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1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5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0题,每小题1分,41-45每题2分)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部分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 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 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 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研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 B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纺

2、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D 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 B 抗体和载体都在核糖体中合成 C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D 内质网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绿叶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叶黄素扩散速度最快 B 用健那绿处理小麦根尖后在高倍镜下可见蓝绿色线粒体和绿色叶绿体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细胞染色 D 用小麦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

3、洗、制片5关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运动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都来自水中的氢原子6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如图两种曲线的是() A 甲状腺细胞吸收I离子 B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的甘油 C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 D 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输到组织液来7“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该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

4、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K+泵”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 “Na+K+泵”转运K+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Na+K+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K+自由通过磷脂分子层 D “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体积和静息电位8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 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9如图中甲、乙表示同一植物中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5、 DNA的半保留复制决定了甲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B 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C 甲在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细胞的前期,染色体的数目会成培增加10有科学家认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并将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让其分化并逐渐衰老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B 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 C 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

6、 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必须进行DNA的复制 B 蛙的红细胞和受精卵中的中心体在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与神经细胞中DNA的含量相同 D 观察四分体的最佳材料是成熟的花药1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有四分体4个、DNA分子8个 B 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图中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是姐妹染色单体 D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13埃博拉

7、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的基因可以嵌入宿主的基因,并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关于埃博拉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埃博拉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B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强,是因为人体对它没有任何免疫能力 C 埃博拉病毒体内含逆转录酶,遗传信息可从RNADNA D 一切生物包括埃博拉病毒都能进行基因突变14有关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无染色体,只进行无丝分裂 B 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进行被动运输 C 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只运输却不消耗氧 D 细胞中无遗传物质,只转录却不复制15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

8、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 B 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其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果糖 D 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16下列生理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 脂蛋白的合成 B 抗体杀灭抗原 C DNA复制 D 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17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和烟草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A 4,4,4 B 4,4,5 C 4,4,8 D 8,8,81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9、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19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氰,F1自交获得F2,则() A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 B 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类型能产生氰 C 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 D F2

10、中性状分离比为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20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D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21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B 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C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 孟德尔

11、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22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下列哪项与这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无必然关联() A 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 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 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 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23某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AT间2个,GC间3个),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 突变后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 C 突变后的基因中A与C含量可能不占该基因总碱基的一半 D 该基因突

12、变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双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在杂交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于同一时期 D 由于果蝇X、Y染色体大小不同,故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25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细胞 B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

13、黄色 C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处理根尖时用卡诺氏液对细胞形态进行固定,染色操作时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D 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26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 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D 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

14、致基因库差异加大27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 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 C 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 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8某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理如图所示该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Na+通道由蛋白质分子组成 B 局部麻醉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药物浓度无关

15、 C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效果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促进Na+内流29如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2、3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 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D 物质a有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0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 B 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 C 雌蛾性外激素雄蛾 D 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31下列关于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

16、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 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 神经递质能够识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 B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记忆细胞增殖32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A 催化肽键形成 B 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 C 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 降低血糖浓度33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 刚收获的种

17、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34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mol/L胰岛素 1.7 5.020.0 mIU/L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35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

18、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36每年冬天在哈尔滨九站公园都有一批冬泳爱好者在挑战严寒,人在冬泳过程中() A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C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D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37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 B 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 C 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38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

19、、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39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molm2s1) 140 66 37 22光饱和点(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A 光强大于140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检体 B 光强小于1255molm2s1,影响苦槠右面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

20、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总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40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

21、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 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41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4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与“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两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B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

22、观察不到染色体 C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 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43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 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 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 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44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

2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A B C D 45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A 初级卵母细

24、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胚胎细胞二简答题(共50分)46(16分)(2014秋定州市校级月考)如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1)图甲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移动(2)由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mg(3)图乙中细胞器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对该植物来说,图

25、甲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乙中的状态依次是4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的功能(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

26、因是(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的细胞乙代表T淋巴细胞,则其分泌物是(5)上图充分说明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8(18分)(2014秋定州市校级月考)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亲本组合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F1籽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27、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

28、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造成的若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49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2)图1

29、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kg(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所含的能量2014-201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0题,每小题1分,41-45每题2分)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部分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

30、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 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 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 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2、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都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DNA和RNA3、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丙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解答: 解: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但是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的翻译

31、发生在核糖体,A错误;B、真核细胞叶绿体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C、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丙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中的细胞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研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 B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

32、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D 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考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 1、盐酸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处理实验材料的物质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要用盐酸解离根尖,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要用盐酸处理细胞,使细胞通透性增大;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2、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于温度作为自变量的探究实验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

33、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4、一般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解答: 解:A、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即线粒体的染色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而盐酸能破坏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A错误;B、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B错误;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但低温不能抑制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

34、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 B 抗体和载体都在核糖体中合成 C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D 内质网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

35、成的场所;内质网运输、加工多肽链,并且与脂质的合成有关解答: 解:A、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是“消化车间”,A正确;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抗体和载体都是蛋白质,B正确;C、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C正确;D、内质网运输、加工多肽链,并且与脂质的合成有关,叶绿体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绿叶色

36、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叶黄素扩散速度最快 B 用健那绿处理小麦根尖后在高倍镜下可见蓝绿色线粒体和绿色叶绿体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细胞染色 D 用小麦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 1、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观察植物细胞有

37、丝分裂一般选择洋葱根尖,其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3、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解答: 解:A、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A错误;B、小麦根尖细胞不含绿色叶绿体,B错误;C、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可反映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C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般选择洋葱根尖,其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

38、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运动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都来自水中的氢原子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有丝

39、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

40、4、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1)暗反应:CO2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解答: 解:A、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A正确;B、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C、肌细胞中的糖原不能分解成为葡萄糖,C错误;D、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来自水中的氢原子,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来自水和葡萄糖中的氢原子,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的过

41、程及意义;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如图两种曲线的是() A 甲状腺细胞吸收I离子 B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的甘油 C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 D 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输到组织液来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分析题图:左图表示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的关系,可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右图中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表明该物质的运输不需要能量,可表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解答: 解:A、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用左图表示,但不能用右图表示,A错

42、误;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右图表示,但不能用左图表示,B错误;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中两种曲线表示,C正确;D、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输到组织液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右图表示,但不能用左图表示,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该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3、) A “Na+K+泵”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 “Na+K+泵”转运K+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Na+K+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K+自由通过磷脂分子层 D “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体积和静息电位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神经元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衡是产生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所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解答: 解:“Na+K+泵”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直接进行相关物质的运输,A错误;B、“Na+K+泵”转运K+的方式

44、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不相同,前者属于主动运输,后者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Na+K+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K+通过相关载体进入细胞,C错误;D、“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跨膜运输方式以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8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 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考点:

45、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题图梳理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解答: 解:A、分析题图可知,1是细胞质基质,是液态部分,没有膜结构,3是线粒体内膜,具有1层生物膜,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1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2是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不同,酶不同,B错误;C、产生大量ATP的是3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正确 故选: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及释放能量的多少,主要考查

46、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9如图中甲、乙表示同一植物中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的半保留复制决定了甲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B 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C 甲在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细胞的前期,染色体的数目会成培增加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 解:A、DNA的

47、半保留复制决定了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A错误;B、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1,B错误;C、甲在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细胞的前期,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会成培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有科学家认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

48、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并将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让其分化并逐渐衰老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B 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 C 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 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考点: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细胞的分化;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题图: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DNA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开始分化并最终衰老死亡,这样

49、减少了积累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可保持成体干细胞的数量基本不变据此答题解答: 解:A、衰老的细胞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A正确;B、由图可知,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可见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由图可知,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C正确;D、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免疫调节、干细胞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识记干细胞的特点;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0、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必须进行DNA的复制 B 蛙的红细胞和受精卵中的中心体在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与神经细胞中DNA的含量相同 D 观察四分体的最佳材料是成熟的花药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不论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在分裂前,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必须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B、蛙的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

51、丝分裂,不出形成纺锤体,B错误;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DNA含量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神经细胞和其他体细胞的DNA含量相同,C错误;D、成熟的花粉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因此不会观察到四分体,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有四分体4个、DNA分子8个 B 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图中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是姐妹染色单体 D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

52、细胞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其中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和a、b和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解答: 解: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2个、DNA分子8个,A错误;B、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B错误;C、图中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a与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

53、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的基因可以嵌入宿主的基因,并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关于埃博拉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埃博拉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B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强,是因为人体对它没有任何免疫能力 C 埃博拉病毒体内含逆转录酶,遗传信息可从RNADNA D 一切生物包括埃博拉病毒都能进行基因突变考点: 中心法则

54、及其发展;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解答: 解:A、埃博拉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A正确;B、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强,是因为它是RNA病毒,变异速度很快,人体免疫系统能力不足以对付它,B错误;C、埃博拉病毒体内含逆转录酶,遗传信息可从RNADNA,C正确;D、一切生物都有基因,故一切生物包括埃博拉病毒都能进行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结合

55、埃博拉病毒的特点,考查查病毒的结构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以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根据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有关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无染色体,只进行无丝分裂 B 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进行被动运输 C 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只运输却不消耗氧 D 细胞中无遗传物质,只转录却不复制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含有血红蛋白,这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故可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的原料解答: 解:A、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再分裂,A错误;B、人体成熟红

56、细胞无线粒体,也可以由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错误;C、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只运输却不消耗氧,C正确;D、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无遗传物质,不能转录、复制,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5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 B 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其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果糖 D 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考点: 酶的概念;糖类的种类

57、及其分布和功能;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tRNA分子三叶草结构的形成是通过局部碱基互补配对产生氢键而形成部分双链区,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2、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3、ATP的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解答: 解:A、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A错误;B、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其

58、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正确;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C错误;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和RNA的组成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6下列生理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 脂蛋白的合成 B 抗体杀灭抗原 C DNA复制 D 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

59、点是体液免疫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场所,DNA分子的复制场所,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 解:A、脂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细胞内的核糖体、内质网,A错误;B、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所以在细胞外,一定不在细胞器中,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或叶绿体和线粒体内,C错误;D、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7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和烟草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A 4,4,4 B 4,4,5 C 4,4,8 D 8

60、,8,8考点: 烟草花叶病毒;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1、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解答: 解:(1)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4种;(2)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DNA,故碱基只有A、T、C、G4种,核苷酸有脱氧核苷酸4种(3)烟草是植物,所以既有DNA也有RNA,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分4种,核糖核苷酸也分4种,故烟草碱基有A、

61、G、C、T、U5种;核苷酸共有8种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核酸的组成和种类,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生物的核酸种类;其次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考点: 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 分析: 根据题意分

62、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解答: 解:A、1个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错误;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C错误;D、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

63、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氰,F1自交获得F2,则() A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 B 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类型能产生氰 C 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 D F2中性状分离比为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64、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解中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解答: 解: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如果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则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错误;B、F2不含氰的品种有:3D_hh:3ddH_:1ddhh,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比例为,D正确C、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C错误;D、F1为DdHh,F2为9D_H_:3D_hh:3ddH_:1ddhh,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D

65、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对9:3:3:1比例的变式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20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D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考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1、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

66、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再套袋;解答: 解:A、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提出结论:蛋白质分子平铺在脂质分子两侧,A错误;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

67、应过程,C正确;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之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书本上的几个经典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21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B 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C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考点: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酶的特性;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68、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解答: 解:A、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随琼脂块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也变小,A错误;B、健那绿染液是染色线粒体的活性染料,B正确;C、碘遇淀粉变蓝色,但是不能检测蔗糖,所以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C正确;D、豌豆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6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酶的特性、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于这些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以及注意事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形成网络的能力22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下列哪项与这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无必然关联() A 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 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 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 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

70、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孟德尔德两个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孟德尔杂交试验中,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解答: 解:A、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控制作用,而且不是所有的基因表达概率都是相等的,有些性状甚至一辈子无法表达,但是不影响遗传规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

71、不相等,A错误;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B正确;C、在遗传过程中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应该相等,C正确;D、在遗传过程中,雌雄配子应随机结合,即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掌握孟德尔对遗传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同时能借助本题归纳出现有规律遗传现象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23某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AT间2个,GC间3个),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 突变后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 C 突变

72、后的基因中A与C含量可能不占该基因总碱基的一半 D 该基因突变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1、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此可推知,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3、基因频

73、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解答: 解:A、由题意知,某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变化,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可能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AT碱基对替换了GC碱基对,A正确;B、突变后的密码子可能变成了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正确;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中非互补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使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会改变该比例,C错误;D、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变为其等位基因,可能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种类、时期、特点及意义,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4、,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双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在杂交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于同一时期 D 由于果蝇X、Y染色体大小不同,故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5、,分别进入子细胞中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3、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

76、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 解: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但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也可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B错误;C、双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在杂交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于同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虽然果蝇X、Y染色体大小不同,但仍属于同源染色体,故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生

77、物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细胞 B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处理根尖时用卡诺氏液对细胞形态进行固定,染色操作时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D 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 1、观察有丝分裂一般选择

78、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根尖细胞;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3、还原糖等颜色鉴定时,取材应该选择没有颜色干扰的材料解答: 解:A、根尖细胞呈正方形,所以观察分裂的细胞应用显微镜在正方形区域中寻找,A正确;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是橙黄色B正确;C、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染色操作时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C正确;D

79、、甘蔗茎和甜菜块根中都含较多的蔗糖,属于二糖中的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26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B 突

80、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 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D 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使两个种群的松鼠的形态和体色出现差异,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两

81、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对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D、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两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大,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7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 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 C 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 图中结构

82、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垂体的甲产生的物质b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的物质c作用于垂体甲和下丘脑,甲属于腺垂体,产生的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d物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d是抗利尿激素;由题意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有反馈调节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相应的激素,使甲状腺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 解:A、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

83、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A错误;B、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情况下会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c的含量不发生改变,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D、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结构乙为神经垂体,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和下丘脑对肾上腺的调节,准确利用题干信息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28某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理如图所示该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Na+通道由蛋白质分

84、子组成 B 局部麻醉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药物浓度无关 C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效果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促进Na+内流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图解,在辣椒素的作用下,该麻醉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钠离子内流,进而起到麻醉效应解答: 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钠离子通道是由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的,A正确;B、局部麻醉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药物浓度无关,必须与辣椒素同时使用,B正确;C、由图可知,此种麻醉药可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Na+内流,抑制

85、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正确;D、由图可知,此种麻醉药可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Na+内流,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能分析图解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9如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2、3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 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D 物质a有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

86、的过程,其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解答: 解:A、细胞2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3是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B、细胞4为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C、细胞2为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细胞4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因此这两种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C正确;D、物质a是抗体,其具有特异性,且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30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

87、图,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 B 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 C 雌蛾性外激素雄蛾 D 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反射的过程;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信息传递有发生生物体内的,也有发生在生物体外的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信息作用的对象,所起的作用解答: 解:A、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外分泌腺,促进其合成并分泌胰液,A错误;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并促进其生长,B正确;C、雌蛾在繁殖季节,释放出性外激素,作用于雄蛾,并引诱其前来

88、交尾,C正确;D、当神经冲动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释放出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将信号传递给肌肉或腺体,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1下列关于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 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 神经递质能够识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 B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记忆细胞增殖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

89、作用;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内环境中不能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酶发挥作用后不立即被分解;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值和分化解答: 解:A、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在内环境,A错误;B、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不是催化作用结束之后就失活,但是酶可以被水解,B错误;C、神经递质能够识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D错误故选:C点评: 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细

90、胞膜的功能,综合考查要结合具体的结构和组成特点进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2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A 催化肽键形成 B 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 C 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 降低血糖浓度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都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含一些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解答: 解:A、核糖体催化肽键形成,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B、与抗原特

91、异性相结合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B正确;C、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正确;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存在于细胞外液中,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 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

92、破种子的休眠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答: 解:A、植物无专门内分泌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植物体根尖产生,并作用于生长旺盛部位,A错误;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故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C、生长素一般

93、进行极性运输,但在成熟植物组织中,也可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D、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mol/L胰岛素 1.7 5.020.0 mIU/L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促

94、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 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变慢,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

95、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5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

96、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解答: 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

97、时低,A错误;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故同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错误;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错误;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

98、O2后比停止前的高,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兴奋的产生等相关知识,对于细胞内水的作用及存在想形式、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6每年冬天在哈尔滨九站公园都有一批冬泳爱好者在挑战严寒,人在冬泳过程中() A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C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D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低温环境中,机体的甲

99、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维持机体的水分平衡,寒冷时机体的消耗能量增加,血糖相对升高以增加能量供应解答: 解:A、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B、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的相对平衡,B错误;C、寒冷环境出汗减少,通过调节,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由大脑皮层产生冷觉,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通过简单的情景综合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掌握血糖调节的过程;识记并区分体温调节过程中的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37

100、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 B 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 C 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

101、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解答: 解:A、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不是植物,A错误;B、发菜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故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不会得到四条色素带,B错误;C、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8如图

102、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 据图分析,甲和丁的箭头是双向的,而甲有三个箭头出去,一个箭头进来,则甲表示生产者,丁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和乙都指向丙,则丙是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表示生产者固定二氧化碳,则生理作用主要是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传递的形式主要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形式是有机物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解答: 解:A、甲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

103、石,A正确;B、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丙作为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网中,B错误;C、丙作为分解者,可以是需氧型也可以是厌氧型,C正确;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光合作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39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molm2s1) 140 66 37 22光饱和点(molm2s1) 1425 125

104、5 976 924 A 光强大于140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检体 B 光强小于1255molm2s1,影响苦槠右面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总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题干和题表分析,影响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

105、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解答: 解:A、140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饱和点,当光强大于140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B、光强小于1255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

106、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40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 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考点: 种群

107、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解答: 解:A、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它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

108、解能力,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41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

109、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解答: 解: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c中碱基对发生变化,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B正确;C、在减数分裂中交叉互换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D、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子,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

110、力,属于中档题4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与“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两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B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C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 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

111、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随着细胞质流动,需要放在水中保持活性质壁分离时的细胞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解答: 解:A、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解离液进行解离,这会导致细胞失去活性,“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细胞需要保持活性;故A错误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染色体;故B正确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镜检;故C错误D、

112、低于最适浓度时,高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高于最适浓度时,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和“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实验知识,意在考查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部分生物实验的情况,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应用能力43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 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

113、体 C 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 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D、GH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C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E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解答: 解:A、B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其中后期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A错误;B、E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B错误;C、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EF段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

114、都含32p,即含有32p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D、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是4条,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44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

115、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A B C D 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1、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检验3、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显性纯合子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性状也不会

116、发生改变4、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不论哪种细胞分裂方式都存在DNA分子的复制和均分5、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该生物的性状可能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解答: 解: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定来自有氧呼吸,产生于线粒体,正确;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或实践进行检验,正确;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后,如果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则不会引起性状改变,错误;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

117、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正确;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的该性状不一定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控制,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和场所,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45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

118、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A 初级卵母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胚胎细胞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

119、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所以发育成的三倍体草鱼胚胎细胞中含有两种形态共6条染色体解答: 解:A、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所以初级卵母细胞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B、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由于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所以卵细胞中应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D、

120、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所以胚胎细胞中含有6条两种形态的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简答题(共50分)46(16分)(2014秋定州市校级月考)如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1)图甲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左下移动(2)由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

121、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62mg(3)图乙中细胞器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对该植物来说,图甲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乙中的状态依次是、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据图分析:图1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该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该曲线中,a点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c点是光照强度的补偿点,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122、,d点是光照强度的饱和点,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图2是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大小,分析题图可知,是叶绿体,是线粒体,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叶绿体吸收,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叶绿体吸收,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线粒体消耗外界中的氧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解答: 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c点是光的补偿点,决定光补偿点大小

123、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由题意可知,该曲线是适宜条件下的曲线,温度应该是最适宜温度,若提高温度,光合作用速率减小,因此d点会向左下方移动(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才会积累,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该曲线中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才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8klx光照下,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mg/h,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6=18mg/mg,因此,植物一天中只有9小时光照,因此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89=162mg(3)细胞器是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器是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

124、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分析曲线可知,a是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是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分别对应图2中的、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左下(2)2 162(3)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读题图曲线应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

125、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2、0(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递质受体的功能(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

126、的细胞乙代表T淋巴细胞,则其分泌物是淋巴因子(5)上图充分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电流表偏转几次取决于电流表的两极发生几次电位变化;根据题意可知,给予药物后,检测到神经递质与给药前相同,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冲动被阻断,推测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在免疫调节中,

127、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功能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 解:(1)当X受到足够强的电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向两侧双向传导,由于电流表的左侧先兴奋,后侧后兴奋,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Y点时,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上一个神经元上,因此电流表的两极没有电位变化,因此不偏转(2)根据题意可知,给予药物后,检测到神经递质与给药前相同,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冲动被阻断,推测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3)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128、释放激素;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4)在免疫调节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功能(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答案为:(1)2、0(2)递质受体(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4)淋巴因子(5)神经体液免疫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48(18分)(2014秋定州市校级月考)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

129、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亲本组合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F1籽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6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黄色:白色=3:1;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

130、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若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白色=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131、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相对性状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由图一和图二分析可知t在正常染色体上,T在异常染色体上,植株A的9号染色体有一条是正常的,一条是异常的;植株B有2条正常染色体,但是却多了一条异常的根据第五组实验结果可知该颜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双显性和其中的一种单显性是紫色,另一种但显性是黄色,而双隐性是白色解答: 解:(1)若第五组实验紫色紫色的F1

132、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基因型一共9种,其中紫色的基因型有6种、黄色的基因型有2种、白色的基因型有1种第四组实验黄色黄色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第五组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白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2)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如果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植株A(Tt)可以产生T、t两种精子和卵细胞,但是只有t精子可以完成授粉,所以其进

133、行自交产生F1的基因型只有两种Tt和tt,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白色=1:1已知以植株A的T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Ttt),则T必然来自父亲,所以可能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T和t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若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其可以产生的精子的类型及比例为T:tt:Tt:t=1:1:2:2,其中T不能完成受精,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Ttt)与tt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tt:Ttt:tt=

134、1:2:2,即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黄色:白色=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故答案为:(1)两 6 黄色:白色=3:1 (2)黄色:白色=1:1父 同源染色体黄色:白色=2:3 点评: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9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

135、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无机环境丁、甲丙(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增加(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2125kg(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分析图1: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136、但图中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分析图2:图2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析图3:图3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解答: 解:(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3)若乙大量减少,则丙由第二、三营养级变成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

137、增多、个体数量增加,进一步导致戊增多(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由甲丁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0%10%=750kg由甲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0%10%=125kg由甲乙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0%10%10%=1250kg,因此共需要消耗生产者(甲)750+125+1250=2125kg(5)图3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故答案为:(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无机环境丁 甲丙(3)增加(4)2125(5)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一点评: 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并能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关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