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63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6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6张)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考:自古至今,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古代我国科技曾经世界领先;明清之后我国科技渐渐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背景 成果 意义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什么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

2、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1986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有23人,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等)”。“两弹一星”战略发展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仇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1枚原子弹。美国航母游弋于中国沿海险恶的国际形势 原子弹是怎样

3、研制出来的?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副食品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每天挨饿、身体浮肿。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1)核科学 1964年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两弹一星”成果:各国从原子弹到氢弹惊人的一跃所用的时间 美国:7年零3个月 苏联:4年零3个月 英国:4年零7个月 中国:2年零8个月浙江嘉

4、兴海盐县秦山核电站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工程开工,1994年两台机组投入商业营运,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70电力供应香港,30供应广东。通过核能发电,使广东和香港两地每年减少燃煤消耗370万吨,从而大大减少了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气体年排放量,包括CO2排放900万吨、SO2排放17万吨、NO三万吨,以及空气中的尘埃数千吨。“两弹一星”的成功爆炸或发射及意义1)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时间: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意义:.中国在核技术上的使用承诺:a.中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b.中国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秦山核电

5、站、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左)二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中国导弹部队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中国各种导弹中国发射地空导弹中国发射洲际导弹2)中国在导弹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时间:1956年;院长:钱学森).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

6、964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6年)E.洲际导弹首飞成功(1971年).时间、地点1970年,甘肃酒泉.意义:3)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3)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时间、地点1970年,甘肃酒泉.意义:中国: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3)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世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4)

7、“两弹一星”后中国的科技成就: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载人航天 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背景 成果 意义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

8、成就“863计划”星火计划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战”演说。“星球大战”计划的正式名称是“战略防御计划”,而真正要防御的目标就是对美国进行袭击的洲际导弹。“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此倡议。美国政府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科技立国”计划在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形势推动下,1980年则提出了“技术立国”的报告,被政府采纳。1984年11月27日,日科学技术会议向首相提出“振兴

9、科技政策大纲”,包含3大部类和96项重大研究课题。1985年3月28日,日政府对大纲正式确认。12月日本又发布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自认是“与美国SDI、欧洲尤里卡相匹敌的高科技发展规划”。1985年尤里卡计划20世纪80年代,面对美国、日本日益激烈的竞争,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即“尤里卡计划”。尤里卡(EURECA)是“欧洲研究协调机构”(European Research Coordination Agency)的英文缩写。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欧洲企业的国家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它最显著的优点是,它不是一个确立了项目的研究计划,而是一个供欧洲

10、合作的“开放框架”,实行“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基层参加单位自立地选题和确立合作伙伴、合作范围及合作方式。“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根据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发展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纲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个领域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王大珩(1915-2011)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1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1985年

11、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成功飞行并顺利返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月日凌晨时分,在经过小时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6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升空。航天员将在这次航天飞行中进行太空行走。如果此次出舱顺利,

12、中国将成为继俄、美之后第3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首次、世界第二的“太空授课”活动,在中国“天宫一号”轨道飞行器上开设课堂,由中国第2位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航天员聂海胜配合,航天员张晓光负责摄像,进行了约51分钟的太空授课,获得圆满成功。(2)载人航天 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背景 成果 意义 2、农业科技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

13、水稻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我国目前人口大约是13亿,水稻种植面积约2.3亿亩,我们每人每天需要0.5斤的水稻作为口粮,请计算水稻的年亩产量达到多少斤才能够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1000斤走近人物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研究过程(2)意义

14、中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世界: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2、农业科技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湖南日报2016年7月26日讯以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名义设立的国际奖项“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今天下午在香港揭晓首届获奖名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获得该奖项的“可持续发展奖”,可获奖金2000万港元。据悉,这是袁隆平院士获得的第23项国际国内大奖。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

15、。杂交水稻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2015年,在云南省个旧市实施的“超优千号”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67.5公斤,首度实现第五期超级杂交稻平均每公顷16吨的产量指标,并创造了百亩示范高产新纪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饥饿的女孩:很显然这个孩子快死了,秃鹰正在耐心等待一顿大餐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

16、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和股票。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获得最高科技奖夫人比院士

17、更开心(2)载人航天 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背景 成果 意义 2、农业科技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3、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工程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1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1965年9月17日,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应睐(1907-200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大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有利于我们国际地位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 二、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作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经济实力的增强;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和推动。三、建国以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