媒体传输迅捷、信息海量、互联互通,它们不但掌控着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还打通了不同介质之间的阻隔和藩篱: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在任何现实时空中通过屏幕打开另一个空间。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就能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和快速传递,诸多技术优势使得电子文化产品势不可

10、当地普及、蔓延开来,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纸媒是否将消亡的争议声此起彼伏,“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的方式赢得青睐,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启迪了更多智慧窗口。电子文化以技术激发潜能,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这一切似乎不能简单地和进步画上等号。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曾预言书写文化的入侵将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确,随着书写文化的普及,像荷马一样的行吟诗人渐行渐远。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要向人类索取一些可贵的东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一些人开始被“电子化”,思维方式趋向于电子文化产品的线性思维;还有很多人习惯了电子文化的“表达”

11、和“接收”、“复制”和“粘贴”,渐渐疏远了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的书写文化特有的“沉淀”与“思索”。更重要的是,电子文化在将人的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纳入管辖范围。在出差途中批阅电子文件,在候机间隙阅读电子报纸,在堵车的时候发条微博等。当一切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当一切的“时间潜能”被紧张而急迫地激发出来,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实际上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在书写文化蓬勃发展时,口头文化并没有彻底消亡。

12、同样,书写文化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生存空间。前一种文化被后一种文化部分替代或覆盖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必定会伴随着阵痛和质疑。与其称之为“文化入侵”,不如描述为相互影响下的“文化传承”更为贴切。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人对贝里区政府购买电子产品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的讨论是一场关于纸媒是否将消亡的争议。B.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并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C.电子文化通过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3、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D.现代人用“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的线性思维取代了“沉淀”与“思索”。【解析】选C。A项,原文为“讨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B项,“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的是电子文化。 D项,“取代”错。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B.电子文化将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人们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C.书写文化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因其特有的“沉淀”与“思索”,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D.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

14、子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传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来丰富文化生活。【解析】选C。“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错。3.下列对“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口头文化才是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保证。B.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致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C.电子文化将“碎片时间”和“时间潜能”充分运用和激发的同时,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D.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人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解析】选C。A项,说法绝对。B项,因果倒置。D项,原文为“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