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内
2、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答案: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3、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答案: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
4、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解析:大脑皮层直接控制人体的低级中枢进而控制四肢的反射活动,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B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发生障碍会使患者不能讲话,C错误。答案:D7右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
5、可检测到电信号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解析: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C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D正确。答案:A8以
6、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解析:刺激a、b两点中央偏左侧,a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b点还处于静息电位,即b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a点左侧,未到b点时,a、b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A正确;当兴奋传至b点时,a点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向右偏
7、转,B正确;当兴奋传至b点右侧,a、b两点都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在a、b两点中央刺激,a、b两点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即膜外同时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C正确;当a、b两点兴奋后,又同时恢复为静息电位,即膜外同时变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D错误。答案:D9右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C神经递质存在于中,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称为突触小体,A错误;a点兴奋时,该点发生膜电位逆
8、转,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为线粒体,C错误;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N兴奋或抑制,D错误。答案:B10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的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侧为细胞膜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的b(磷脂双分子层)密切相关,B错误;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
9、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C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1下列甲、乙分别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简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1)在进行膝跳反射时,与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神经冲动主要是由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变化产生的_形成的。(2)小王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_。(3)乙是甲中的放大图。乙显示的是_个细胞的部分结构。(4)中的神经递质a是通过_方式进入的。一般是神经元的_部分的细胞膜。解析:图中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为神经中枢、为突触小体、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物质a为神经递质、物质b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答
10、案:(1)电位差(变化)(2)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3)2(4)胞吐(外排)胞体或树突12如图表示家兔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1中,A、B两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为_。(2)突触小体中与突触小泡的形成和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突触后膜上的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3)在图1中的处注射乙酰胆碱,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_的变化。(4)图2中BCD段表示的膜电位变化情况是_,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11、外,产生电位差。解析:(1)图1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突触小泡是一种分泌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释放神经递质时,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4)由图可知,接受刺激时膜电位为负电位,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正电位,后来又恢复到负电位,其中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答案:(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高尔基体、线粒体糖蛋白(3)兴奋膜电位(4)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然后再变为内负外正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13
1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回答:(1)用电极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属于/不属于)反射。(2)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_(能/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电极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电极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d受损。解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反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
13、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是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由传出神经经突触d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若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但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若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答案:(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