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陈午晴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
2、是一种道德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
3、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愿地
4、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
5、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1. 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B. “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C. “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
6、国人的民族特性。D. “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B. 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C.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D. 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
7、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B. 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C. 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D. 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外疫情暴发,多国限制或者暂停粮食出口,国内百姓的心态多少受到影响。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怕没有怕涨价”成为一些人无奈的选择。特别
8、是抢购人群中有不少是经历过缺衣少食岁月的人,挨饿的记忆让他们对这类信息比较敏感,容易跟风抢购。然而,盲目囤粮有害无益。在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更高的价格把经销商的库存变成自家的库存,如果不具备储存条件,粮食还会变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疫情尚未结束,虽然多地连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抢购仍有聚集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疯狂抢购如同银行遭遇挤兑,会扰乱正常供给安排,本来充裕的物资供给也可能出现暂时性供给紧张、价格短暂上涨的现象。这种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冲击,通过价格传导,最终伤害的还是终端消费者,影响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制止不理智的囤粮行为,需要缓解对粮食安全的焦虑。面对重大疫情,“囤货
9、”和“从众”都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复情绪、获取力量,有利于增强定力。面对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有关部门更需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配。还要坚决打击造谣生事、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对造谣传谣严惩的明确信号。物资足,价格稳,则民心安。(摘编自盲目屯粮,有害无益)材料二:(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如果单论三大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我国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在17%至18%之间就属于安全区域,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但事实上,随着人民
10、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如大米类,泰国香米等进口产品旨在丰富产品种类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结构的发展却不平衡。目前国内大批量生产的粮食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小麦、水稻生产过剩,而大豆等其他粮食却不够吃的现象。其实除开少部分口粮外,我国的大部分进口粮食是被用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的,以大豆为例,进口大豆当中,用于生产豆粕的比重占总量的75%到80%。而伴随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淀粉、糖浆、酿酒、燃料乙醇等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尽管我国粮食年产量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多吨提高到2019年的6.64亿吨水平,但消
11、费水平却也达到了7.5亿吨,缺口仍高达15%,所以进口粮食用于饲料和工业加工是非常必要的。(摘编自作为产粮大国,为什么我国每年还要进口粮食?)材料四: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并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等现状。因此,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更要在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上下功夫,让粮食安全在田间地头得以“安放”。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从地瘠“望天收”到丰产“吨粮田”,从古老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无接触式春耕”,这背
12、后是我国不断将藏粮于“技”纳入粮食生产的建设成果。(摘编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部分人抢购并囤积粮食是因为其曾经有过挨饿刻骨铭心的历史,对这类信息敏感。B. 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因为我国存在人均耕地和优质耕地都少的现状。C. 2013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增长率有升有降,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最高。D. 疯狂抢购粮食等物资就会导致暂时性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但目前大批量生产的是小麦、水稻
13、等高产量粮食,种类还比较单一。B. 重大疫情时人们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政府只需要对人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增强定力就可以了。C. 按照国际标准,粮食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应该在17%至18%之间,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我国粮食安全很有保证。D. 我国只用了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和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努力分不开。6. 请结合材料,概括作为产粮大国的中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
14、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就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
15、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
16、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耽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
17、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
18、儿上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
19、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徐美红逃离,应该说两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B. 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大胆与执着。C. 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D. 小说用
20、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的城乡矛盾冲突。8. 小说开头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6分)9. 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负
21、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闻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
22、“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腰蛮瘴/崎岖理厄/蘊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癉/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癉/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11下列对文中
23、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称谓。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C元和,唐朝的一个年号,“ 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宋朝的年号。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辈都推崇他。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
24、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晋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5分)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
25、“又呈”。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2)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3)征求:指赋税征敛。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B. 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C. 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D. 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
26、情,语言沉郁顿挫。15.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
27、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
28、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19文中画
29、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不是眼花乱其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
30、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4月23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广泛的网络资源采集、多渠道征集、交换及购买的方式,获取与战“疫”主题相关的著作、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和手稿、书信照片、书画作品等实物
31、文献,并将在合适的时机有计划地开展对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通过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形成立体鲜活的中国战“疫”记忆库。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西藏大学的洛桑曲珍,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好在一位早年丧偶且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收养了她。考上大学后,洛桑曲珍和奶奶租住在学校里,得以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照顾奶奶。与同龄人相比,她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她明白这是多么来之不易,每一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26岁的陆福志是瑶族山瑶支系的骄傲。2011年高考,陆福志获得全县理科第一名,考上南京大学攻读地理学,他一直刻苦学习,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完
32、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2018年,他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山瑶支系的第一个博士生。李海鹏,曾在学校度过了所有的寒暑假,他参加的数学竞赛,曾获山东省赛一等奖、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实现了数学竞赛的大满贯。如今,李海鹏已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他希望进一步探索以取得更大的成就。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向本班的同学或远方的朋友,讲一讲你对青春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
33、力。C项,“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 特性”【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属于强加因果,另外,“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与原文“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的表述不一致。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
34、仔细分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的表述太绝对化,与原文观点不一致。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35、,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答案】4. D 5. B 6. 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多元化;种植结构单一,但需求多样化;大部分用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D项,“就会导致暂时性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错,结合原文“疯狂抢购如同银行遭遇挤兑,会扰乱正常供给安排,本来充裕的物资供给也可能出现暂时性供给紧张、价格短暂上涨的现象”分析可知,选项太过绝对
36、。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只需要对人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错,原文的表述是“面对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有关部门更需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配。还要坚决打击造谣生事、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对造谣传谣严惩的明确信号”,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
37、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请结合材料,概括作为产粮大国的中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结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分析,可概括出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多元化;结合“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结构的发展却不平衡。目前国内大批量生产的粮食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比较单一”分析,可概括出我国种植结构单一,但需
38、求多样化;结合“尽管我国粮食年产量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多吨提高到2019年的6.64亿吨水平,但消费水平却也达到了7.5亿吨,缺口仍高达15%,所以进口粮食用于饲料和工业加工是非常必要的”分析,可概括出我国进口粮食大部分用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39、: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答案】7. B 8. 渲染气氛,写出厅长千金徐
40、美红到农家过年的轰动效应,从侧面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呼应下文,与小说结尾徐美红离开乡村的平静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9. 对人和气、客气,不论是与乡里乡亲还是与邻村的村民,都能和睦相处;细心周到,爱面子,对猪的走失心中着急,但生怕伤及徐美红而故作掩饰;宽厚待人,对于徐美红的错误能够包容理解;内敛要强,得知徐美红离开,虽然心中苦闷,却能极力抑制自己的感情。(任答三点即可)【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
41、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应该说两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不准确。两人爱情的过失虽有偶然性,但更是城乡矛盾冲突的必然。C项,“细腻的”“心理描写”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细腻的”“心理描写”无中生有。D项,“诗化的语言”错,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平淡。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语段作用的能力。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文首句(段)的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暗示社会背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或呼应后文,总领下文等。内容上,要结合文中内容做具体分析。开头,徐美红到农家过年,引得众多村人来
42、看“稀奇”,“我”家很热闹;过程中,徐美红可能弄丢了“我”家的猪,在父母与妹妹都去找猪后,“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结尾,徐美红一个人离开“我”家。徐美红的到来,从侧面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她的到来的轰动与离开的平静构成对比,引人思考。【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入手。从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方法入手,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形成人物的命运及思想
43、性格的社会原因。从作者或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要分析的人物的议论和评价入手。解答此题,即可通过对“父亲”这一人物的描写或相关情节的叙述,由表及里地去分析概括。结合“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就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分析,父亲对人和气、客气;结合“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分析,父亲细心周到,爱面子;结合“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44、。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分析,父亲宽厚待人;结合“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分析,父亲内敛要强。【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45、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文言文【答案】10A11D12B13像母子这样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永州司马”作“再贬为”的宾语,二者联系紧密,故应在“司马”后断开,排除C、D;“蕴”为谓语动词,翻译为“蕴含着”,“郁悼”为其宾语,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原文翻译为: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马。柳宗元既遭
46、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作文章。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理解有误。京师就是指国都,京畿才指京城附近的地区。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理解错误。由“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渲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可知, 可见重视并把他引入宫中的,是王叔文和韦执谊,不是唐顺宗。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异方,天各一方;胡,怎么,哪里;若是,像这样。质,抵
47、押;没,没收;革,革除。【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
48、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付中济阴会的遗世子孙。曾伯祖父,是唐高祖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御史一职。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其文)精心消减、缜密细致,珍贵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峰科,被授任为校书郎、监出县尉。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看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客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
49、叔文滚准备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时间不长,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家一起都被贬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湘南重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遂,经历卖地的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伤感。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史,那里是西南边隔,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
50、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装度也上秦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任柳州刺史。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压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采跟随柳宗元: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光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装行主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灵柩和妻子儿女返回
51、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答案】14. A 15. 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
52、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借景抒情”错。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应该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
53、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唐代宗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54、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
55、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表现出他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16.(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7.C(根据推理不难看出,前后文的逻辑是要谈创新对于戏曲发展带来的影响。A.阐述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B.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D.创新缺失对起作用一般体现为好作用。褒贬误用)18.C
56、(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名垂青史: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19.B(解题核心要素:“是而不是”是并列关系复句,强调是两者。第一步,原句紧缩:创新,探索路;第二步看定语顺序:眼花缭乱的甚至任意妄为的创新;第三步:关联词排查眼花缭乱和任意妄为程度依次递进,顺序错误,眼花缭乱
57、作谓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D。C 混淆句子主语,是而不是是并列关系复句,强调是两者,C选项强调后者。)20.【答案】 (1).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2). 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3).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
58、问题的根源”。21.【答案】关键信息: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源和文献;开展对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形成中国战“疫”记忆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原文“4月23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这句话告知了时间和主要的事件,即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广泛的网络资源采集、多渠道征集、交换及购买的方式,获取与战疫主题相关的著作、文章、图片
59、、音频、视频等资源,和手稿、书信照片、书画作品等实物文献”,这句话介绍的是该项目的方式和主要内容,即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源和文献;“并将在合适的时机有计划地开展对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强调的另外重要的一种形式,即开展对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通过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形成立体鲜活的中国战疫记忆库”,介绍的是最后的成果,即形成中国战“疫”记忆库。【点睛】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作文略。-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